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劳动科学 >>> 劳动科学基础理论 职业培训 劳动社会学 劳动计量学 劳动经济学 劳动管理学 劳动心理学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劳动科学 劳动力流动相关记录26条 . 查询时间(0.117 秒)
该书系樊士德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精准扶贫背景下中国劳动力流动的减贫效应与政策研究”结项“优秀”成果。
西方传统经济理论认为劳动力流动可以实现劳动力及其附载要素在空间与区域上的有效配置,并有助于缓解贫困,熨平城乡和地区差距。然而,观察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大规模劳动力流动、贫困以及城乡关系演进中的典型特征化事实未必如此,值得关注。
本文基于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利用2014年和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项目中欠发达地区的数据,测算了农户福利指数并检验了劳动力流动对欠发达地区农村家庭多维度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力流动能显著提高农户的综合福利,与此同时,劳动力流动对不同维度农户福利的影响存在差异。劳动力流动对家庭经济情况、社会保障、主观心理条件、少儿抚育和老人赡养五个福利维度产生了正效应,而劳动力流动对于家...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青年教师马草原、程茂勇和侯晓辉的论文《城市劳动力跨部门流动的制约因素与机制分析——理论解释与经验证据》在国内顶级经济学期刊《经济研究》2020年第1期作为封面文章发表。
2019年12月8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民建北京市委主办,民建北京市委教育专委会、民建北京师范大学支部承办的“城市化进程中的劳动力流动与教育政策”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民建北京市委主委、北京市科协常务副主席司马红、民建北京市委秘书长王虹、民建北京市委教育委员会主任方德英、民建海淀区委主委王玉梅,浙江大学资深教授李实、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都阳,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王守军、北京师范...
文章利用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和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劳动力流动对全国和不同地区、地貌农村家庭的减贫效应。结果表明,从全国范围的全样本看,劳动力流动既改善了农村家庭绝对收入状况,又降低了陷入贫困的相对概率;但从分地区实证结果看,发达地区劳动力流动对降低家庭贫困发生概率的效果更为显著,并在提升家庭绝对收入上呈现边际效率递减特征,而欠发达地区的边际贡献更高。从...
随着区域合作的深入,区域市场一体化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但区域市场一体化如何影响收入不平等仍不甚清晰。以长江中游三省为例,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方法和面板分位数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了区域市场一体化、劳动力流动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面板固定效应估计结果表明区域市场一体化、劳动力流动都有助于减小收入差距,并且区域市场一体化通过促进永久性的劳动力流入减小了收入差距;而暂时性的劳动力流入并没有明显改善收入不平等。面板...
推动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较大差距,不利于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劳动力作为重要的投入要素之一,分析其流动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增长和地区差距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根据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的建模原理与参数估计方法,运用GAMS程序分析了劳动力流动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增长及地区差距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力流动促进了京津冀经济增长,...
文章通过传统劳动力流动决策模型和现代劳动力流动理论模型的建构,系统探讨中国劳动力流动的微观决策动态机制与均衡形成过程,为理解中国劳动力流动的中宏观效应提供一个微观层面的分析框架与视角。文章着重从成本—收益决策模型的建构与修正展开传统劳动力流动决策模型的探究,并基于对劳动力外流成本进行新的细分,提出和建构了涵盖“主观劳动力流动模型”与“理论劳动力流动模型”在内的现代劳动力流动模型。研究发现,流动者的...
文章以1979-2011年各省面板数据为样本,研究人口空间分布和人口净迁移对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的区域经济增长已经出现空间聚集现象,主要表现为东部地区集中偏高,西部地区集中偏低;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省际经济差异表现为长期趋同;但城市人口空间分布不合理,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已出现人口规模不经济抑制区域经济的增长;劳动力的省际迁移已出现过度的现象,因...
根据大多数研究者的观察,无论使用哪种度量指标,中国城市和农村个人或家庭之间的收入和消费差距,都反映出典型的不平等趋势。分城乡的情况观察,农村和城市的基尼系数都在迅速提高。一旦把城乡居民合并起来观察不平等程度,基尼系数在每一时期都分别高于农村和城市,说明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更大。然而,这与劳动力流动规模日益扩大的事实是相矛盾的。劳动力流动没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在于,现行的调查制度不能覆盖"常住流动...
本文作者在长期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从历史的角度透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 ,对经济转型期的农村劳动力流动现象进行了科学地分析。作者认为劳动力流动不仅是伴随经济发展必然发生的规律性现象 ,而且会由于中国二元经济转换的特殊艰巨性而长期存在。它不仅具有一般的发展效应 ,而且是解决多年累积的“三农问题”的根本举措。对劳动力流动的正确管理 ,以及旨在疏导的制度改革 ,将有利于整个国民经济健...
本文认为从我国近年来劳动力流动的实践看迁移者在择业定居和自发组织形式选择等一系列迁移环节中都表现出理性的行为特征因而劳动力迁移过程决不是盲目的据此作者认为政府能否顺应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变化的趋势对劳动力迁移提供相应的管理服务是劳动力迁移能否成为经济发展积极因素的关键。
一、农村劳动力仍然是流动的主体,城镇劳动力流动开始加速   劳动力流动的规模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观察———跨区域流动的总量和流入目的地劳动力的总量。   从跨区域流动看,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跨县流动劳动年龄人口中,农村劳动者占67.5%,城镇劳动者占32.5%。从流入地看,在9300万流动劳动年龄人口中,流向城镇的人口为6700万人,流向农村的为2600万人。城镇是劳动力流动的主要目的地。...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