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文学 >>> 文学批评 >>>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文学批评相关记录1863条 . 查询时间(0.508 秒)
2022年5月11日下午,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会学生发展中心主办的“相邀云端,传习不辍”系列讲座第一场“批点讽喻——文学批评的得与失”圆满举办。本次讲座的主讲人为文学院现当代文学教研室的刘志权老师,他带领同学们对文学批评的理论进行了一个简要的梳理,兼谈了一些批评举例与实践方法。本次讲座在线观众数达一百三十之多,讲座现场热闹非凡。
王丽丽,女,祖籍浙江天台,1969年11月出生于浙江三门,1986年9月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学习,1990年获文学学士学位,1993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留校,在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任助教,1995年任讲师。2002年获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2003年8月任副教授,2017年8月任教授。
於可训教授访谈录     於可训  访谈录  文学批评  审美       < 2022/4/11
方舟:於老师,您是小说评论领域的专家,同时您还创作小说,您是出于什么原因进行小说创作的?是当评论家久了,本身掌握了许多素材,并且熟知小说创作技法,因此尝试着自己写小说,还是纯粹出于个人兴趣爱好,想把自己关于人生的感悟以小说的形式展现出来?於可训:两者都有,但后一种原因是主要的。即想通过小说创作,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看法。当然,这看法不是抽象的理念,而是我的社会人生经历的结晶。其实,做学术研究也是如...
龙丹,副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庆市社科基金等科研项目4项,参与教育部社科基金等省部级科研项目数项。
肖谊,博士,教授,四川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外国语文》杂志副主编。四川外国语大学嘉陵优秀人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全国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翻译文学奖评审委员。
程代熙(1927.7-1999.5.1),笔名弋人,研究员。四川重庆市人。1949至1952年在国际新闻局工作。195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俄语系,历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副编审。1983年调中国艺术研究院,曾任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副所长、《文艺理论与批评》主编、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顾问、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47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译文和诗作。50代年初期,开始系统...
文化批评的发生和文学理论是有内在关联的。文学理论需要借助文化批评彰显知识的公共性,文化批评则需要借助文学理论来获取合法性。当前,要凸显文学理论的公共性,有必要继续倡导文化批评。为了让文化批评区分于“文化讨论”与“文化研究”,就特别需要发展“作为文学批评”的文化批评,而为了让“作为文学批评”的文化批评不至于过度他律,则需要有文学公共领域的评价机制。理论地言说文化批评,对于彰显文学理论的公共性不无益处...
关于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创作,普遍的认知是线性而模块化的,即伤痕、反思、改革、寻根、现代派、先锋、新写实、新历史等文学潮流的更替,构成了线索清晰、逻辑井然的存在。它仿佛在昭示后人:80年代的文学创作就是按顺序在这些板块之下进行思想演绎与形式探索的。这种“常识”的获得,一方面来自文学史的强大叙述,另一方面则与当时文学批评的“潮流化”有关(在某种程度上,前者其实来自后者)。所谓文学批评的“潮流化”,...
听觉叙事指叙事作品中与听觉感知相关的表达与书写,不论传媒变革为讲故事的行为提供了多少新的手段,从本质上说它们都未摆脱对口头讲述的模仿。人类听力的钝化与周遭环境变得日益喧闹有关,今天的叙事作品中很少看到对各类听觉事件的妙用,批评家似乎也感觉不到这方面的萎缩与退步。感知体验的匮乏带来的后果是表达上的捉襟见肘,为此需要实现话语工具的创新,将聆察、音景等与听觉有密切关系的概念术语引入叙事学领域。研究“语音...
在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文学”概念出现至今不过百余年历史,但围绕文学出现的批评和理论著作已然卷帙浩繁,其中文学批评标准更是被反复提及和讨论的热点议题。是否存在客观的文学批评标准?谁有资格提出并建构这些标准?这些标准具体包括哪些内容?是否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这些构成了当代文学理论中关于文学批评标准的核心问题,也是今日中国文学批评界亟待解决的几大难题。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必须在中西文论发展史的视野中考察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青年是事业的未来。只有青年文艺工作者强起来,我们的文艺事业才能形成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生动局面。要识才、爱才、敬才、用才,引导青年文艺工作者守正道、走大道,鼓励他们多创新、出精品,支持他们挑大梁、当主角,让当代中国文学家、艺术家像泉水一样奔涌而出,让中国文艺的天空更加群星灿烂。”青年人朝气蓬勃,是全社会最积极、最富有生气、最具有创造...
一切都已经走进了新时代。新时代需要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作家和学者,更需要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有责任、有影响力的文学批评。汹涌而复杂的新世界、新变化、新业态、新媒体、新群体,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也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缺乏深入、切实,有影响力、公信力和说服力的评论。很多问题与现象已经涉及到了文学批评的尊严与评论写作者的自尊。这更值得我们进行触及灵魂式的深刻反省,更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
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文学批评的理论自觉,是由两股力量推动的。一是文学创作中的新变,及其带来的对批评的挑战;二是国外理论的冲击及其对批评家们的影响。历史地看,文学批评的理论自觉是批评理论化趋势的重要成果,但它还有一个副产品出现,那就是文学批评的“理论过剩”现象。理论能带来文学批评的意识自觉,但它自身也是有限度的。文学批评要想成为有效的批评,应当同现实建立起联系,在文学活动各个环节之间交往和...
自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出版和程光炜、李杨的“重返八十年代”研究活动开展以来,当代文学研究步入历史化的进程。文学研究的重心不仅只是作家作品意义及价值的分析与阐释,同文学生产相关、对创作与评论发生影响甚至起决定作用的文学制度、文学政策、刊物与出版、作家的书信与日记、文学情节与人物的本事、作家的家世等诸因素,都上升为文学研究的对象,文献与史料的重要性大大突出,大量研究力量的投入和大量研究成果的产出...
周兴陆,1971年6月生,安徽合肥人。2000年7月复旦大学中国文学批评史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留校任讲师、副教授(2003)、教授(2011)、博士生导师(2012)。2019年10月起,任北京大学中文系长聘制教授。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