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植物保护学 >>> 植物病虫害测报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植物病虫害测报学 作物相关记录16条 . 查询时间(0.259 秒)
近期,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科研、教学和推广单位专家,对2024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进行分析会商。综合分析病虫源基数、种植制度、作物布局和气候等因素,预计2024年小麦、水稻、玉米、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和油料、蔬菜作物上22种重大病虫害呈重发态势,全国预计发生面积23.30亿亩次,比2023年和2018—2022年实际发生面积(均值)分别增加26.2%和18.4%,对70%以上的农...
据各地农作物病虫害监测区域站监测,2023年6月份以来一代棉铃虫成虫进入盛发期,黄淮、华北和东北诱蛾量偏高,2023年6月下旬至7月份上旬气象条件对北方二代棉铃虫发生有利,预计2023年二代棉铃虫在北方大部玉米、花生、大豆、蔬菜等作物偏重发生,局部区域加重为害态势明显。全国发生面积3400万亩,其中,棉田发生面积约400万亩(Bt棉田轻发生),其他作物田发生面积为3000万亩,二代幼虫为害盛期在2...
2022年12月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经济作物虫害监测与防控创新团队联合国内外多家单位,破译了茄科作物世界重大害虫马铃薯块茎蛾染色体水平高质量基因组,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Nature旗下刊物《科学数据》《Scientific Data》。
2022年5月18-20日,作物所金阳县国家科技特派团马铃薯产业组一行4人在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栽培生理岗位专家、省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胡建军带领下赴金阳县天地坝镇马依足中心村开展马铃薯脱毒种薯示范、中期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工作。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经济作物虫害监测与控制创新团队领衔的一项大尺度景观模拟与长时间区域监测研究,揭示了近年来我国黄河流域棉铃虫的区域种群发生危害加重的生态学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生物技术杂志(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2019年12月7日,福建省作物有害生物监测与治理重点实验室2019年学术委员会会议在福州召开。会议由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尤民生教授主持,参加本次会议的有:学术委员会委员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翁启勇研究员(实验室主任)、福建农林大学鲁国东教授、福建师范大学杨民和教授、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何学友研究员、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陈庆河研究员、植物保护研究所庄忠钦所长、植物保护研究所何玉仙副所长及20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物病虫草害监测预警研究中心日前挂牌成立,这也是国内首个作物病虫草害监测预警研究机构。长期以来,作物病虫草害的监测与预警主要依靠人工完成,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预报时效性和准确率不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经过30多年的积累和创新,胡小平教授团队针对影响全国粮食生产安全的五大病虫害之一的小麦赤霉病,研发出我国首台小麦赤霉病自动监测预报器,同时利用物联网与云计算技术,开发了小麦赤...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黄文江研究员、董莹莹博士及其研究团队正式对外发布英文版全国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与预测报告。该团队通过自主研发的“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与预测系统(http://www.rscropmap.com)开展全国主要作物主要病虫害遥感测报,并定期在线发布病虫专题图和科学报告。团队现已发布50期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与预测报告,聚焦我国小麦、水稻、玉米等主要病虫害在全国、粮食主产省、典型区域的...
由我校开封实验站组织编写的《开封地区重大农作物病虫识别与防治》近日正式出版。《开封地区重大农作物病虫识别与防治》针对开封地区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水稻、花生、大豆、棉花等的200余种病虫害,对其症状特点、发生规律进行了描述,并提出正确及时的防治办法。全书共分六章十八节二百三十一篇,共有来自河南农业大学、开封市人民政府、开封市农林局、开封市农科院、开封市植保站等单位的二十余位专家学者参与编写。
2017年5月19日至24日,由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黄文江主持的国际合作项目(中英牛顿基金)“主要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与预测方法研究”在山东省滨州、河北省廊坊和内蒙古锡林浩特开展了面向小麦条锈病和蝗虫监测的中英联合实验,并在北京召开了项目进展研讨会。该项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和英国科学与技术设施理事会(STFC)共同支持。
“闽台作物害虫生态防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以“亚热带作物害虫生态防控创新引智基地”为基础,依托我校植物保护学院建设,围绕亚热带重要作物水稻、蔬菜和茶叶害虫的生态防控,与澳大利亚查尔斯特大学、加拿大布鲁克大学和厄瓜多尔钦博拉索应用技术大学等单位开展相关合作研究。此次成功入选国家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是我校近年来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大力强化科技平台建设所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为学校进一步深化国际科技合作提供...
2016年11月29日,“中英作物病虫害测报与防控联合实验室”在北京成立。来自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科技部农村中心、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国家航空植保科技创新联盟等单位的40余位中英专家和学者参加了此次揭牌仪式。联合实验室中方由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牵头,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国家航空植保科技创新联盟、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浙江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单位参与;英方由英国...
近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获悉,该所经济作物虫害监测与控制团队研究发现,棉铃虫苏云金芽孢杆菌(Bt)毒素受体基因ABCC2的变异可以导致其对Bt作物产生高水平的抗性,但这种变异显著增加了抗性棉铃虫对另外一种生物毒素阿维菌素的敏感性。相关研究成果2月12日在线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公共图书馆•病原(PLoSPathogens)》上。
2006年3月2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对中国农业大学主要参加、北京市植物保护站主持完成的“农作物风险性病虫害预警技术与防治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课题编号:HO30730010590)进行了成果鉴定。
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11月29日报道 根据省教育厅、省科技厅关于下达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计划的通知(鄂教科[2004]15号),华中农业大学作物病害监测和安全控制实验室被列为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于2004年纳入项目建设计划。三年建设期满后进行评估验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