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电子技术 光电子学与激光技术 半导体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电子科学与技术 复旦大学相关记录35条 . 查询时间(0.703 秒)
面向大脑启发的生物信息处理系统应用,业界提出了各种神经形态计算设备,但大多数是在刚性基板上制备的,并且其能耗水平比生物突触高几个数量级。这主要是因为长响应时间和高水平的突触后电流 (PSC) 限制了突触功耗的进一步降低。此外,将光信号集成到突触操作中不仅可以扩大其带宽,还可以通过协同光电调制实现更复杂的场景。
光刻是一种高精度制造技术,广泛应用于半导体行业。基于光刻的硅基电子制造工艺已达到5纳米技术节点,单颗芯片上晶体管数量已达百亿级。相比之下,基于溶液法加工的有机电子学微型化远远落后于硅基电子学。现有印刷有机电路的晶体管密度往往只有60 units cm-2。通过光刻加工有机电路所有部件(如有机半导体、电介质和导体)的全光刻工艺方案无疑是推进有机电子学微型化和高密度集成的有效手段。
微电子学院周鹏教授团队针对具有重大需求的3-5纳米节点晶体管技术,验证了双层沟道厚度分别为0.6 /1.2纳米的围栅多桥沟道晶体管(GAA,Gate All Around),实现了高驱动电流和低泄漏电流的融合统一,为高性能低功耗电子器件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现在,在手机、汽车、医疗设备等生活必需品里,芯片无处不在。可以说,没有芯片就没有现代生活。为打造一颗“中国芯”, 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张卫投身集成电路工艺与器件研究二十余载,带领团队在新器件、新工艺和新材料取得多项原创性成果。12月2日,张卫获评2020年上海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谈到荣誉,张卫很谦虚,感觉“没啥可讲”,但谈起自己的工作,张卫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不仅要瞄...
细胞与其周围微环境的相互作用是组织工程、再生医学等领域的一个重要基础问题。其中,力学转导(即细胞感知并响应力学微环境的行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亟待开发简单高效的细胞实验微器件来进行相关研究。丁建东课题组运用先进的微加工技术以及有限元分析,设计并成功制备了一种简化但功能性和适用性强的微流控细胞拉伸芯片。常规的微流控拉伸芯片由三层组成,即弹性膜层夹在两个微通道层之间。制作这种微流控芯片需要进行对准和多...
近期,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江安全课题组柴晓杰和江均等联合韩国首尔大学、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中北大学、中科院物理所、浙江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以及济南晶正公司等研发出的新型铁电畴壁存储器,采用铌酸锂单晶薄膜材料与硅基电路低温键合(图1),存储介质无缺陷、晶界和空洞等,突破了新型多晶薄膜存储器的单元一致性和高可靠性集成技术的瓶颈。日前,相关研究成果以《与硅底集成和自带选择管功能的LiNbO3铁电单晶畴壁存储...
在2020年2月16日举行的国际固态电路会议ISSCC上,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徐鸿涛教授带领的WiCAS(无线集成电路与系统)课题组在高性能CMOS数字功率放大器的设计方面再次发表研究突破。该课题组在高性能CMOS功率放大器设计研究上提出了多项原创性技术,使高效率高功率的数字功率放大器更容易应用在宽带无线通信上,相关成果已连续三年在国际固态电路会议上亮相(ISSCC 2018/2019/2020)。...
近日,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万景团队在光电探测领域的核心半导体器件研发中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相关成果分别发表于高水平SCI期刊《先进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IF: 15.6; 10.1002/adfm.201906242),及半导体器件领域顶级期刊《IEEE电子器件快报》(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1...
近日,微电子学院脑芯片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吕良剑在超低功耗脑神经信号记录芯片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A 340nW/Channel Neural Recording Analog Front-End Using Replica-Biasing LNAs to Tolerate 200mVpp Interfere from 350mV Power Supply”为题在线发表。5月26日至29日...
“让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所有事项在一个办公室里处理完成,这样是不是大大提升了效率,节省了成本?这种思路放在集成电路中也是一样的。”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周鹏这样说道。目前,集成电路已越来越紧密地和现代社会的生产生活联系在一起,然而随着晶体管物理尺寸的不断微缩,短沟道效应等负面效应使得漏电流不可避免,功耗大、集成度提高困难、不确定性增加,限制了集成电路的发展。
近日,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方志来教授与上海大学张统一院士、厦门大学康俊勇教授和复旦大学刘冉教授课题组合作,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制备了具有高电子迁移率和开关比的超薄单晶(010)β-氧化镓纳米片。研究结果以“Nanowire-Seeded Growth of Single-Crystalline (010) β-Ga2O3 Nanosheets with High Field-Effect Electro...
近日,复旦大学化学系邓勇辉教授受美国化学会权威综述性学术期刊《化学研究述评》(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杂志主编Cynthia J. Burrows教授邀请撰写综述文章《富含sp2杂化碳的嵌段共聚物导向合成具有优异气敏特性的介孔金属氧化物》(“sp2-Hybridized Carbon-Containing Block Copolymer Templated Sy...
近日,由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无线集成电路与系统课题组(WiCAS)、集成电路设计实验室(ICD Lab)和脑芯片研究中心模拟与射频集成电路设计团队完成的三项成果亮相2019国际固态电路会议(ISSCC 2019),为本届“集成电路设计奥林匹克”注入中国智慧。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已连续两年在集成电路学术领域最顶级会议发表论文。
近日,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周鹏课题组与河北大学教授闫小兵课题组开展合作研究,利用自组装的PbS量子点获得了阈值电压低、开关电压分布均匀、保持性强、响应时间快和功耗低等具有优异性能的器件。该器件成功模拟了生物突触的学习和计算功能,器件制备方法简单,提供了一种改善忆阻器件性能的新思路,为器件小型化发展开发了一种新途径,为未来人工智能、数据识别、神经仿生、逻辑电路等领域提供了器件基础。12月28日,相...
近日,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周鹏课题组和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王欣然课题组合作,利用无机二维层状MoS2以及有机二维层状PTCDA薄膜构建有机-无机二维杂化异质结体系,首次在世界上实现了基于全二维材料的、有机无机杂化、光电双调制、超高性能和时间鲁棒性的人造突触单元,为硬件实现神经形态网络、类脑计算和相关技术领域的应用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相关成果以《具有高效光电双调制和多功能性的MoS2/...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