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植物保护学 >>> 植物病虫害测报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植物病虫害测报学 农作物相关记录23条 . 查询时间(0.165 秒)
近期,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科研、教学和推广单位专家,对2024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进行分析会商。综合分析病虫源基数、种植制度、作物布局和气候等因素,预计2024年小麦、水稻、玉米、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和油料、蔬菜作物上22种重大病虫害呈重发态势,全国预计发生面积23.30亿亩次,比2023年和2018—2022年实际发生面积(均值)分别增加26.2%和18.4%,对70%以上的农...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专利:一种基于Android手机平台的识别农作物病虫害的方法及系统
个人简介:曾娟,女,1981年生,植物保护学学士、植物病理学硕士和农业昆虫学博士。2006年入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一直从事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及相关技术研发与示范推广,现任病虫害测报处处长、高级农艺师。兼任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病虫测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植物病理学会常务理事,以及《植物保护》等期刊编委。
2021年6月11日,院农业科技创新工程 “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监测和预警”(CXGC2021A38)项目通过召开视频推进会,首席专家门兴元研究员主持,项目组全体成员参加会议。该项目主要以粮棉油作物和果树上主要病虫害及其自然天敌、迁飞性害虫为研究对象,监测害虫发生动态、群落结构演替、在农田景观中的转移扩散全过程、病虫害对作物品种的致害性变化、抗药性演变等,最后通过大数据分析,揭示全球气候变暖形势下主要...
由我校开封实验站组织编写的《开封地区重大农作物病虫识别与防治》近日正式出版。《开封地区重大农作物病虫识别与防治》针对开封地区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水稻、花生、大豆、棉花等的200余种病虫害,对其症状特点、发生规律进行了描述,并提出正确及时的防治办法。全书共分六章十八节二百三十一篇,共有来自河南农业大学、开封市人民政府、开封市农林局、开封市农科院、开封市植保站等单位的二十余位专家学者参与编写。
12月8-9日,全国农技中心在广东省广州市召开2017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会商会。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植保(植检)站分管站长、测报科长和技术骨干,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中国水稻所、南京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气象中心等科研、教学单位的专家共计9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交流了2016年中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特点、监测预警工作和新型测报工具研发进展,分析会商了201...
2015年6月15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朱有勇教授为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承办的“东盟国家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国际培训班”作了“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植物病虫害”的专题报告。朱有勇院士生动地从农业生产中发现的小现象问题引出大解决办法,为学员介绍了云南农业大学利用农业生物多样性生态控制作物病害研究的原创成果。
2014年12月10~12日,全国农技中心在南宁市召开2015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会商会,自治区农业厅副厅长韦祖汉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植保(植检)站(局)(农技中心)的主要领导、测报科长和技术骨干以及中国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科院和国家气象中心等单位的专家共计12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交流了2014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情况和监测预警工作,分析会...
农作物病虫害风险的研究,对有效防御病虫害发生、制定相应的防御对策及有效评估病虫害造成的损失有重大意义.利用吉林省50个县市的玉米、水稻和大豆产量、面积资料,及相应各站1961-2009年主要病虫害——玉米螟、稻瘟病、大豆蚜资料,根据灾害发生的频数确定病虫害影响指数,分析了各因子的影响程度.通过将各因子极差化处理,计算出综合风险防御指数,对吉林省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高、中、低风险防御区进行了区划评估.
该技术利用成熟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将传统的以纸传信递传播病虫信息的方式转化为生动、形象、快速的电视媒体传播形式,从而服务于“三农”,改进了病虫信息的传递和服务手段,大大提高病虫发生与防治信息的入户率和到田率。此外在长期的摸索过程中逐步解决了各级预报制作单位因地制宜、规范化地制作发布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实践证明,该项目在全省乃至全国均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该项目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3S”技术和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昆虫雷达数据采集系统、华北地区昆虫迁飞危害规律、主要病虫害的气象预警指标和中长期预测预报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的及时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扫描昆虫雷达信息的自动化处理,解决了无法大量推广使用的国际性难题,为迁飞扩散性害虫的及时准确预警奠定了科学基础。该项目研究成果得到了包括美国、...
该项目为省“重点科技项目”。经13个单位6年协作攻关,基本探明二化螟、黑条矮缩病、稻粉虱、中华稻蝗4大灾害性病虫再猖獗原因及发生规律,国内首次制定主要病虫复合防治指标、简易测报办法(40种)和省标准(4个),建立超长、长、中、短期系列预测模型,准确率达92.5%,科学提出防治策略和可持续控制技术。整体处国内领先,部分达国际先进水平。累计推广面积3358万亩次,挽回粮食损失8.58亿公斤,净获益10...
建立了小麦条锈病等8种病虫14个预测模型,选择符合率在93%以上的8种病虫的预测方案,组建了7种病虫预测对查表和6种病虫速查仪,掌握了8种主要病虫的田间发生生长规律,对15种农作物主要病虫排出了危害程度及防治决策的位次表。应用范围: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
该课题通过三年研发,建立了历期最长、信息量最大的北京农作物病虫害数据库及远程预警、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制订了7个农作物病虫鼠害调查预报地方标准及3个植保技术操作规程。所建基于网络的“农作物病虫害远程预警信息系统”,具有界面友好、功能完善、信息丰富、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查询方便等特点,报表输出模块设计新颖、结构合理、格式规范统一,具有独到之处;防治技术研究方面,明确了红小豆及桃褐腐病发生及防治关...
应用灰色理论和方法,应用于病虫预测预报、发生规律分析、区系划分及植保管理等多项植保领域。改进了灰数的白化处理技术,明确数列取舍技术和残差修正方法,提出原始数据处理的原则和不同变化序列资料的分析技术,开发编制了主要病虫灰色分析软件,预报准确率90%以上,国内领先。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