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数学地质学 地质力学 动力地质学 矿物学 矿床学与矿相学 岩石学 岩土力学 沉积学 古地理学 古生物学 地层学与地史学 前寒武纪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 大地构造学 勘查地质学 水文地质学 遥感地质学 区域地质学 火山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煤田地质学 实验地质学 地球化学 地质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地质学 气候相关记录200条 . 查询时间(0.216 秒)
通过青海湖沉积物孢粉、碳酸盐、有机C, N和有机δ13C等多项指标的综合分析, 建立了青海湖晚冰期以来的高分辨率古气候演化序列. 结果表明, 18.2 cal. ka BP左右为末次冰期盛冰阶进入晚冰期的界限, 自15.4 cal. ka BP起气候开始向暖湿化发展, 7.4 cal. ka BP时达到了暖湿组合的鼎盛期, 4.5 cal. ka BP以后气候又逐步转入冷干. 晚冰期向全新世转换期...
通过“昆明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获得了昆明盆地的东西两侧各一个钻孔的孢粉资料和测年数据,对比分析了昆明盆地自中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植被演替和古气候演化。研究表明,沉积环境对孢粉记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近200 ka BP以来,昆明盆地总体经历了温凉偏干(201~180 ka BP)—温和偏干(180~132 ka BP)—温暖偏干(132~89 ka BP)—温和偏湿(89~75 ka BP...
对中国东部中纬度季风区内的两处山地泥炭—神农架大九湖泥炭和天目山千亩田泥炭腐殖化度进行了研究, 并对两剖面的孢粉记录、有机质含量、TOC和Rb/Sr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在东亚季风区山间盆地, 气候越干冷时泥炭的分解就越强烈, 以吸光度表征的腐殖化度就越高; 相反, 当气候较温暖潮湿时泥炭主要处于还原状态, 分解较慢, 腐殖化度较低. 大九湖剖面的腐殖化度记录了晚冰期(约16.0~11.4 cal ...
随着古气候和古环境研究的日渐深入,“特有种气候分析法”成为新生代定量重建古气候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使用这一方法分析了浙江东部天台中新统下南山组的古亮叶桦(Betula mioluminifera Hu et Chaney)压型化石,研究了其叶结构特征及表皮微细构造,定量推论浙江天台中新世时年平均温度为12.5~22.1℃,春季平均温度为13.0~23.1℃,较现在温暖。我国内蒙、吉林、山东、云...
河南省卢氏县三角沟、大峪沟剖面位于豫西卢氏盆地中南部,涉及地层为中始新世张家村组、晚始新世 卢氏组和渐新世大峪组。孢粉总体以被子植物为主,可划分为5 个孢粉组合。第一组合位于张家村组上部,蒿 粉、栎粉含量高;第二组合位于卢氏组下部,菌孢类含量高。前者属亚热带干热气候下的洪泛盆地沉积,后者属 还原环境湿润气候下的湖泊沉积,其孢粉特征更接近于邻区中晚始新世沙河街组三段上部和二段下部孢粉特 征。...
美英两国科学家近日研究显示,过去450年以来的大型火山爆发临时性地“冷却”了热带气候,而这种效应在20世纪可能被全球升温所掩盖。相关论文发表在《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上。美国哥伦比亚大学Lamont-Doherty地球天文台的Rosanne D'Arrigo联合英国科学家,分析了树木年轮、来自高山冰川的冰核以及来自热带广泛区域的珊瑚,样本时间跨度为1546年至199...
民和黄土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交接部位,对气候反应较敏感。对该黄土1.87~0.70 Ma BP段进行了CaCO3和有机碳总量(TOC)的采样分析。民和黄土CaCO3含量在5.89%~18.63%之间变化,平均11.41%;有机碳含量较低,在0.007%~0.452%之间,平均0.088%。民和黄土中的CaCO3含量明显高于兰州、洛川和西安等地,而有机碳含量则远低于上述...
宁镇地区的下蜀黄土记录了古气候变化的丰富信息。作为中国北方风尘堆积的南部边缘相,下蜀黄土在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以10cm间距系统分析了老虎山剖面的Rb、Sr含量和频率磁化率。结果显示,磁化率和Rb含量可以较好地指示东亚冬季风强度变化;Rb/Sr比可以作为下蜀黄土化学风化强度的替代性指标;剖面的Rb/Sr比由下至上升高是南京地区12万年以来化学风化作用增强的结果。
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北缘的民和黄土的磁化率、粒度、CaCO3和TOC等气候载体进行综合测试分析,可以将青藏高原东北缘黄土1.90~0.70 Ma B.P. 段划分出7个气候阶段。对民和黄土的气候分析表明,1.10 Ma B.P.(民和黄土的L11黄土层)前气候差异较小,冬夏季风不强,对抗性较弱,黄土古土壤发育不明显,厚度较薄;1.10 Ma B.P.后,冬夏季风...
通过对上海地区约200个深孔和300个浅孔的岩性、岩相分析,把本区第四纪沉积层归纳为十二个沉积单元,並根据孢粉与微古分析资料得出与之相应的孢粉组合带及海陆相沉积。从沉积结构特征和孢粉组合特点,得出第四纪时期本区有五个寒冷期及与之相间的四个温暖期和冰后期,自早至晚分别命名为:崇明寒冷期、沪西寒冷期、沪东寒冷期、闸北寒冷期、苏州河寒冷期、根据微古和岩相等资料,发现有同温暖期和冰后期相呼应的五次不同范围...
根据野外水准测量与室内实验分析,本文探讨了西藏纳木错和藏北高原古大湖晚更新世以来的湖泊演化和气候变迁。在纳木错沿岸拔湖48 m以下,发育了6级湖岸阶地,拔湖48~139.2 m发育有高位湖相沉积。研究表明,纳木错湖泊发育与藏北高原东南部古大湖演化可划分为3个阶段:①116~37 ka B.P.间的古大湖期;②37~30 ka B.P.间的外流湖期;③30 kaB.P.以来的纳木错期。在古大湖阶段,...
西藏扎布耶盐湖晚更新世沉积学及古气候意义。
西藏札达盆地托林剖面孢粉组合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
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的柴达木盆地,是中国海拔最高的盆地,这里有着干旱的风沙地貌和大大小小的盐湖。多年来,研究人员推测认为,这种地貌特征是早新生代以来,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撞、青藏高原隆升以及持续干旱化的结果。也就是说,柴达木盆地的持续干旱化由来已久。 然而迄今为止,柴达木盆地持续干旱化这一古气候变迁,仅从盆地中所保存的大量的蒸发岩和曾生存于高盐度水域里的无脊椎动物化石中得到印证,脊椎动...
实验分析了华北-东北南部地区中侏罗统-白垩系泥质岩中粘土矿物的相对含量,说明了实验结果和作为古气候定性指针分析的可信度,总结了粘土矿物相对含量的时空变化及其古气候特征与演化,讨论了古气候变化与古地貌高地的关系。结果显示,伊利石既是各地也是各个层位最常见的粘土矿物,各区一般含量不少于20%,平均含量46.6%;其次是蒙脱石,在河南和山东的各个时期含量最低30%,平均达57.8%;高岭石和绿泥石只在山...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