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电子技术 光电子学与激光技术 半导体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电子科学与技术 北京大学相关记录210条 . 查询时间(0.663 秒)
近年来,半导体行业总是笼罩在摩尔定律难以为继的阴霾之下。但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研究员吕劲团队与杨金波、方哲宇团队最新研究表明,新型二维材料或将续写摩尔定律对晶体管的预言。他们在预测出“具有蜂窝状原子排布的碳原子掺杂氮化硼(BNC)杂化材料是一种全新二维材料”后,通过实验证实了这类材料存在能谷极化现象,并具有从紫外拓展到可见光、近红外以及远红外波段的可调能隙功能,相关研究近日发表在《纳米通讯》上,。
各向异性半导体材料的制备与物性研究对于发展极化敏感探测器、显示器、低功耗光源等器件具有重要意义。有别于亮度和色彩饱和度,光偏振信息的利用依然存在挑战。近期,北京大学工学院张青研究员课题组在一维钙钛矿纳米线的偏振特性研究方面取得进展,首次报道钙钛矿纳米线的偏振发光及其尺寸依赖性,相关工作以“Ultrathin CsPbX3 Nanowire Arrays with Strong Emission A...
北京大学电子学系、纳米器件物理与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张志勇教授、彭练矛教授课题组重新审视了MOS晶体管亚阈值摆幅的物理极限,提出一种新型超低功耗的场效应晶体管,并采用具有特定掺杂的石墨烯作为一个“冷”电子源,用半导体碳纳米管作为有源沟道,以高效率的顶栅结构构建出狄拉克源场效应晶体管(Dirac source-FET, DS-FET),在实验上实现室温下40 mV/DEC左右的亚阈值摆幅。变温测量结...
最近,北京大学量子材料中心韩伟、谢心澄等组成的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成功从实验上观测到了自旋超流基态的重要实验证据,是自旋超导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性进展。研究小组首先利用激光分子束外延技术生长了具有原子级别平整度的反铁磁Cr2O3薄膜,是电荷的绝缘体。采用非局域自旋输运的技术,用热方法在铂电极和Cr2O3薄膜界面注入自旋流、产生自旋压,在另外一个铂电极处利用铂的自旋霍尔效应测量自旋流的输运(图A)。实...
近日,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纳米器件物理与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胡又凡研究员课题组在可生物集成的集成电路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利用碳纳米管网络薄膜作为沟道材料,通过转移加工技术,实现了晶圆规模的、可转移至生物表面的,兼具高均一性和低功耗的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课题组充分利用碳纳米管可进行低温工艺的优势,在生物可降解柔性基底上构建了基本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采用转移工艺转移到任意表面(如手腕皮肤、生...
近日,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纳米器件物理与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胡又凡研究员与彭练矛教授课题组针对超薄柔性电子器件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他们利用碳纳米管网络薄膜作为沟道材料,在超薄柔性衬底上制备出高性能的CMOS电子器件,并成功地将传感集成系统应用于人体信息监测。课题组充分利用碳纳米管电子器件可低温加工的优势,用金属钯和钪作为电极接触,分别注入电子和空穴,在超薄柔性基底上构建CMOS器件和电路,克...
日前,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组织的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新建基地评审结束,62个引智基地作为2018年度新建项目获批立项。其中,北京大学后摩尔时代微纳电子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由于“通讯评审优秀”,予以直接立项。该创新引智基地以微米/纳米加工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微电子器件与电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纳米尺度集成电路新器件与新工艺研究”创新研究团队为建设基础,针...
2018年1月2日,在海淀区政府第43次常务会议召开前,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纳米器件物理与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碳基纳米电子学研究中心彭练矛教授受邀以碳纳米管集成电路技术的现状和前景为主题授课。区委副书记、区长戴彬彬主持会议。当前,备受关注的云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个性化医疗和健康监控等都离不开芯片的支撑。彭练矛围绕硅基集成电路的发展背景、半导体技术的发展路线、碳纳米管的材料基础与技术挑战...
根据《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经过评审和公示,2017年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日前揭晓,共评出特等奖2项、一等奖18项、二等奖29项和三等奖59项。以北京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高可信软件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梅宏院士、黄罡教授、刘譞哲副教授、郭耀教授、熊英飞研究员等为主要完成人的项目“云-端融合系统的资源反射机制及高效互操作技术”获技术发明特等奖。作为云计算和大数据应用繁荣...
近日,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张海霞教授课题组研制出一种新型的自驱动非接触式透明柔性电子皮肤。它结合摩擦起电原理与空间静电感应效应,利用四个电极即可达到1.5mm的二维空间分辨率。与此同时,该电子皮肤能够检测垂直距离不超过5cm的带电体在平行平面内的运动,因此实现了非接触式位置传感。相关研究成果以《可应用于运动传感的自驱动非接触式电子皮肤》(Self-powered non-contact ele...
集成电路芯片遵从摩尔定律,通过缩减晶体管尺寸,不断提升性能和集成度,成本得以降低;然而,进一步发展却受到来自物理极限、功耗和制造成本的限制,需要采用新兴信息器件技术支撑未来电子学的发展。碳纳米管被认为是构建亚10nm晶体管的理想材料;理论和实验研究均表明相较硅基器件而言,其具有5~10倍的本征速度和功耗优势,性能接近由量子测不准原理所决定的电子开关的极限,有望满足后摩尔时代集成电路的发展需求。但是...
2017年11月28日,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中国科学院公布了当年选举产生的6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16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北京大学访问讲席教授、前沿计算研究中心主任约翰·霍普克罗夫特(John Edward Hopcroft),北京大学名誉教授、北京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联合实验室主任文森特·珀尔(H. Vincent Poor)博士分别凭借在计算机科...
2017年11月28日,中国科学院公布了2017年新当选院士名单,此次通过选举共产生了6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16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北京大学工学院力学与工程科学系系友、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西北大学黄永刚(Yonggang Huang)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黄永刚教授目前主要从事可延展电子器件力学和复杂结构三维制造等方面的研究。他的研究工作涉及工程科学的许多分支。出版科研专著2部,在国际...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纳米器件物理与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彭练矛教授课题组系统地发明了一种可完美兼容等离激元结构的无掺杂技术。具体说来,首先采用钯(Pd)金属和钪(Sc)金属分别实现与碳纳米管的p型和n型接触,进而构建碳纳米管二极管和场效应晶体管;与此同时,采用金(Au)来构建等离激元波导。一方面,采用对称电极的高性能碳管晶体管可与Au波导集成形成在片电驱动的表面等离激元(surface pla...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