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电子技术 光电子学与激光技术 半导体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知识要闻 电子科学与技术相关记录4549条 . 查询时间(1.02 秒)
近日,南京大学张荣院士、王学锋教授课题组与宋凤麒教授等多个课题组合作在半导体非互易输运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他们在强自旋轨道耦合的钽酸钾KTaO3 (111)界面,通过紫外光激发的载流子转移过程显著地调控了界面二维电子气的非互易电荷输运行为;非互易输运系数获得了三个数量级的巨大提升,达到了105 A-1 T-1。该工作不仅提供了一条利用光学手段调控非中心对称体系非互易输运的可行路径,而且为发展新型光控...
经颅交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alternative electric stimulation,tACS)是一种常用的无创神经调控手段,可以通过头皮上放置的电极施加交流电刺激影响大脑神经活动,但其受头皮、颅骨等组织的衰减较强,无法触及大脑深部区域。时域干涉(Temporal Interference, TI)方法的提出使得无创深部脑刺激成为可能,该方法将两对高频刺激信号同时输入在头皮上...
有机聚合物半导体材料由于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和弱的范德华作用,赋予其可溶加工和易柔性化的特点,在便携式和可植入式医疗监测设备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超柔性、高皮肤共形性和优异空间分辨率的X射线探测器,有望与弯曲物体和运动实体系统集成,实现本征柔性和高灵敏的类皮肤X射线探测器。然而,基于有机聚合物半导体材料的X射线探测器件,在辐照下的稳定性以及图像分辨率较差,给该类器件的应用造成了巨大困扰。
1μm波长的窄线宽激光在原子量子、引力探测和光钟等领域都有重要应用。梁伟团队和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合作,取得1μm窄线宽外腔半导体激光研究进展。本研究中,通过使用中空的高品质因子FP光腔和自注入锁定技术,实现了紧凑的1μm超窄线宽半导体激光,其洛伦兹线宽约41Hz,和稳频光梳拍频线宽为510.3Hz,1s频率稳定性达到10^-11,同时可通过PZT实现快速的数百MHz的频率调制。
近日,东南大学首席教授柴人杰团队和赵远锦团队在《Advanced Materials》期刊发表了题为“Electroacoustic Responsive Cochlea-on-a-Chip”的研究论文,报道了一种耳蜗器官芯片的构建与应用研究。柴人杰教授团队的博士后胡扬楠、硕士生邢佳玥和博士生张慧本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柴人杰教授为本论文最后通讯作者。
可穿戴设备、柔性显示屏以及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对柔性微型电子组件的需求日益增长。其中,高密度柔性微型电感器作为电力转换和信号处理的关键元件,在提升设备性能、降低能耗以及实现设备微型化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满足新一代柔性电子产品对柔韧性和可弯曲性的高要求,相关研究表明,可在柔性基板上集成薄膜电感器。但是这些线圈主要由非磁性材料组成,即使有磁性薄膜作为衬底,也会产生漏磁现象。这种漏磁会降低...
为贯彻学校大力推进广州国际校区在地国际化的办学理念,2024年3月12日下午,应微电子学院、集成电路学院院长薛泉邀请,微电子领域国际知名专家、广东大湾区集成电路与系统应用研究所(GIICS)首席科学家、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名誉研究主任Sorin Cristoloveanu在广州国际校区C1-b114开展了主题为“SOI Technology: State of the Art and ...
2024年3月15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孟国文和韩方明团队,与美国特拉华大学教授魏秉庆合作,在前期基于结构一体化三维互连碳管网格膜的高性能滤波电容器的基础上,设计制备了类似“俄罗斯套娃”结构的多壳层同轴碳管的三维互连阵列,进而将其作为对称型双电层电容器的电极,构建了新型滤波超级电容器。类套娃结构的多壳层同轴碳管阵列在提高电极面积和比电容的同时,不影响电解液离子的传输速...
铁电隧道结具有简洁的金属-超薄铁电-金属叠层器件结构。铁电隧道结利用铁电极化翻转调控量子隧穿效应以获得不同电阻态,从而实现数据存储功能。由于铁电极化亚纳秒尺度的超快翻转以及紧凑的交叉阵列结构,铁电隧道结具有高速读写、低功耗和高存储容量等优点,近年来在信息存储领域备受关注。隧穿电致电阻 (或开关比)是衡量隧道结性能的核心指标。2005年,理论模型提出,隧穿电致电阻与界面电荷屏蔽效应、铁电极化强度等相...
2024年2月27日,由广西石化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华南化工销售公司组成的调研小组,完成了对华南地区下游厂家产品应用情况走访。经过实地调研,广西石化使用国产复配抗氧剂生产的L5D98C,在原料检测、加工运用、产品质量等方面均和用进口复配抗氧剂生产的L5D98C水平相当,标志着广西石化聚丙烯复配抗氧剂国产化攻关初步告捷。
二维共轭聚合物(2DCPs)是一类新型的半导体材料体系。2DCPs独特的拓展二维共轭结构,预示着优异的光电特性,在有机电子学领域颇具应用前景。然而,目前报道的多数2DCPs材料的光电性能相对较差,以及具有强荧光特性的二维共轭聚合物半导体方面的报道较少。该类材料荧光猝灭的原因是2DCPs体系中紧密的层间π-π堆叠使其能量耗散严重,导致其不发光或者荧光特性差。
脑电正问题建模通过构建颅内神经放电源和脑电头皮测量信号之间的电传导关系,为脑电源成像提供模型基础,对于无创在体地探索颅内真实的脑神经活动规律和研究脑认知功能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其中,电极模型作为连接测量信号和头体积传导模型的枢纽,是脑电正问题建模的关键一步。然而,现有最先进的电极面建模方法未能考虑真实电极中面接触电导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导致建模过程中边界条件的不准确表达,影响脑电正问题建...
半导体材料是芯片工业的基础,新型半导体材料的研发为提升和扩展半导体芯片的功能带来了更多机遇。近年来,随着器件性能的快速提升,有机无机杂化铅卤素钙钛矿材料已成为公认极具前景的新型半导体材料。
铁电隧道结具有简洁的金属-超薄铁电-金属叠层器件结构,它利用铁电极化翻转调控量子隧穿效应来获得不同电阻态,从而实现数据存储功能。由于其中铁电极化亚纳秒尺度的超快翻转以及紧凑的交叉阵列结构,铁电隧道结具有高速读写、低功耗和高存储容量等优点,2024年来在信息存储领域受到广泛关注。隧穿电致电阻 (或开关比) 是衡量隧道结性能的核心指标。2005年理论模型指出,隧穿电致电阻与界面电荷屏蔽效应、铁电极化强...
自1965年叉指换能器(Interdigital Transducer, IDT)和声表面波(Surface Acoustic Wave, SAW)技术被发明以来,声表面波(SAW)谐振器就被广泛应用于2 GHz以下的中、低频无线通信,并形成了每年超过百亿美元的滤波器和传感器产业。随着无线通信发展进入5G和6G,标准所定义的新频段都在3 GHz以上,带宽都在500 MHz以上,这就使得传统的SAW...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