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天体力学 天体物理学 天体化学 天体测量学 射电天文学 空间天文学 天体演化学 星系与宇宙学 恒星与银河系 太阳与太阳系 天体生物学 天文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天文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相关记录268条 . 查询时间(0.258 秒)
2024年3月16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天马射电望远镜团组利用天马射电望远镜对9颗毫秒脉冲星进行S/X波段双频同时观测,通过双频互校技术成功得到了这9颗毫秒脉冲星X波段(8.60 GHz)的积分轮廓。该研究将具有8 GHz以上积分轮廓资料的毫秒脉冲星的数量从原先的4颗扩充至11颗,显著扩充了有关样本数。结合其它频率上已发表的观测结果,天马望远镜团组首先研究了这9颗毫秒脉冲星的频谱、多频积分轮廓演...
2024年1月2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天马望远镜团队发挥天马望远镜“一镜双频”的观测优势,通过分析天马望远镜在2019年1月开始对磁星XTE J1810-197开展的跨度900余天的2.25/8.60 GHz双频同时观测数据,发现该星在本次爆发以来的中间脉冲辐射(通常认为是来自另一个磁极的辐射);精确刻画出其平均脉冲轮廓随时间和频率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系统分类;明确指出其在2020年6月15日从正常...
2023年11月6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高分辨率射电天体物理研究团队利用美国国家射电天文台(National Radio Astronomy Observatory,NRAO)的甚长基线阵列(Very Long Baseline Array,VLBA),对近邻低光度活动星系核(Low-Luminosity Active Galactic Nuclei,LLAGN)NGC 4261进行了高分辨率观...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早期宇宙与高红移星系团组、射电天体测量与天球参考系团组、射电天文研究与技术创新中心团组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在基于之前利用天体测量数据筛选奇异类星体样本的工作上,进一步挑选出2例双活动星系核候选体以及56例透镜类星体候选体,为利用欧空局盖亚(Gaia)卫星的天体测量数据搜寻并研究双活动星系核以及透镜类星体开拓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皇家天文学会月报》(MNRAS)上。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陕欢源课题组和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张鹏杰课题组合作,基于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千平方度巡天(Kilo-Degree Survey,KiDS)数据和Planck卫星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弱引力透镜(CMB lensing)数据,探究了利用二者的交叉关联限制宇宙学,并首次在这一结果中完整考虑扣除来自星系内秉指向性(intrinsic alignment,IA)带来的污染。5月16...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团队通过位于印度的升级后巨米波射电望远镜(upgraded Giant Metrewave Radio Telescope,uGMRT)的观测发现在极亮红外星系IRAS 10565+2448中存在着中性氢外流。结合以往观测到的分子和离子外流得到IRAS 10565+2448中的质量外流率至少是140太阳质量每年。该研究认为,仅是恒星应该不足以驱动这样强劲的外流,该星系...
2023年4月27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通过理论推导,剖析了处于旋转自引力平衡椭球天体中的热不稳定性问题,发现了一类全新的轴对称振荡模式(关于赤道面南北对称的)。这种旋转对称性与南北对称性的组合是旋转热对流研究领域最后一类动力学对称性,此前从未被发现。相关研究成果以Letter的形式,发表在《物理评论-流体》(Physical Review Fluids)上。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活动星系核结构与演化团组与澳大利亚First Large Absorption Survey in HI(FLASH)团队合作,利用澳大利亚平方公里阵探路者(Australian Square Kilometre Array Pathfinder,ASKAP)望远镜对Galaxy And Mass Assembly(GAMA)赤道天区内已知红移从0.42到1.00的星系进...
近期,上海天文台活动星系核结构与演化团组与澳大利亚First Large Absorption Survey in HI(FLASH)[1]团队合作,利用Australian Square Kilometre Array Pathfinder (ASKAP)望远镜对Galaxy And Mass Assembly (GAMA)赤道天区内已知红移从0.42到1.00的星系进行了关联型中性氢21cm吸...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人员通过理论推导,深入分析处于旋转自引力平衡椭球天体中的热不稳定性问题,发现了一类全新的轴对称振荡模式,同时具备关于赤道面的南北对称性。这种旋转对称性及南北对称性的组合是旋转热对流研究领域最后一类动力学对称性,此前从未被发现。相关研究成果于2023年1月30日以Letter的形式发表在流体力学期刊Physical Review Fluids上。
近期,上海天文台科研团队利用天马65米射电望远镜首次探测到了碳氧离子射电复合线。基于此发现,该团队准确测量了M42电离区的碳氧离子丰度。该研究成果表明离子射电复合线有望成为测量元素丰度的常规手段,对精确测定星际空间,特别是高度消光区的元素丰度具有重要意义。这一发现于2023年2月28日以一篇致编辑的信(Letter to the Editor)发表在《Astronomy & Astrophysic...
2022年10月27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和紫金山天文台提出了新的、定量的星系结构模型,将类似银河系的一般盘状星系的几何结构描绘成“巧克力碎饼干”(Chocolate Chips Cookie)。星系中的老年恒星及其间的弥散星系介质构成“饼干”的主要成分,而呈团块状分布的恒星形成区域则构成了颜色较暗的“巧克力碎”。这项研究定量分析了盘状星系在不同视线方向上的观测特征,为盘状星系中的恒星及尘埃的空...
2022年9月23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人员等利用一种自主开发的全新模型——“星族-轨道叠加模型”,以及高分辨率二维积分视场光谱数据,发现离地球0.6亿光年远的透镜星系NGC 1380在约100亿年前发生了一次主并合,同时揭示了这次并合吸积的卫星星系质量约为400亿太阳质量。这是天文学家迄今在近邻宇宙揭示的最年老和质量最大的星系并合事件。相关成果发表在《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Astronom...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在疏散星团结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揭示了疏散星团具有致密核心及延展外晕的双成分结构特征,扩展了疏散星团的空间范围。这一成果开创了疏散星团研究的全新视角,刷新了以往研究对疏散星团物理尺寸和疏散星团单一组分的空间结构特征的认知,对天文学家更全面认识疏散星团的形成、演化以及恒星在星团中的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天文学报》(The Astronomical Jo...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孔大力在旋转天体内部动力学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揭示了几何形状是建立流体的旋转稳定分层模型的重要因素。这一成果为探索椭球几何中旋转对流不稳定性提供了必要的背景参考态,并对大质量辐射平衡恒星的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已被Physical Review Fluids正式接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