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农学总论 作物学 园艺学 土壤学 植物保护学 农药学 林学 畜牧学 兽医学 水产学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农学 显性相关记录87条 . 查询时间(0.085 秒)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甘蓝类蔬菜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克隆了甘蓝显性雄性不育基因Ms-cd1,揭示了该基因的遗传调控机制。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雄性不育是植物界广泛存在的现象。根据引发显性不育的基因所处位置可以分为细胞质雄性不育与细胞核雄性不育,细胞质雄性不育由位于细胞质内(大多位于线粒体基因组)的不育基因和位于细胞核内的恢复基因共同调控;细胞核雄性不育则由细胞核内的不育基因调控。根据调控基因的显隐性又可以分为显性核不育与隐性核不育。雄性不育虽然对植物本身有害,但是雄性不育系的利用为作物杂交品种的培育和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其中细胞质雄性...
近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智能所离子束生物工程与绿色农业究中心吴跃进研究员课题组在水稻显性脆秆Sdbc1基因克隆和功能解析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论文“A semi-dominant mutation in OsCESA9 improves biomass enzymatic digestibility and salt tolerance by relatively remodeling cel...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家粮食安全,并作出重要指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背景下,粮食安全对稳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极其重要,更是国内“大循环”的底线。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命脉。种业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在粮食增产的各项要素中处于核心地位。杂种优势利用技术是种业重大关键...
小麦族包含大量由不同基因组组成的异源多倍体物种。同一个异源多倍体物种的不同基因组可能对表型性状产生非对称性贡献, 例如小麦属多倍体物种的形态分类特性, 更像其A基因组供体物种, 这种现象称为A基因组显性。由于基因组显性, 小麦族形成了以A、D、U、St为轴心(显性)基因组的异源多倍体物种簇。异源多倍体物种的基因组显性可能与其进化适应优势的形成有关。在育种方面, 基因组显性影响多倍体新作物开发及小麦...
为了挖掘大白菜抗TuMV基因的多样性,制定抗TuMV的遗传改良策略和综合防治措施,对抗TuMV的显性位点进行QTL分析。以大白菜对TuMV高抗的‘89B’和高感的‘强势’为亲本,构建F2群体。采用人工磨擦接种TuMV法对F2群体进行单株接种鉴定,经卡平方测验F2群体抗、感植株分离比例不符合3︰1(χ2 = 4.8 > χ0.052 = 3.84),非单基因遗传,为数量位点控制。选取表型高抗和高感的...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吴益东教授团队发现一种四跨膜蛋白编码基因(HaTSPAN1)通过点突变(L31S)导致棉铃虫对Bt杀虫蛋白Cry1Ac产生显性抗性。该项重要研究成果于2018年11月1日在线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金琳副教授和博士生王敬为共同第一作者,吴益东教授为通讯作者。棉铃虫是一种全球性重大害虫,为害棉花、玉米、大豆等多种农作物,种植表达Cry1Ac蛋白的Bt棉可以有效控制棉...
本研究旨在探索显性效应对基因组育种值估计准确性的影响。基于贝叶斯A模型,根据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相关性,提出两种子模型:1)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相互独立的BayesAD1模型;2)显性系数(Dominant coefficients)与加性效应的绝对值相互独立,并且显性系数服从正态分布的BayesAD2模型。通过模拟数据比较加性效应模型BayesAD0和两种显性效应模型下基因组估计育种值(GEBV)的...
从三交组合Ⅱ32B//协青早B/Dular的F2群体中获得了1个脆性突变体,整个植株表现全生育期脆性。根据该突变体的表型,将其命名为Bc18(Brittle culm 18)。为了更好地鉴定该突变体,用正常茎秆强度品种中9B作轮回亲本与Bc18杂交,创制了Bc18脆秆近等基因系中脆B和中9B。表型鉴定显示,突变体Bc18在生育期、株高、单株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主要农艺和产量性状上与野...
以粳稻品种日本晴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分离出来的一个半显性矮秆突变体Sidd1为研究对象,通过形态学分析,发现与野生型日本晴相比,矮秆Sidd1(AA)和半矮秆Sidd1(Aa)植株的株高降低。结实率下降,生育期延长,一次枝梗和二次枝梗增加。激素处理结果表明突变体Sidd1(AA)与野生型对油菜素内酯反应基本相同,而在高浓度赤霉素处理下,突变体Sidd1(AA)表现为一定程度上的钝感。West...
2013年12月9日,记者从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智远主持完成的“甘蓝雄性不育系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与新品种选育”,获得农业部2012~2013年度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该研究首次实现了甘蓝显性雄性不育系规模化制种,使杂交种的杂交率达到100%。
以自主选育的7个显性无腺体新品系为材料,通过种子性状考察,种仁游离棉酚、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测定,研究了低酚棉种仁具有重要的油用、食用价值和保健功能。结果表明:4个新品系种仁棉酚含量低于国家食用标准,其中苏显无154、苏显无156棉酚占种仁质量低于3 mg·kg-1,成为名副其实的无酚棉新种质。低酚新品系种仁粗脂肪含量高于有酚品种,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超过70%,油酸相对含量略低于有酚品种,亚油酸、亚...
利用直链淀粉含量下降至 2 %左右的 3个转反义Wx基因糯稻为研究材料 ,较为系统地分析了转基因糯稻的遗传及其直链淀粉含量下降后对于稻米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由转基因技术获得的糯性性状与其它转基因性状一样 ,表现为显性遗传 ,这与一般的糯性变异不同。导入反义Wx基因使直链淀粉含量从 17%下降至糯稻水平时 ,其稻米粒重相应降低 6 %~ 8% ,且下降幅度与直链淀粉含量的下降幅度呈显著正相关。小区试...
适应性和稳定性是优良品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在多个环境下对多个性状进行选择一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难题。基于加性-显性-加加互作以及它们和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本文提出了两类选择指数:普通选择指数和考虑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选择指数(环境互作选择指数)。其中普通选择指数可用于具有广泛适应性品种的选择,环境互作选择指数则可用于具有特定环境适应性的基因型的选择。对于自花授粉作物,本文提出了两类育种值,即普通育...
【目的】筛选出大白菜细胞核显性雄性不育基因的连锁标记,利用该标记对显性不育基因跟踪、鉴定,提高选择效率,缩短转育周期,加快育种进程。【方法】以大白菜细胞核显性雄性不育基因的分离群体B00160([938A ×太NB]-2X3-1X2)的115个单株为试材,采用BSA方法和RAPD技术,对400个随机引物进行筛选。【结果】获得了一个与核基因显性雄性不育基因连锁距离为1.74 cM的RAPD标记M26...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