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农学总论 >>> 农业基础学科 农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农学总论 成都相关记录37条 . 查询时间(0.134 秒)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是2002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一所高职学院。学校发轫于1937年由国立四川大学农学院代办的省立成都高级农科职业学校,前身为1958年组建的国家重点中专——四川省温江农业学校。在6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把情感系于“三农”,把理想系于农村,把教室放在田野,把出路寄于创新,形成了“为三农服务,为兴农育人”的办学传统和“亲农、事农、兴农,敬业、勤业、...
2023年10月27日,第三届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会在四川成都开幕。大会以“农业强国,科技驱动”为主题,聚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促进多方交流与合作。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吴孔明出席高级别全体会议并致辞。
韩庆新,研究员,国务院和成都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区域优势产品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成都市产业功能区首席科学家。承担和参与20余项国家、省、市科研项目的实施、试验示范及推广工作,发表科技论文60余篇;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农业部丰收二等奖,市科技进步特等奖等各级奖项。
为更好服务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促进遥感数据成果共享应用,加强科研单位科技合作交流,2022年3月30日上午,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遥感数字所与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简称成都山地所)数字山地与遥感应用中心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遥感数字所举行数据成果共享协议签订仪式,并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成都山地所数字山地与遥感应用中心主任、研究员李爱农和雷光斌博士,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遥感数字所...
为全面探究活性炭对秸秆厌氧消化系统的影响,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解智杰在李东研究员的指导下,分别构建了中温和高温两套秸秆厌氧消化系统,并综合评价了活性炭对不同系统的生物和非生物影响。结果显示,相同剂量的活性炭(10g/L)在不同温度下对秸秆厌氧消化系统的甲烷产率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硕士研究生解智杰在李东研究员的指导下,构建了一套针对秸秆厌氧消化系统的菌-炭生物强化策略。通过对一系列理化指标的测定并结合微生物群落的分析,探究得到了一套适用于玉米秸秆厌氧消化过程的菌-炭生物强化方法,并揭示了其内在的强化机理。
2021年4月18日-4月21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2020YFD1000300)课题2-子课题“露地甘蓝(小白菜)优质轻简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团队负责人张兆辉副研究员及团队成员田守波赴四川成都、甘肃兰州调研。此次调研在成都实地察看了吉峰农机生产的适合山地、丘陵作业的农机装备(深翻旋耕一体机、起垄覆膜施肥一体机、自走式移栽机等),并对适合贵州核心示范基地的农机具进行了选型。通过实地考察及...
农村居民生计是农村家庭生计资本的禀赋、谋生手段及追求家庭福祉的行为策略。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对农村居民生计的影响,推进链式影响向链式适应的逻辑转换,提高生计适应的针对性和效率,是保障农村居民生计可持续性之关键,也是气候变化适应研究的国际前沿。成都山地所方一平研究团队联合国际山地中心Golam RASUL等以柯西河跨境流域为案例,将结构(S)、问题(I)、时间(T)、空间(S)四维网格交叉点作为农村居民...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     成都市  农林科学院  园艺  林业       < 2023/9/22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是成都市人民政府直属正局级综合性农林科研机构,其历史可追溯于1959年成立的成都市第一农业科学研究所,至今已走过60余载春秋。2007年,市政府整合全市农业科技资源,组建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目前全院设有9个研究所和6个职能处室,研究涵盖粮油、园艺、林业、水产、装备、加工、畜禽、环能、信息等40余个学科和专业领域。拥有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30个,整体实力居副省级城市农科院前列。
2020年7月25-28日,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国家家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杨长锁研究员及吕文纬赴四川圣迪乐村食品有限公司和四川正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调研并进行技术指导。杨长锁研究员等科技人员现场调研了两家公司鸡场及配套孵化场,与现场管理人员沟通,详细了解了公司的运营、技术需求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公司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场指导并提出可行性建议,并对今后的技术服务框架与两家公司达成了初步意向。通过本次调研,及时掌握...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朱波及团队依托紫色土坡地农田养分平衡长期试验,利用紫色土大型坡地Lysimeter,系统开展了长江上游紫色土农田生态系统水氮耦合循环过程、通量、环境效应与生态调控机制研究。2019年5月,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了关于2006年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的修正清单,并引用了朱波、汪涛发表在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态过程与生物多样性保育学科团组博士研究生李自龙在导师潘开文的指导下,运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单作、花椒-辣椒和花椒-大豆间作中花椒及伴生物种对极端降雨的形态和生理生化响应。研究表明:极端降雨对三种间作系统中花椒的生长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然而,间作大豆提高了花椒叶片的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叶片相对含水量...
【目的】筛选适用于成都平原的高效广谱蚕豆根瘤菌,并对其相关促生功能进行初步评价,为成都平原高效蚕豆根瘤菌剂的研制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供试6株根瘤菌由课题组前期分离自成都平原,其与四川主栽蚕豆‘大白蚕豆’匹配良好,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了这6个菌株分泌生长素及溶磷能力。菌株与蚕豆品种匹配试验采用低氮砂培法,供试蚕豆品种为成都平原主栽品种‘成胡14’、‘成胡15’;两个品种的蚕豆种子播种后,分别接种...
2018年6月2日-3日,由农业部中德农业中心、四川省农业厅、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德农业企业对话研讨会暨第八届成都有机农业论坛”在成都蒲江开幕。我校党委书记邓良基率经济学院院长蒋远胜、经济学院党委书记漆雁斌、农学院副院长任万军、国合处副处长夏新蓉等10位老师、40名中外学生参会。本届论坛的主题是“绿色发展合作共赢”。德国农业与食品部、德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德国农协、农业农村部、商务部、中德农...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朱波、周明华率领的团队,依托中科院盐亭站长期试验平台,对长江上游的亚热带典型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排放与碳收支及其驱动机制进行观测研究。研究发现,水稻-小麦轮作系统N2O排放通量对施氮量均呈现非线性增长响应格局,水稻季N2O排放系数为0.7-0.8%,较IPCC推荐的水稻N2O排放系数(0.3%)高3倍以上;水稻季是全年CH4排放的主要贡献期,施用氮肥显著减少水稻...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