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数学地质学 地质力学 动力地质学 矿物学 矿床学与矿相学 岩石学 岩土力学 沉积学 古地理学 古生物学 地层学与地史学 前寒武纪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 大地构造学 勘查地质学 水文地质学 遥感地质学 区域地质学 火山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煤田地质学 实验地质学 地球化学 地质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地质学 古气候相关记录63条 . 查询时间(0.115 秒)
以青藏高原为主体的第三极是目前全球变暖最强烈的地区,也是未来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不确定的地区。西风与印度季风两大环流是控制青藏高原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决定性因素,位于两大环流的过渡区域的环境变化对环流具有敏感响应。
击中山顶的一道闪电可以瞬间熔化岩石,留下一道狭窄的玻璃状伤疤,名为闪电熔石。现在,研究人员已经证明这些电击化石是记录时间流逝的地质时钟。这项技术为地质学家提供了一种追溯数万年前雷暴的方法,也为他们了解古代气候模式打开了一扇窗。
基于不同地质载体,已有多种不同的气候代用指标被用于中亚地区的古气候研究。然而,相对与物理指标和化学指标,该地区除了孢粉记录研究较多外,生物指标的研究相对匮乏。陆生软体动物——蜗牛是第四纪黄土沉积中最为常见的无脊椎动物化石, 因其对气候、环境变化反应敏感, 被认为是黄土古环境研究中典型的“指示性动物”,其记载了地质历史时期古气候、古环境变化的大量信息。近些年在中亚黄土古气候研究中, 研究人员在伊犁盆...
1亿多年前,它与恐龙共生;1亿多年里,地球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化,它却至今还存活在我们的世界里,且形态几乎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这样一种神奇的生物就是红豆杉科的穗花杉。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董重博士等人与美国科研人员一起合作,在内蒙古宁城县道虎沟村的侏罗纪化石层中,发现了两枚1.6亿年前的穗花杉化石植物。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家科学评论》杂志上。
青藏高原东北缘兰州盆地新生代哺乳动物化石较为丰富,这些哺乳动物化石群为建立兰州盆地新生代年代框架和反演古环境演化信息提供了宝贵的材料。中新世泉头沟动物群中含有大量小哺乳动物化石,但是其准确年代一直没有得到较好的限定。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敖红研究员和张鹏博士所在的研究团队,一直在兰州盆地开展磁性地层定年、哺乳动物演化与古气候之间的联系等研究。在已经建立的兰州盆地早中新世和晚中新世的年代框架基础...
2017年4月11日,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中国近2000年古气候代用资源整编”课题验收会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召开。课题验收专家组组长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所长陆日宇研究员担任,专家组成员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九林、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黄鼎成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徐斌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方修琦教授、国家气候中心刘洪滨研究员、中国科学院...
辽西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因产出带毛恐龙和早期被子植物等化石而闻名于世,但对该生物群中保存有解剖构造特征的木化石研究相对较少(目前仅报道5属6种)。近年来,南京古生物所王永栋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团队对辽西地区侏罗纪和白垩纪的木化石进行了系统采集和研究,并陆续取得了新进展。近日,国际学术期刊《白垩纪研究》(Cretaceous Research)杂志发表了由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丁秋红研究员、沈阳师范大学田宁博...
粒级-标准偏差的计算可用来提取沉积序列的粒度敏感组分。采用线性粒级和对数粒级两种粒度划分方法,对青海湖东岸沙地多个风成砂-古土壤沉积剖面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粒级划分对于敏感组分提取结果具有一定的影响,对数粒级提取的粗粒敏感组分比细粒组分具有更大标准偏差,而线性粒级的提取结果则显示细粒组分对于环境变化更为敏感;两种方法提取的细粒敏感组分差异较大,而较粗组分和粗粒组分较为一致。在运用粒级-标准偏...
当前国际二叠系的划分主要是依据牙形类生物地层为标准,而拉萨地块二叠系牙形类化石的研究涉及相对稀少,更缺乏系统的牙形类生物地层的划分。西藏北部申扎地区连续出露完整的二叠系地层,一直被视为拉萨地块二叠系研究的经典地区,但是这一地区基础的生物地层划分一直存在很大争议。
新生代以来地球上最为显著的的气候变化之一就是发生在距今3400万年前,始新世(Eocene)/渐新世(Oligocene)界线的降温事件。它表现为地球气候从此前的温湿期(Green House)快速转变为冰室期(Ice House),并在南极开始出现冰盖(即南极冰盖),同时伴随全球气温的显著下降。目前对始新世-渐新世(E/O)界线古气候变冷事件的研究主要来自深海钻探与大洋钻探所获取的深海岩芯,而来...
我国北方晚古生代已经正式报道的木化石多达20余属近50余种,但是这些材料几乎都采自于华夏植物区,安加拉植物区二叠纪木化石的报道极为少见。斯行健院士曾在1934年报道新疆乌鲁木齐附近二叠纪的一种木化石Dadoxylon teilhardii Sze,这是首次报道产自我国安加拉植物区的化石木材,也是新疆北部地区石炭-二叠纪地层中迄今为止唯一正式发表的具解剖结构的植物化石。
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学者布科(A.J.Boucot)、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陈旭院士、美国德州大学阿灵顿分校学者斯科梯司(C.R.Scotese)和英国学者莫勒(R.J.Morley)自1991年起开展显生宙全球古气候的研究,历时20余年,最终的英文专著“Phanerozoic Paleoclimate: An Atlas of Lithologic Indicators of Climat...
黄钾铁矾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硫化物矿床风化壳中常见的表生矿物. 对表生黄钾铁矾进行精确的40Ar/39Ar定年和H-O同位素组成分析,不仅可以直接限定大陆化学风化和硫化物矿床次生富集的时间和历史,而且可为区域古气候演变和构造隆升等重大地质事件提供关键信息. 本文对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地区白银矿田折腰山块状硫化物矿床风化壳中表生黄钾铁矾进行了40Ar/39Ar年代学和H-O同位素地球化学的初步研究,为...
西藏佩枯错盆地晚更新世以来河湖相沉积剖面的孢粉分析显示, 该地区在晚更新世早期的127— 72 ka B.P.时期, 气候温和湿润, 植被以针阔叶混交林为主; 至66—56 ka B.P.时期, 气候转变为温凉略干, 植被转为疏林草原; 在56—49 ka B.P.时期, 气候温凉潮湿, 植被又转为针阔叶混交林为主的森林草原; 而在49—46 ka B.P.时期, 气候温和偏干, 植被转为疏林草原...
第四纪时期北极冰盖的增长与消融主导了海平面的升降和全球冰期(寒冷期)−间冰期(温暖期)气候的交替出现。北极冰盖演化的信息主要来自深海氧同位素记录,但是学术界逐渐认识到后者实际上反映的是两极冰盖变化的综合环境效应,并且可能受到大洋底流水温的严重影响。北极冰芯的连续环境记录仅能够追溯至第四纪晚期,如何获得更老时期高纬气候和北极冰盖演化的信息,成为古全球变化研究的重大命题。这方面的研究对认识...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