哲学 >>>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哲学史 东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现代外国哲学 逻辑学 伦理学 美学 哲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哲学 方法论相关记录112条 . 查询时间(0.198 秒)
在我看来,儒家伦理不是宗教又胜似宗教。它没有宗教的礼仪形式却有着宗教精神的实质。所谓宗教精神的实质,在冯友兰那里,就是他一方面否认儒学是宗教,另一方面又在“道德境界”之上标立一个“天地境界”。儒学作为一种实践的哲学,是指导人们行为的伦理、生命的智慧,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人的信仰基础。信仰就其实质而言,不是知识,而是行动,只有在实践中它才有意义。尽管眼下中国人在敬业精神、公德意识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
(一)、指导思想与参照系在构建中国公民道德价值观体系时,要充分认识人民的利益和国家、社会发展的方向各方面条件等基础状况,以此来确立我们应有的信念、理想和标准。邓小平理论最为突出的一个特征,就是将价值观引入社会主义的本质。他将社会主义本质概括为“三个有利于”的评价标准,奠定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的基础和核心。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新世纪中国公民道德价值观体系的构建进一步指明...
应用儒家伦理构建中国公民道德价值观体系,应坚持以实践需要为基点的原则。构建中国公民的道德价值观体系,是在做将传统与现实有机联系起来的工作,将这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的根本途径只有一条,那就是实践,是引导中国公民在加入WTO的今天,怎样才能更好地顺应时代的潮流,自觉遵守国际游戏规则和交往的行为规范去行事,适应进一步完备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建立的各种要求,塑造一种新型的中国人人格。这就需要在构建时,首先要...
目前我国的价值体系的基本观念是:为人民服务。主要表现为:马克思主义、集体主义的互助意识,爱国主义的奉献精神,社会主义的民主法制观念。具体由三个层阶构成:第一个层阶是与社会主义本质相一致的最基本价值观,它是全体公民都应当服从、具有的最起码的价值观,包括生产力发展观念,以保障人的生存为首要原则的安全观念,以权利与义务平等为主要原则的社会公正观念,以互助互爱为基础的集体主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2001年4—5月,草于宜宾2002年12月,改于上海(此文原载于《宜宾师专学报》2001年第1期。收次发表时,作者作了增补、修订。)
之语。至于唐君毅,亦未脱出此一理路。在1966年出版的《中国哲学研究之一新方向》中,唐君毅写道,“以我之主观思想,了解他人之主观思想,已为不易;而若他人之思想,乃远较我之思想,为高远博大者,则我以凡俗卑近之心,更决不能有相应而深入了解”,走的是杨树达的路子;接着他又说,“吾人真欲了解历史上之大哲学家或圣哲,必待于吾人自身对哲学本身之造诣,又必赖吾人先对彼大哲圣哲之哲学,有一崇敬之心;乃能自提升其精...
本文对于经济伦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归结为三种:第一,从伦理学到经济学的路线;第二,从经济学到伦理学的路线;第三,经济学和伦理学 的综合路线。同时,分别考察了它们的历史情况、自身优势和欠缺,指出经济伦理学的第三种状态-经济与伦理的沟通、联结与融合,是经济伦理学的理想认识思路。
中国现当代美学,大体上说,是“西方美学在中国”,其时代大背景是“西方文化在中国”。这里的“西方美学”主要是指西方的传统认识论美学,而不是由康德道德形上学(神学)所突破的道德美学本体论。后者正是架接中国心性哲学美学,即道德形上学哲学美学的直接参照系。美学学科应有两种不同形态:哲学体系型美学与诗性智慧型美学。当务之急,是引入康德的美学智慧(美是道德的象征),去梳理、建构中国道德美学本体论;诗性智慧型美...
老子的方法论,一般认为即是一种辩证法。这并不算错。但老子的方法论,有其自身的特点。《老子》首章言“道”,为老子道论之统领;二章论方法,乃老子方法论之统领。二章所言义理,正体现了老子方法论之理论特质。今取此章,试作诠解。
建构中国哲学的方法论反思     中国哲学  方法论  孟子  孔子  儒家       < 2007/9/13
2006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我编著的《中国哲学史》一书,是我重构中国哲学史的新尝试。思考并实践中国哲学史的重新建构,是十分有意义而又非常困难的事情。我以为,重构中国哲学史,首要的问题是有关中国哲学史的研究方法论问题,而在方法论的问题上,有以下几个方面最为重要。
中和”范畴受到历代学者的广泛关注,然“致中和”的命题在朱熹方法论中才得到深入系统的阐发。朱熹由“中和”问题切入,在反复探讨、最终解悟中和之旨的同时,建构了以中和为人生根据和终极目标,以“致中和”为根本原则,以“致中”(主敬涵养)与“致和”(格物致知)两方面的工夫由积累而贯通、内外融合,既各致其功又相资互济为根本方法方法论体系。既集两宋理学方法论之大成,又为普通学者提供了可资遵循的下学而上达的规范...
孔子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孔子研究  思想文化  方法论       < 2007/9/12
孔子研究从来属于争论不绝的领域。单看清末民初到“文革”前后的百年争论史,涉及的领域,就遍及人文的、社会的、政治的一切方面。而且,除了日韩等近邻学者,欧美诸国的汉学家,也愈来愈多地参与争论。
《中国哲学史》2002年第4期刊出了尹振环先生《也谈帛、简〈老子〉之研究》(以下简称“尹文”)一文。该文对拙文《关于研究出土简帛文献的方法论思考——回顾简帛〈老子〉研究有感》(见《中国哲学史》2001年第3期,以下简称《思考》)和拙著《帛书〈老子〉校注析》(台湾学生书局1991年版,以下简称《校注析》)提出了批评意见。
摘 要 本文把宗白华的美学思想放置在中国近代以来现代性的语境中,在中/西二元对立的话语方式下,宗白华采取“同情的了解”的态度来对待“旧文化”,试图在中国近代文化“断裂”的基础上重新发掘中国自身的美学思想传统,即获得“新的评价”,在这个意义上,宗白华的美学思想就不仅仅是现代性背景下阐释中国美学思想的有效实践,更是一种进行中西美学比较的有效方式,这对于我们处理被近代打断的文化之后重建一种有效的连续性的...
本文从方法论的层面切入问题,目的在于探讨唐君毅在中国哲学史研究中所体现的方法论。行文分别从“历史与哲学”、“古人与今人”、“中国与西方”三个方面入手,剖析了唐君毅在中国哲学史研究中所走的路数,经由比较研究发现:作为哲学史家和哲学家的唐君毅,在研究中国哲学史、在构建自己的哲学体系中所表露和援引的思想理路和研究方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其来有自”;并且其思想理路和研究方法,并非尽善尽美、无懈可击。...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