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大气物理学 大气化学 大气探测 动力气象学 天气学 气候学 云与降水物理学 应用气象学 大气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大气科学 AAS相关记录73条 . 查询时间(0.073 秒)
2023年5月以来,加拿大发生了持续性大范围森林野火,截止8月31日累积过火面积已达破纪录的15.6万平方千米,超过了在此之前自1983年有数据以来的最大值的2倍,也超过了世界半数以上国家的领陆面积。加拿大野火发生的同时,也释放了巨量的CO2等温室气体和PM2.5等空气污染物,不仅会加剧气候变化,还通过长距离传输造成了严重的跨境空气污染。
为尽快落实《巴黎协定》,降低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控制人为碳排放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基本认识。然而,由于对城市、地区、重点行业CO2排放情况了解不足,现有排放清单的透明度和偏差问题依然存在,导致了全球碳收支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为了获取准确的碳排放数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19修订版提出利用大气测量和反演的方法来核验排放清单。考虑到人为排放源较高的排放强度和复杂...
2023年来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不断增加,2022年也不例外,在这一年里,全球范围诸多地区受到史无前例的高温干旱的影响,其空间范围、持续时间和强度不断突破新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和英国气象局的团队2023年11月8日发表在《大气科学进展》的一篇新闻与观点文章,从全球角度系统回顾了2022年极端高温干旱事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2023年1月2日,一项发表在《大气科学进展》上的研究揭示了青藏高原春季大气热源(AHS)对中国东北夏季降水有重要影响,并指出土壤湿度在其中扮演关键角色。长期以来,青藏高原春季大气热源一直被认为调制亚洲夏季季风以及中国南方的夏季降水。它是否对中国东北夏季降水有影响则不清楚。这项研究对1961年至2020年青藏高原春季大气热源与随后中国东北夏季降水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
由于全球变暖,北极海冰面积正在减少,深入了解北极的天气和气候特征对于气候预测和潜在航道的开发十分重要。而云变化对区域气候的影响被认为是北极气候变化的一个主要不确定性因素。
2023年9月22日,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核心软件——中国科学院地球系统模式(CAS-ESM)的研发团队在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上发表了关于CAS-ESM大气CO2全耦合模拟的最新研究进展。该研究指出:CAS-ESM2.0已成功解决了陆地碳循环、海洋碳循环与大气CO2双向耦合的难题,并能够合理的计算大气CO2的时空变化。
湿地具有巨大的碳汇潜力,对气候变化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北海湿地位于云南省腾冲市境内,是我国西南地区唯一的“浮毯”型湿地,湿地表面常年覆盖有浮毯状的草排,天气条件对该类型湿地碳交换过程的影响尚不清晰。
气候增暖背景下大气蒸发需求显著增加,干旱事件发生更为频繁和剧烈,是干旱区未来亟需应对的极端事件之一。深入理解全球干旱区干旱事件对气候增暖响应、准确预估其未来变化和风险,对于碳中和、气候变化风险应对等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进而有利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实现。
2021年7月17日至22日,中国河南省发生了一次极端强降水过程,6天累计降雨量超过1000mm,远远超过该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这在拥有1000万常住人口的河南省省会城市郑州是非常罕见的。2021年7月20日降雨最强,郑州国家气象站测得高达201.9mm的小时极端降水,打破了中国大陆的小时降雨量历史记录。这次暴雨引发了郑州市严重的城市内涝,导致地铁和隧道被淹。
2021年7月,河南省郑州发生了破纪录的“7.21”暴雨,本次极端降雨事件发生的大尺度环流背景,表现为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的异常北移。本次事件中西太副高北移的可预报性问题,是气候预测领域高度关注的话题。
拉尼娜音译自西班牙语“La Nina”,是“小女孩”或“圣女”的意思,最早由气候学家S. George Philander用以命名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也称为反厄尔尼诺(在西班牙语中,厄尔尼诺是“小男孩”或者“圣婴”的意思)。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碳卫星研究团队联合芬兰气象研究所团队首次利用中国碳卫星(TanSat)观测定量识别和计算城市碳排放,证实了中国碳卫星具有城市级别碳排放监测的能力。在温室气体遥感监测合作协议支持下,本研究联合使用了欧洲哨兵卫星(Sentinel-5P)的二氧化氮(NO2)观测。研究结果于10月25日在线发表在SCI期刊《大气科学进展》上。
在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重点研究项目和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的联合资助下,中科院大气所郑飞研究员和复旦大学方向辉副研究员及合作者,利用多元回归预测模型对2022年冬季的尼诺3.4指数进行了预测,分析了可能导致第三年拉尼娜出现的气候因素,对比了同样发生连续三年拉尼娜事件的1998-2000年间各项气候条件,最终对其可能产生的气候影响进行了初步预判。...
2021年7月17-23日,河南遭遇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郑州大部分地区累计雨量超过400mm,局部地区超过600mm。尤其是在7月20日16-17时,郑州国家气象站测得201.9mm的小时极端雨强,打破了中国大陆小时降雨量记录。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平凡研究员及合作者紧密合作,利用WRF数值模式,模拟和再现此次极端暴雨过程,并从降水效率角度分析了极端雨强形成的...
近百年特别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全球地表温度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强烈增暖,极端温度的变化反映了日益显著的全球气候变暖现象。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最新发布的第六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IPCC AR6)指出,相对于1850-1900年,2001-2020年平均全球地表温度升高了0.99℃。与此同时,区域气候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特别是极端天气发生频率显著增加,强度也不断提高,对生态系统、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都...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