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考古学 >>> 考古理论 考古学史 考古技术 中国考古 外国考古 专门考古 考古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考古学 动物考古相关记录19条 . 查询时间(0.105 秒)
动物考古考古学研究的重要领域,通过研究考古遗址中出土的动物遗存揭示古代人类与动物的关系。本书介绍了针对旧石器时代遗址特点、旧石器时代人类行为特点而开展动物考古研究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在旧大陆旧石器时代人类演化与文化发展的背景下,从肉食资源的获取和利用、骨器生产以及象征行为等方面认识人类与动物关系的发展变化,进而探讨史前人类生计策略、技术与社会的发展变化,为阐释旧石器时代人类适应行为的区域多样性...
动物考古是指根据考古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去探讨古代各个地区不同时间存在的动物种类,并根据动物生息特性对古代环境做出推测。西方动物考古研究大约始于19世纪前期的欧洲。
海岱地区,是中国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早期几个主要的文化区系之一。本书以作者所在的山东大学动物考古实验室十余年来鉴定整理的海岱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动物遗存研究为基础,同时搜集海岱地区其他新石器时代遗址内有关动物遗存的资料,探讨本地区新石器时代不同时期先民对家养动物的驯化和饲养情况,对野生动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情况等;并将其置于聚落考古研究视野中,尝试探讨不同文化、不同区域、不同等级聚落先民动物资源利用方...
“民以食为天”,5000年前的良渚古国创造了辉煌的文明,而这一文明的基础就是发达的稻作农业。不过,“良渚人”并不是仅吃米饭,他们的餐桌上少不了鲜美的肉食。
我国科技考古近年来发展迅速,不断运用新技术,开辟新领域,小哺乳动物考古就是其中一种,该方法在关于人类历史演进和人与环境关系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特殊意义,是有待大力开展的考古研究新领域。重庆市考古学及博物馆学首席专家、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教授武仙竹近日向记者透露,他率领的小哺乳动物考古研究团队,与俄罗斯学者合作,对西伯利亚李斯特文卡遗址动物化石进行了细致研究,发现该遗址中有批量存在的大缺齿鼹化石...
动物考古学是考古学和古动物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科技手段的出现和日趋进步,让这一交叉学科逐渐成为学界热点——稳定同位素生物考古、古DNA研究等,让研究者能够通过古遗址出土的动物遗存,来揭示古代人们选择食物、狩猎、饲养家禽家畜等方面的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概况。对于没有文字记载的史前遗址,动物考古能够为勾勒那时人类的生活场景提供更加可靠的证据。
2021年7月23至25日,第十一届全国动物考古学研讨会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召开。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党工委书记孔令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袁靖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党委书记刘军主持。
通过对榆林地区公元前3千纪一系列遗址的动物考古学研究,我们发现仰韶晚期的靖边五庄果墚(一、二期)、横山大古界和杨界沙等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以野生为主,分别达到66%、90%和56%,主要是草兔(Lepus capensis)、狍(Capreolus capreolus)、雉(Phasianidae)等,家养动物比例一般少于40%,主要是猪(Sus domesticus),其次为狗(Cani...
陕北榆林地区是我国典型的农牧交错带,农牧交错带的气候和植被特点为牛羊的大量养殖提供了可靠前提。近十几年来,随着陕北榆林地区输油管线、高速公路、水库等基本建设的开展和文明探源等研究课题的深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和榆林市文物考古勘探工作队联合发掘了30多处新石器遗址,初步建立了榆林地区距今5-4千年基本完整的文化发展序列。从仰韶晚期的尖底瓶系统(距今5000-4500年)到龙山时代前期(庙二文化)的斝系...
动物考古学属于以考古遗址出土动物遗存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骨骼考古学”的一部分,是动物学服务于考古学过程中形成的边缘学科,以揭示古代人们食物选择、狩猎行为、家畜家禽饲养模式等经济、文化生活概况及古代生态环境特征为基本目标。传统动物考古研究范式更多地侧重于动物遗存本身所能揭示的中程理论层次的古代环境和社会经济基础信息,多数不在更高层次上探究有关社会复杂化、文明进程、社会演化阶段划分等考古学问题。研究实践...
动物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是考古遗址中出土的动物遗存,其研究目标是认识古代各个地区的动物种类及遗址周围的自然环境特征、探讨古代人类与动物的相互关系及古代人类涉及动物的行为。中国动物考古学研究经历了自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的形成时期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发展时期这样两个阶段。在形成时期的研究工作主要是鉴定考古遗址中出土的动物遗存,而进入发展时期以来,不但其研究内容涉及到古代人类与动物相互关系的各个方...
2013年4月14至19日,由河南省文物局主办,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办的“国际动物考古协会第九届骨器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河南郑州召开。共有来自美国、法国、西班牙、匈牙利等9个国家10多个学术机构的17名专家学者,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大学、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国内10余个学术机构的24位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袁...
西方动物考古研究大约始于19世纪前期的欧洲。作为考古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动物考古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类学和考古学的理论、方法与实践的深刻影响。从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前半叶的大约一个世纪里,建立考古年代框架是考古学研究的基础和主要任务。由于动物骨骼不像陶器那样具有鲜明的断代特性,能够满足考古学的这种现实要求,因此在很长时期里无论是动物骨骼的田野收集工作,还是室内的整理研究都没有引起考古学家的...
第一届全国动物考古学研讨会自2009年12月5日至10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举行。此次会议有四个内容:一是专门邀请美国哈佛大学的Richard Meadow博士、Ajita Patel博士来讲授他们从事动物考古学研究的经验。二是与会人员介绍各自的研究成果,相互交流。三是讨论并通过了《考古遗址出土动物标本采集和实验室操作规范》。四是讨论并修改了《考古遗址常见动物骨骼图谱(征求意见稿)》。
贵州马鞍山旧石器时代遗址的上、下文化层出土了大量动物碎骨. 利用动物考古的量化单元对两个文化层动物骨骼组合的种属丰度和骨骼单元分布进行了量化, 并观察、分析了骨骼表面痕迹的出现情况, 复原了上、下文化层沉积时期马鞍山遗址远古人类的狩猎和处置猎物的行为, 发现早晚两期的远古人类除了对猎物的选择有所不同, 在搬运、处理和消费猎物的行为上也存在着不同, 总体上讲, 晚期远古人类比早期远古人类对猎物资源开...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