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考古学 >>> 考古理论 考古学史 考古技术 中国考古 外国考古 专门考古 考古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考古学 新石器时代相关记录38条 . 查询时间(0.106 秒)
2014年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对扶绥敢造遗址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发掘。敢造遗址是一处保存比较完整的新石器时代的贝丘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骨器、蚌器,同时发现有90余座墓葬。
车轱山遗址位于湖南省东北边陲的华容县东部,现存面积约2万平方米,是洞庭湖北部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所在的华容县北滨江,南通湖,东连幕阜天岳,西眺雪峰武陵。在新石器时代各种文化因素在这里交集,碰撞,融汇,从而形成这一带考古学文化遗存的多元化。遗址经1982年、1983年、2016~2017年三次发掘,发掘遗迹有墓葬、灰坑、灰沟、红烧土遗迹、房址、窑、灶等,其中发现的肖家屋脊文化时期四座烧制成...
本书从文化谱系角度,突破钱塘江南北两元体系,提出浙江新石器时代文化新谱系。本书赓续了浙江悠久深厚的文化血脉,挖掘了浙江深层次的文化基因,提升了浙江的文化软实力,彰显了浙江在海内外的学术影响力,为浙江当代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为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浙江素材。
本书是关于哈民忙哈新石器时代遗址的综合研究文集,共计收录研究报告及论文24篇,包括“古环境研究”“人类学研究”“动物考古学研究”“技术与工艺研究”“经济形态与社会文化”“聚落形态及史前灾难考察”“哈民忙哈文化研究”七个专题,内容主要包括对哈民忙哈遗址各类出土遗存的研究、生产生活模式的复原、聚落形态及史前灾难的情境分析,以及考古学文化研究。
海岱地区,是中国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早期几个主要的文化区系之一。本书以作者所在的山东大学动物考古实验室十余年来鉴定整理的海岱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动物遗存研究为基础,同时搜集海岱地区其他新石器时代遗址内有关动物遗存的资料,探讨本地区新石器时代不同时期先民对家养动物的驯化和饲养情况,对野生动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情况等;并将其置于聚落考古研究视野中,尝试探讨不同文化、不同区域、不同等级聚落先民动物资源利用方...
本书是区域考古学的基础研究。研究对象是云南地区,对应综合自然地理分区中的西南区,是一个具有热带山原特征的整体,包括今天行政区划中的云南省全境和四川省南部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攀枝花市。研究内容是云南地区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学文化面貌,由于与青铜时代遗存密切相关,下限会适当延伸。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北面和东面分别与西藏、四川、贵州和广西相邻,南面和西面分别与越南、老挝和缅甸三个东南亚国家接壤,西跨缅甸后可直通南亚诸国。境内小盆地星罗棋布,地形单元被山川割裂,而金沙江、澜沧江等穿境而过的江河水系又成为了云南通向周边区域的天然走廊。云南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催生出境内多样的新石器文化。这些文化在呈现出较显著小区域独立性的同时,它们之间以及与周边区域的文化之间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
本书通过对兴隆沟第一地点、南湾子北、敖东第二地点、魏家窝铺、哈民忙哈等新石器时代遗址炭化植物遗存的种属鉴定与分析,认识和了解了辽西地区史前时期人类与植物的相互关系,深入探究了北方旱作农业的起源和发展以及文化演进与经济形态的关系问题,推动了对辽西地区古代文明产生的动因与过程的研究。
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科研项目,项目名称:渭河流域新石器时代中期至秦汉时期农业活动与土壤质量演变研究。项目类型: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项目负责人:生膨菲。项目金额:20万元。
钱塘江上游一处上山文化时期的荷花山遗址开展了植硅体分析,着力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新石器时代早期水稻扇型植硅体形态特征的变化;(2)全新世早期的人类适应;(3)钱塘江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定居者的水稻栽培实践。植硅体组合揭示遗址上山文化时期及之前的地方性植被景观包含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水稻(Oryza sativa)、竹亚科(Bambusoideae)植物和一些木本...
本书对燕山南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进行了全面梳理,根据自然和考古学文化两方面特征,把燕山南北地区分为燕山以北和燕山及其以南两个地区,在对两个地区遗址详细分期的基础上,又将其划分为十八段,七期,三个发展阶段,并对十四种考古学文化的分布、特征、类型、分期、年代、谱系、聚落形态进行了详细讨论。
为了解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筒形罐的形制特点,从考古发掘报告中整理出595件有详细尺寸信息的筒形罐进行统计分析。从口部、腹部和装饰描述了外观形状特点,使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口径与底径、口径与通高的构造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同文化时期筒形罐呈现明显不同的形制特点,而每个文化时期筒形罐的口径与底径、口径与通高在制作时均遵循了一定的比例关系,构造关系呈现相对稳定的状态。
本书通过对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东部地区,黄河上游及新疆地区,黄河中游及华北地区,黄淮下游地区,长江上游、中游、下游地区和岭南及周边地区等地的400余处遗址出土的动植物遗存进行分析,概括了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生业内涵及特征,在结合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状况及各个地区考古学文化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的生业状况及生业在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本书对于推动中国考古学在21世...
通过对长三角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早期青铜时代诸遗址出土的陶器与硬陶的生产体系进行考古学、理化学分析在内的综合研究,以探索新石器时代陶器生产体系以及早期青铜时代礼仪性陶器和硬陶出现的社会与技术背景,陶器功能与使用方式以及饮食生活的复原研究等问题,进而研究作为社会组织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陶器生产与人类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陶器功能在当时社会统治体系中的作用以及当时社会的手工业系统运营和流通形式。东部地区硬陶的...
焦家遗址地处泰沂山系北侧的山前平原地带,位于济南市章丘区西北约20公里处,南距城子崖遗址约5公里。该遗址延续时间较长,主要遗存为大汶口文化中晚期,下限为汉代。考古调查资料显示,焦家遗址东西800米,南北700米,总面积56万平方米。在遗址外围还零星分布一些古代墓葬或很薄的文化层,按最外圈计算,各时期遗址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2016年和2017年春夏,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与文博学系两次发掘...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