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天体力学 天体物理学 天体化学 天体测量学 射电天文学 空间天文学 天体演化学 星系与宇宙学 恒星与银河系 太阳与太阳系 天体生物学 天文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9 共查到天文学 恒星形成区相关记录9条 . 查询时间(0.09 秒)
新疆天文台恒星形成与演化团组汤新弟研究员与德国马普射电所毫米和亚毫米波团组等多个研究机构科研人员合作,利用阿塔卡玛(ALMA)毫米/亚毫米波望远镜发现,大麦哲伦星系中恒星形成区致密气体的加热由内部恒星形成活动主导。该成果已发表在国际天文学杂志《天文和天体物理》(2021,A&A,655, 12)。
激波也叫冲击波,是一种传播扰动。当波的移动速度超过流体中本地的声速时,它就是一种激波。在恒星形成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激波活动。系统研究恒星形成区的激波活动对于理解恒星形成过程中的物理、化学性质非常重要。HNCO和SiO是示踪和研究恒星形成区激波的两种重要分子。澳大利亚Mopra 22米毫米波望远镜针对2009个大质量恒星形成区的多谱线巡天(MALT90)包括了HNCO(404-303)和SiO(2-1...
星族年龄、金属丰度和恒星形成率是星系的重要物理参数。金属丰度是示踪星系过去的恒星形成活动的一个重要指标。恒星形成率(SFR)对于理解星系的诞生和演化至关重要,它提供了星系中气体的含量以及恒星形成效率等信息。近邻星系由于其视大小较大,可以在更宽的波长范围内进行高空间分辨的图像和光谱观测,因此它是研究星系形成与演化的理想天体物理实验室。
质量大于8个太阳质量的恒星虽然稀少,却深刻影响着星系的演化。它们是星系中重子物质和紫外辐射的主要来源。一个困扰已久的问题是:大质量恒星是否可以像类太阳恒星那样,在形成过程中产生吸积盘和准直的外向流。然而,由于大质量恒星形成区普遍离太阳系比较远(> 1 kpc),而且大质量恒星趋向于成团形成,使得大质量恒星形成的观测研究一直困难重重。这个问题只有借助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干涉阵观测才能得到回答。
恒星是可以通过核聚变发光发热的等离子体星球,是构成可见宇宙的 “原子(atoms)”。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太阳只是银河系千亿恒星中最普普通通的一员,是“个头”比较小的矮星。比太阳个头更大的恒星,特别是大质量恒星(质量大于8个太阳质量)虽然稀少,但却影响巨大[注1]。然而,大质量恒星是如何形成的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刘铁博士领衔的国际团队,利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毫米波/亚毫米波干涉阵...
近日,广州大学毛业伟博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林琳博士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孔旭教授等,利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2.16米望远镜观测,发现星系NGC 2403内部恒星形成区的氧元素丰度具有明显的径向变化。通过比较分析不同氧元素丰度指针,科研团队发现恒星形成区氧元素丰度的径向变化,主要是由于电离态径向梯度引起的。基于这项工作的研究论文已于日前在国际天文学期刊《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
近日,广州大学毛业伟博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林琳博士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孔旭教授等,利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2.16米望远镜观测,发现星系NGC 2403内部恒星形成区的氧元素丰度具有明显的径向变化。通过比较分析不同氧元素丰度指针,发现恒星形成区氧元素丰度的径向变化,主要是由于电离态径向梯度引起的。基于这项工作的研究论文已于近日在国际著名的天文学期刊《天体物理学杂志》(The Astro...
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恒星形成与演化团组,使用CN、HCN、HNC、N2H+、HCO+等分子,示踪大质量恒星形成区的演化阶段,研究成果分别发表于欧洲《天文学与天体物理》(A&A,2015,576,131)和荷兰《天体物理与空间科学》(Ap&SS,2016,361,191)。大质量恒星形成过程的化学研究已成为恒星形成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其中一个重要议题就是找到合适的化学方法示踪大质量恒星区的演化阶段,...
近期,国际知名天体物理杂志ApJS上发表了云南天文台何金华博士与台湾天文所、上海天文台的合作者一起,通过对一批大质量恒星形成区候选体的一系列毫米波分子谱线的频谱巡天观测,在大质量恒星形成区研究获得的进展。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