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劳动科学 >>> 劳动科学基础理论 职业培训 劳动社会学 劳动计量学 劳动经济学 劳动管理学 劳动心理学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劳动科学 劳动力相关记录238条 . 查询时间(0.063 秒)
推动全国劳动力市场统一和提升劳动力就业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基于2003—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互联网发展对就业中劳动力人力资本供给与产业结构需求间匹配的影响与机制。研究发现:(1)互联网对区域劳动力就业匹配的影响系数为正且显著,说明互联网促进了区域劳动力就业匹配;(2)互联网通过促进人口跨区域流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提升了区域劳动力就业匹配;(3)互联网对区域劳动力就业匹配的影...
随着工资水平上涨和计算机技术日臻成熟,计算机在工作岗位上的应用日益普遍。根据城市劳动力调查资料,2016年58%的城市职工在工作中使用计算机。利用计算机价格和密度作为工具变量,本文有效识别了计算机使用与其生产率效应同时决定带来的估计偏差。本文还根据计算机使用的频率进一步确认了计算机使用的生产率效应。研究发现,在考虑了上述计量经济问题后,在工作中使用计算机明显提升了劳动生产率,使劳动者的工资回报增加...
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洲劳动力市场灵活化持续发展,非常规就业不断增长,这种变化发生在欧洲向“后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非常规就业的增长是充分就业在欧洲终结的结果之一,与欧洲国家应对就业问题的社会政策改革紧密相关。尤其是在欧洲大陆国家,渐进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起到了保护核心劳动力和维持欧洲经济竞争力的作用,但同时带来劳动力市场二元化的结果。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欧洲国家采取了一些措施,试图解决非常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中国政府就建立了全面的计划经济体制,劳动力市场消失,城镇就业由政府劳动部门计划安排,农村劳动力则成为人民公社的社员,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知青返城给城镇带来巨大就业压力,政府出台“三结合”的就业政策加以应对,开始打破传统的统包统配就业体制,劳动力市场开始发育,劳动力丰富的比较优势得到发挥,二元经济体制向一元过渡。经过长期的高速增长和就业创造,2003年以来,劳动力市场由供...
新冠病毒肺炎已经成为百年一遇的 大流行 疫情。此次疫情对中国经济和劳动力市场产生了严重的冲击,突出体现为城镇调查失业率的飙升。基于求人倍率、调查失业率、核心通胀等数据的综合分析表明,当前的失业已经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失业的特征。劳动力市场政策也应从以往致力于治理结构性失业,转向对短期的周期性失业做出反应。考虑到治理周期性的时效性,简便的收入支持计划既可以解决民生问题,也可以通过刺激消费、弥补需求缺口,...
本文使用具有全国代表性的5省25县100村2000户中国农村发展长期跟踪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人力资本(教育)以及政治资本(家中是否有人担任村干部)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2004-2015年期间,教育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及外出就业均有促进作用,且教育对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要大于男性。政治资本虽然能够促进农村劳动力(尤其是男性劳动力)非农就业,但这种影响在逐年下降。政治资本也使得农...
本文基于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利用2014年和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项目中欠发达地区的数据,测算了农户福利指数并检验了劳动力流动对欠发达地区农村家庭多维度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力流动能显著提高农户的综合福利,与此同时,劳动力流动对不同维度农户福利的影响存在差异。劳动力流动对家庭经济情况、社会保障、主观心理条件、少儿抚育和老人赡养五个福利维度产生了正效应,而劳动力流动对于家...
文章采用2012~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从时间和空间二元视角考察了人口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对劳动力市场效率的促进作用及变动规律。研究发现,在时间维度上,城市化对提升劳动力市场效率随时间的推移显现结构红利效应且呈增强态势,城市化加强了产业结构变迁的生产率增长效应,二者形成了促进劳动力市场效率的“协同效应”;在空间维度上,城市化有显著的扩散效应,能带动邻近地区劳动力市场效率提升,不过随时间...
在中国二元经济结构条件下,经济增长速度既与失业率波动相关,也与农业劳动力转移速度相关。本文使用广义奥肯定律模型测算了中国经济增长与失业率和农业劳动力转移之间的关系,进而估算了2013年至2018年间农业劳动力转移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通过估算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中国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速度在逐渐减慢;其次,中国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依然具有促进经济增长的效果,农业劳动力每向非农产业转移1%...
本研究利用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并匹配相关年份地级城市层面的经济社会指标,采用工具变量法从地级城市“市辖区”层面实证分析新时期以来迁移对城市劳动力市场的真实影响。研究发现:第一,迁移有助于降低城市失业率,改善城市劳动力市场状况,迁移劳动力比例每增加10%,城市调查失业率大约下降1.64%,而且迁移劳动力并没有对城市本地人口产生就业挤出效应。第二,迁移对于城市...
本文利用CHARLS 2014年生命历程数据,考察了城市规模对中国劳动者工作转换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规模显著促进了劳动者的工作转换,促进他们在更年轻时完成工作转换。此外,城市规模对工作转换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为主动工作转换,由此验证了城市规模促进劳动力市场匹配效率。本文继而从工作转换的角度考察了城市规模对工资增长的影响,发现城市规模提高了劳动者经验回报,从而促进其工资增长。如果将工资增长分解为...
近年来,中国失业人数一直呈攀升趋势,2010年失业人数突破2200万,2016年达到3091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失业人数最多的年份。无论是政府相关部门还是学术界,均倾向于将中国劳动力市场基本态势定位为“低失业率”和“充分就业”。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分析了城镇本地劳动者、城镇外来劳动者和农村非农劳动者三个群体的失业状况,发现城镇本地劳动者和农村非农劳动者的失业率最高,本文还分析了就业形势严...
过去几十年,很多发达国家经历了劳动力市场极化。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创新和技术进步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就业及工资结构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当前中国学术界关于国内劳动力市场是否出现极化尚未形成定论,对劳动力市场极化形成机制的研究也相对滞后。本文从劳动力市场极化的出现、测度方法、形成原因和影响效应四个方面对国内外已有研究进行梳理、总结和展望。
近年来特大城市以产业疏解带动人口疏解的调控方式被广泛采用。本文以北京市为例,利用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研究发现,2014-2016年北京市被疏解行业的外来劳动力定居意愿正在降低,产业疏解政策使得人力资本积累特征替代行业因素显著影响外来劳动力的定居意愿。具体表现为教育水平越低的流动人口,不定居意愿越强。但是这种替代只是在产业升级型疏解和低端服务型疏解中降低了低学历流动人口的定居意愿,而在城市定...
使用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本文定量分析了工作时间对城镇职工自评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作时间是影响城镇职工自评健康和心理健康的重要负面因素,特别是对第一产业职工自评健康、第三产业职工心理健康的负向影响更为显著。工作时间对城镇职工自评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存在群体异质性,即相对于男性城镇职工、室内工作者,工作时间对第三产业女性城镇职工心理健康、室外工作的第二产业城镇职...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