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水产学 >>> 水产学基础学科 水产增殖学 水产养殖学 水产饲料学 水产保护学 捕捞学 水产品藏与加工 水产工程学 水产资源学 水产经济学 水产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水产学 增养殖技术相关记录34条 . 查询时间(0.149 秒)
2022年5月20-22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组织专家在广西自治区涠洲岛,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项目“南海岛礁资源养护与生态增养殖技术示范”的涠洲岛资源养护与生态增养殖模式进行了现场验收。
2021年4月26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专项“湖泊增养殖技术与模式”项目“湖泊增养殖生态效应评估、管理与控制信息系统”课题推进会在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召开。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徐钢春、项目首席专家中科院水生所刘家寿研究员、课题负责人尤洋研究员、各任务负责人及项目骨干成员共2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水生生物资源研究室主任徐东坡主持。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涛、宋浩、薛东秀、杨美洁、于正林等人撰写的《脉红螺生物学与增养殖技术》专著正式出版发行。脉红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贝类,但基础研究薄弱,缺乏相关的参考书籍资料。张涛研究员等系统总结了十余年成果撰写完成此专著,系统阐述了脉红螺基础生物学和增养殖关键技术,重点论述了脉红螺遗传多样性与群体遗传结构特征、摄食、交配、产卵、潜沙和残食等行为学特征、幼虫孵化与发育规律、幼虫变态调控机...
2015年11月7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与山东蓝色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实施的“脉红螺苗种繁育和增养殖技术”通过了由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组织的现场验收。
2011年12月28日,受山东省科技厅委托,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组织有关专家对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马山集团有限公司、青岛龙盘海洋生态养殖有限公司、日照市岚山区前三岛水产开发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刺参优良品系选育、健康苗种培育与生态增养殖技术”成果进行了鉴定。
随着世界水产养殖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世界水产养殖的发展,也由原来的单纯鱼类养殖向多元化养殖品种发展,即鱼虾贝藻发展,但国际上对蟹类养殖和资源管理方面长期以来,未得到关注,主要原因是欧美一些发达国家长期以来没有食用蟹类的习惯,以至于当我国中华绒螯蟹(大闸蟹,河蟹)在欧美繁衍发展起来以后,欧美人对送到家门口的美味,大惊失色, 唯恐避之不及。因此长久以来,蟹类渔业及资源保护得不到重视,所以有关学...
中国甲壳动物学学会最早由著名甲壳动物学家郑重、董聿茂、刘瑞玉、侯祐堂、堵南山等发起成立的,1982年12月13-17日在浙江杭州举行了首届中国甲壳动物学学术研讨会,会上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理事会推选董聿茂、郑重为名誉理事长,刘瑞玉为理事长,侯祐堂、堵南山、陈清潮、戴爱云、李少菁为副理事长,王永良为秘书长。以后每4-5年主办一次学术讨论会。目前甲壳动物学会的理事长由我国著名的海洋学家相建海教授担...
1)课题来源与背景:贝类养殖在中国海水养殖领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人工育苗和养殖方面无论从技术和规模上均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由于多年养殖,出现苗种质量下降、病害频繁发生等问题。三倍体技术主要是通过化学、物理和生物的方法诱导产生三倍体,属染色体工程的海洋生物高技术。由于三倍体的不育和低育性,使生物体能量分配发生变化,使在体细胞生长方面的能量相对增加,加快养殖生物的生长速度,改善生长性状、增强养殖...
高白鲑引种及增养殖技术示范推广     高白鲑  引种       < 2008/12/11
本项技术主要应用于生物技术领域(水产新技术、新品种引进及推广)。在项目实施3年来,主要进行了人员培训、高白鲑发眼卵引进、孵化、培育、池塘养殖、水库湖泊移植增殖和移植效果监测等工作。自行研制了高白鲑专用孵化桶等相关设备,采用补充纯氧或空气压缩机充气的办法解决了孵化水源溶氧不足的问题,在国内高白鲑首次在4个高原水库31.3万亩的移植水域取得移植成功,并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已形成了一定资源量。该项目...
项目主要开展海笋、大西洋浪蛤、管角螺、黑鲍、毛蚶、小荚蛏等浅海底栖贝类的人工繁育、大规格苗种培育和相关的增养殖技术,并进行了象拔贝的引种养殖试验,培育出上述浅海贝类稚贝共计4.1亿多粒,培育出用于浅海增养殖的大规格苗种达到1000多万颗,试验发现,象拔贝和大西洋浪蛤难以适应我省海区条件,不适合进行大面积增养殖推广开发。与洞头水产研究所、南麂岛开发公司和台州金海洋有限公司的增养殖技术合作开发,其中在...
项目主要开展海笋、大西洋浪蛤、管角螺、黑鲍、毛蚶、小荚蛏等浅海底栖贝类的人工繁育、大规格苗种培育和相关的增养殖技术,并进行了象拔贝的引种养殖试验,总计培育出多种浅海贝类苗种稚贝共计4.1亿多粒,培育出并用于浅海增养殖的大规格苗种达到1000多万颗(壳长20mm以上),经测算,浅海底播养殖成活率达到50%以上,养殖亩产量达到250kg,总产量超过350t,预计亩产值达到2500元/亩。
青蛤增养殖技术     青蛤  增养殖  水产养殖       < 2008/11/11
该成果通过滩涂、盐田水库环境调查,选出适于青蛤生长的滩涂、盐田水库,采用土池育苗、工厂化育苗种,进行移苗增殖。利用盐场原有的设施条件,合理调整水系,一水多用,在青蝓繁殖的6-9月份,进行资源繁殖保护、育苗养殖相结合,人为控制苗种密度进行养殖,省去养殖的中间疏苗环节,为盐田的综合利用创出了新途径。在7000亩实验区,青蛤资源量净增9.1倍,使青蛤由资源衰竭的现状,进入产业化生产,为海洋农牧化增加了一...
该项目应用海洋动物生理学、海洋生物学、水产养殖学、水产增殖学等多学科技术,对三疣梭子蟹的生物学特征、人工繁育、健康养殖模式、海洋增殖及海洋资源状况等进行了试验研究。该项目的实施将为沿海渔民增加一个优良的养殖品种,提高渔民收入。三疣梭子蟹作为增殖放流品种,还会改善近岸海域海洋渔业资源匮乏的现状,调节自然海区的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为沿海地区渔业经济和沿海渔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果经过增...
该项目属国家农业部“十五”重点推广技术,将以文蛤、泥螺进行滩涂人工围网养殖,项目核心技术主要分为苗种培育、围网增养殖、养成管理和病害防治等。该项目实施将开发推广面积2万亩,年产量达3500吨,实现销售1600万元,总利税500万元。
虾夷扇贝具有个体大、肉质好、低温期生长快等优良特性,属冰水性大型扇贝增养殖良种。虾夷扇贝原产于日本北部及俄罗斯远东地区部分沿海,中国海域未发现有其种群生存。该项目应用生物学和生态学原理,根据中国北方海域的自然环境条件与国情,研究成功三级育成方式及其配套的设施器材,编制了适用于中国条件的虾夷扇贝人工育苗、种苗中间培育、人工养殖、底播增殖等多项技术规程,为生产部门提供了技术规范与参考依据。该项目的主要...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