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基础学科 材料表面与界面 材料失效与保护 材料检测与分杂技技术 材料实验 材料合成与加工工艺 金属材料 无机非金属材料 有机高分子材料 复合材料 材料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材料科学 等离子体相关记录74条 . 查询时间(0.147 秒)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专利:一种用氩等离子体制备石墨烯铂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
2023年6月30日,中科院合肥物质院等离子体所陈长伦研究员课题组在等离子体技术制备偕胺肟复合材料用于海水提铀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被国际知名学术期刊Applied Surface Science接收。
不锈钢构件在核电运行环境中的氧化腐蚀行为对核电厂的安全服役至关重要。等离子体渗氮技术可在保障基体材料自身性能的同时显著改进材料的耐蚀性,近年来备受关注。研究表明,不锈钢表面渗氮层中氮离子的溶出会改变局部区域的水化学环境进而影响其耐蚀性能。鉴于此,采用渗氮处理调控核电关键结构材料改性层的氧化腐蚀行为,提高其服役寿命,成为缓解核电结构材料腐蚀损伤问题的一种可能途径。
随着二维材料的兴起,机械剥离、溶液剥离、化学气相沉积(CVD)等制备方法得到了极大发展。其中,机械剥离法只能得到小尺寸且形状随机的薄层材料,溶液剥离法容易引入各种杂质,CVD法最有望用于低成本批量制备二维材料。然而,在实际应用中,CVD法面临操作温度高(1000℃左右)、需要使用金属催化剂、转移过程容易引入污染和缺陷等问题。
为了获得高性能高熵合金氮化物薄膜,迫切需要一种可提供高密度等离子体环境并进而控制薄膜生长过程的合成技术。近期,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在这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以赤泥(RM)为电解液添加剂,采用等离子体电解氧化(PEO)技术在5005铝合金表面制备一层复合陶瓷层,研究了不同正向电压对陶瓷层厚度、组织结构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正向电压的升高,陶瓷层生长加快,厚度增大,氧化时间为20 min时,陶瓷层的最大厚度可达35.33 μm;陶瓷层的表面粗糙度不断增大,最小为0.68 μm,最大可达4.21 μm;陶瓷层的表面孔隙率先减小后增大,最小为24....
2019年3月4-8日,由合肥工业大学、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中德聚变装置等离子体壁相互作用研讨会”(The 5th SINO-GERMAN Workshop on Plasma-Wall Interactions in Fusion Devices)在合肥成功举行。我校有色金属材料与加工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吴玉程教授、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李建刚院士以及德国于利希(...
近日,等离子体所陈长伦副研究员与华北电力大学王祥科教授应《化学会评论》(Chemical Society Reviews)邀请发表了“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用于放射性污染治理”论文。该期刊是英国皇家化学会专门发表评述性论文的一级学科顶级期刊,2017年影响因子为38.618。
用氧气等离子体处理芳III纤维的表面,考察了等离子体处理前后芳III纤维表面性能的变化。使用红外光谱分析(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和动态接触角等手段研究了等离子体处理前后芳III纤维化学结构、表面元素组成、表面形貌、表面粗糙度和表面浸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保持纤维本体结构不变的前提下用氧等离子体处理在纤维的表面引入了含量分别为2...
近日,等离子体所陈长伦副研究员课题组在去除水中重金属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人员制备了一种双层核壳结构的磁性吸附材料,实现了对水中六价铬的高效还原和固定。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环境类的核心期刊《可持续化学与工程》(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上,并被选为封面论文。
近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所王奇博士和南京师范大学韩敏教授课题组合作,在高性能杂原子掺杂石墨烯基纳米结构的规模化制备及其在柔性全固态超级电容器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部分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于国际著名SCI期刊Small上(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wol1/doi/10.1002/smll.201603494/suppinfo),并被选为该杂志的Inside ...
近日,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应用等离子体研究室陈长伦课题组设计合成氧化锆/石墨烯复合材料实现对Re(VII)的高效富集。相关研究发表在美国化学会环境类的核心期刊《可持速化学与工程》(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上。
手性等离子体纳米超结构具备可见光波段的光学活性,在负折射率材料、亚波长成像、光学偏振以及高超灵敏度分子表征及检测等诸多场合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是目前国际上迅猛发展的研究热点。目前,“自下而上”自组装方法已广泛用于构建手性等离子体纳米结构,组装超结构则主要采用球形金属纳米材料作为构筑基元,这是因为球形金属纳米材料无空间取向难题,对其手性超结构的空间构型调控比较方便。然而,现今报道的球形金属纳米颗粒手...
近期,固体所内耗与固体缺陷实验室科研人员与等离子体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人员合作,在面向等离子体材料钨中氢氦气泡成核和生长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科研成果发表在聚变领域权威期刊《核聚变》(Nuclear Fusion)上。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内耗与固体缺陷实验室科研人员与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和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合作,在面向等离子体材料钨辐照缺陷演化计算模拟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科研成果发表在《材料学报》上(Acta Materialia 2014,66, 172-183)。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