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大气物理学 大气化学 大气探测 动力气象学 天气学 气候学 云与降水物理学 应用气象学 大气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大气科学 青藏高原相关记录314条 . 查询时间(0.062 秒)
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海拔高度高、气温寒冷,具有较高的积雪覆盖率。青藏高原雪盖通过反照率效应、水文效应等影响高原地表热力状况,进而影响亚洲大气环流和季风系统。青藏高原还被认为是“亚洲水塔”,高原积雪是其重要水源。研究青藏高原雪盖变化对气候预测和水资源管理至关重要。
日前,由西藏高原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所(简称“科研所”)主持,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等10家单位共同参与完成的“青藏高原积雪时空变化研究及遥感积雪数据集建设”项目获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青藏高原的夏夜,千万颗星星闪耀夜空。在过去几年数个星河壮美的夜里,有一群气象工作者埋头于数据分析。在他们心里,获取珍贵的高原大气数据亦如“摘取星辰”——那光芒现在或许微小,未来却可能照亮大气科学领域远方。
2020年6月26日,《科学—进展》刊发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马耀明研究团队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青藏高原大型湖泊蒸发量空间分布及其水资源总量估算。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湖泊蒸发水资源总量为每年517±21亿吨,其中75个大型湖泊的蒸发水资源总量为每年294±12亿吨。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与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等单位合作,于2018–2019年先后在青藏高原格尔木和大柴旦开展三期基于长航时平流层高空气球的原位平飘大气综合观测试验(图1),气溶胶廓线为其重要测量要素之一。联合实验搭载POPS气溶胶粒子计数器观测和拉格朗日粒子扩散模式MPTRAC,大气所中层大气与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张金强博士和吴雪博士等开展了ATAL气溶胶粒子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ATAL的...
青藏高原的陆面过程和云降水过程,对高原下游的天气和气候有重要影响,也是理解亚洲季风系统和北半球大气环流变化的关键。为增进对青藏高原地-气相互作用的定量理解,我国和相关国际组织在青藏高原地区进行了多次系统性的大气科学试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从陆、海、空三个维度来看,青藏高原都独特而重要:它是全球海拨最高、坡度最陡、面积最大的高原(陆地);它高耸于欧亚大陆副热带东部,高原上空气稀薄,温度、湿度、气压、辐射和大气热力过程都独具特色(天空/大气);虽然不直接与海洋相邻,但是发生在青藏高原及相邻伊朗高原上的特殊热力和动力作用,对于上下游地区乃至全球的大气和海洋都有显著影响。
近日,地球和环境领域top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ES&T) 发表了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康世昌研究员团队与西南大学和美国麻省大学等单位的合作研究成果“Vegetation mediated mercury flux and atmospheric mercury in the alpine permafrost region of the c...
近日,《National Science Review》刊发了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刘玉芝教授(第一作者)、黄建平教授(通讯作者)与其他3名作者共同完成的题为“Attribution of Tibetan Plateau to the northern drought”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将其作为封面论文进行重点推介。关于青藏高原对下游降水的影响,已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高原与华北干旱关系的研究...
2020年5月6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Science Advances在线发表了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赵艳研究团队题为“Evolution of vegetation and climate variability on the Tibetan Plateau over the past 1.74 million years”的研究论文,报道了关于青藏高原长尺度植被/气候变化与机制的最...
气候预测需要对温室气体的自然和人为排放量进行全面而可靠的评估。内陆水体是大气甲烷(CH4)的主要来源,但是这种强效温室气体在全球江河排放估算中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对高海拔冰冻圈地区的直接测量,并鲜少考虑CH4冒泡通量的贡献。环境学院夏星辉教授课题组跨流域、跨季节探究了青藏高原江河CH4排放机制,首次量化了青藏高原江河CH4排放量并探讨其全球重要性。该研究以“Significan...
湖泊是气候变化的指示器,对气候变化具有敏感的响应。由于青藏高原特殊的野外工作条件限制了湖泊连续观测工作的开展,目前,高原大部分湖泊的热力循环类型和季节变化特征尚缺乏观测和研究,而湖泊的这些特征对于水生生态系统及环境变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纳木错作为青藏高原高海拔深水大湖,在地理位置、湖泊特征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程度方面都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因此,在纳木错开展现代过程监测研究对深入理解青藏高原湖泊的整体现...
依托距今2250年的高山湖泊记录,对比粉尘源区人口数量、夏季风降水量和沙尘暴强度后,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陈发虎院士团队揭示,两千年前,人类活动已成为影响亚洲沙尘暴的主要因素。该成果英国时间20日上午10时(北京时间20日18时)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可为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的人类活动和植树造林的政策调控提供科学支撑...
2020年1月15日,国家气候中心业务科技处组织召开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区域气候监测、诊断及预测业务系统”科技成果中试实施方案论证会。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中试基地运行办公室主任李清泉研究员主持了论证会。
2019年12月30日下午,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甘肃办公室揭牌仪式在兰州大学城关校区西区逸夫科学馆报告厅举行。甘肃省科技厅厅长、甘肃省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领导小组副组长史百战主持揭牌仪式。甘肃省副省长、甘肃省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领导小组组长张世珍,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队队长、中科院青藏所名誉所长姚檀栋院士,中科院青藏所所长陈发虎院士,中科院青藏所学术副所长丁...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