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农学总论 作物学 园艺学 土壤学 植物保护学 农药学 林学 畜牧学 兽医学 水产学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农学 雄性不育相关记录449条 . 查询时间(0.102 秒)
本发明公开了棉花光敏核雄性不育突变体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了棉花光敏核雄性不育突变体在杂交制种或育种中的应用;所述棉花光敏核雄性不育突变体的育性受光周期影响,其光周期特性为光照时间<11.5h时表现为正常可育,在光照时间>12h时表现为核雄性不育;11.5-12h为育性变化期,有少量花粉。所述棉花光敏核雄性不育突变体为PSM1和/或从PSM1的杂交和/或回交和/或自交等后代中选育的光敏核不育系。由于...
本发明涉及作物育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良小麦雄性不育系的方法及其应用。所述方法包括:以小麦显性核不育基因Ms2控制雄性不育的改良矮败小麦为母本,以优异小麦品系为父本进行杂交;选择杂交后代中的矮杆植株,以所述优异小麦品系为固定轮回亲本连续回交多代。本发明充分利用原有矮秆雄性不育系的矮秆性状筛选有效去除杂种,快速确定雄性不育株,加速新型雄性不育系的改良。改良的矮秆雄性不育系可为新的矮秆雄性不育系选...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60Co-γ辐射诱变绿豆雄性不育株的方法,包括使用60Co-γ对绿豆干籽粒进行辐射处理,辐射的剂量为300-700Gy,剂量率为1-2Gy/min,绿豆干籽粒经辐射后进行多代种植。本发明可以获得不育型绿豆种质,填补了目前不育型绿豆种质的空白,也填补了创制不育型绿豆种质的技术空白。利用本发明制作的不育型绿豆种质作为亲本组配杂交时,可以略去去雄环节,降低成本的同时,使绿豆利用杂种优势成...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甘蓝类蔬菜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克隆了甘蓝显性雄性不育基因Ms-cd1,揭示了该基因的遗传调控机制。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雄性不育是植物界广泛存在的现象。根据引发显性不育的基因所处位置可以分为细胞质雄性不育与细胞核雄性不育,细胞质雄性不育由位于细胞质内(大多位于线粒体基因组)的不育基因和位于细胞核内的恢复基因共同调控;细胞核雄性不育则由细胞核内的不育基因调控。根据调控基因的显隐性又可以分为显性核不育与隐性核不育雄性不育虽然对植物本身有害,但是雄性不育系的利用为作物杂交品种的培育和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其中细胞质雄性...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野生棉研究课题组联合国内高校发现一种具有野生棉遗传背景的新型陆地棉不育系,并对其花粉败育机理开展了相关研究,该研究结果为野生棉远缘杂交创制新型不育系和棉花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工业作物与产品(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上。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指由细胞质基因引起的雄性生殖器官不能产生有功能花粉的现象,是一种母性遗传性状。目前在很多种植物中都报道了细胞质雄性不育,大都由线粒体不育基因和细胞核恢复基因(Restorer of fertility,Rf)共同调控;细胞质线粒体基因导致雄性不育,而细胞核恢复基因使不育系恢复育性。CMS/Rf为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了实用...
2022年5月10日,华中农业大学棉花遗传改良团队在Plant Physiology发表题为“High temperature induces male sterility via MYB66-MYB4-Casein kinase I signaling in cott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了一条由GhMYB66-GhMYB4-GhCKI组成的新遗传通路能在高温下调控棉花的雄性育性,为后续培...
2022年4月,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高产育种团队围绕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开展研究,首次鉴定出哈克尼西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D2)携带的线粒体不育相关基因orf610a,并初步解析了不育系花粉败育的分子机制。相关成果发表在《作物学报(英文版)(The Crop Journal)》上。
近日,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油菜中心杨立勇团队,对甘蓝型油菜中细胞核雄性不育系中的miRNAs和靶基因开展研究,鉴定了可能参与调控细胞核雄性不育的miRNAs,预测了靶基因,并对miR159在拟南芥中的功能进行分析。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BMC Plant Biology》(2区,IF= 4.215)上。
近日,园艺学院西甜瓜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团队在《Horticulture Research》在线发表了题为《Disruption of the bHLH transcription factor Abnormal Tapetum 1 causes male sterility in watermelon》的研究论文。
2020年7月3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赵久然研究员团队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陈化榜研究员团队联合在国际知名学术刊物(卓越期刊)Molecular Plant(IF=12.084)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报道了一个核编码的转录因子ZmDREB1.7调控玉米S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orf355表达并导致不育的分子机制。
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料作物逆境生物学和抗性改良团队鉴定了一个新的异源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orf346,并解析了该基因调控花粉败育分子机制,对阐明十字花科细胞质雄性不育分子机理和促进油菜野芥不育系统的育种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作物杂志(The Crop Journal)》上。
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料作物逆境生物学和抗性改良团队鉴定了一个新的异源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orf346,并解析了该基因调控花粉败育分子机制,对阐明十字花科细胞质雄性不育分子机理和促进油菜野芥不育系统的育种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作物杂志(The Crop Journal)》上。
雄性不育系进行作物杂种优势育种是提高作物产量的有效方法之一,了解植物雄性不育的机理是充分利用作物杂种优势的前提基础。大豆雄性不育主要包括细胞质雄性不育和细胞核雄性不育。虽然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在三系法杂交育种中取得了巨大成功,获得了一批可以商业化生产的杂交大豆品种,但由于该体系的复杂性、耗时性及低效率性,依旧无法大规模商业化利用。由于缺乏适于大豆杂交种生产的不育系,导致大豆到目前为止依然是没有大规...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