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球物理学 >>> 固体地球物理学 空间物理学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地球物理学 微地震相关记录40条 . 查询时间(0.409 秒)
2024年3月26日笔者获悉,由东方物探公司承担的吉林油田CCUS微地震监测项目深度分析成果获得甲方高度评价。
近日,石化经纬西南测控公司XN305队顺利完成威页34平台3口井,共计48段压裂监测施工任务。此次施工的微地震压裂监测仪在近120℃的高温环境下,持续稳定工作近30天,为压裂效果评价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也意味着该公司微地震压裂检测技术日趋成熟,市场应用进一步拓宽。
在过去10到20年里,传感器和数采技术的进步提高了地震仪器的便携性。因此,在交通不便的阿尔卑斯山脉和极地地区进行地震监测也越来越可行。相比于地壳地幔等传统的地震学研究对象,这些观测更聚焦于近地表的动力过程。阿尔卑斯山脉开展的地震学研究催生了环境地震学、冰冻圈地震学等新的学科方向。
地面微地震监测采集到的微地震信号通常能量微弱,信噪比低,如何提高微震数据的信噪比是数据处理的难题.Shearlet变换是一种新型的多尺度几何分析方法,具有敏感的方向性和较强的稀疏表示特性,能起到很好的随机噪声压制效果.由于地面微震数据的有效信号大多被淹没在噪声中,基于传统阈值的Shearlet变换(the traditional threshold-based Shearlet transform...
为了保证地下储气库(以下简称储气库)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的完整性与安全性,必须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为了给储气库的安全运行提供参考,在分析微地震监测技术主要方法——纵横波时差定位算法和b值法原理的基础上,以中国东部某盐穴储气库为例,利用微地震监测技术对该储气库造腔和注气过程进行监测,采用纵横波时差定位算法对微地震事件位置进行反演,并根据造腔井附近的微地震事件定位结果对腔体形态进行刻画,同时对微地震事件...
2016年7月25日,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承担、王一博研究员任首席科学家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致密储层压裂诱发微地震的发震机理与波传播规律”召开项目中期总结会与学术讨论会。
针对井中微地震监测数据由于信噪比低、震源强度小、信号弱等原因造成的有效信号难于识别的问题,本文将多尺度形态学理论应用于弱信号分析、识别中。有效信号与噪声在振幅和延续时间上具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可以在形态上进行数字信号分析。该方法基于波形形态的细节差异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形态特征进行分解。利用形态学中多个尺度的结构元素与原始数据进行运算,可以得到不同尺度的分量。通过分析不同尺度下的信号特征,估计并检测出...
对于断层和天然裂隙发育的致密砂岩储层,设计者希望通过人工压裂连通天然裂缝改造储层内部导流能力,使其更有效产油产气.然而储层内部复杂的各向异性使得压裂裂缝形态很难被提前预测,对储层改造过程中发生的微地震事件进行监测,可以通过微地震事件的分布及属性特征较准确地评估压裂效果.本文展示了一个致密砂岩储层改造微地震监测实例,通过微地震事件信号处理及定位结果分析,认识断层和水力压裂致裂的微地震信号特点及震源属...
2015年5月7日,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王一博研究员承担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青年科学家专题项目(以下简称“青年973项目”)“致密储层压裂诱发微地震的发震机理与波传播规律”启动会在北京召开。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闫金定博士、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地球科学处张鸿翔处长、项目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底青云副所长等出席了会议。来自西北大学、中国石油大学(...
地面微地震数据的信噪比很低,严重地影响初至拾取的精度及反演结果的可靠性。为此,研究了基于字典训练的稀疏表示去噪方法,通过曲波变换估算了剖面中的噪声方差,从而将该法用于实际地面微地震资料去噪中;为了改善在低信噪比时的去噪效果,研究了小波域的稀疏表示去噪方法,并与普通的稀疏表示去噪方法进行了定量分析。理论模型及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1迭代次数及字典原子的大小会对去噪结果产生较大影响,去噪后数据的信噪...
针对微地震裂缝解释的复杂性,从震源矢量场的重建开始研究,在研究VTI介质速度模型各向异性条件下的走时和透射系数的变化特征基础上,形成了各向异性条件下的群、相速度及透射系数的计算方法.针对多级检波器水平分量朝向的多向性特点,提出了多级检波器水平分量的偏振分析方法,得到了完整的水平特征矢量,克服了单级检波器水平分量偏振分析构建特征矢量信息不全的问题,形成了高精度微地震事件定位方法,实现各向异性VTI介...
记者近日从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东方物探)获悉,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微地震实时监测系统不久前通过专家鉴定。该公司新兴物探开发处处长王熙明对记者表示,该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公司的技术垄断,将有效解决页岩气勘探的瓶颈问题。
随着仪器、处理和解释技术的进步,微地震在描绘储层内的压裂和断裂系统方面的应用愈来愈广,在储层管理上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压裂产生的脆性变形以及微地震产生机制,探讨了裂隙动态变化及产生的微地震响应特性,分析了利用微地震数据研究裂隙时空分布规律的可能性.主要内容包括: 裂纹的产生诱发微地震,在水力压裂过程中裂纹尖端效应和漏泄效应是产生微地震的主要原因; 微地震震源矩张量釆用特征值分解法可以分...
微地震信号的频率可影响地震资料的分辨率等, 是一种重要特征参数。本文分析了微地震信号的频率特性, 研究了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的三个影响因素: 震源破裂尺度、传播介质的黏弹性效应和接收仪器的响应频带等。结果表明: 随着微地震信号传播距离的增大, 信号频率降低, 当传播到一定距离时, 信号频率基本不再变化; 完全弹性介质中地震波主频不变, 但在黏弹性介质中, 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 地震波能量急剧减小、主频...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