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天体力学 天体物理学 天体化学 天体测量学 射电天文学 空间天文学 天体演化学 星系与宇宙学 恒星与银河系 太阳与太阳系 天体生物学 天文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天文学 紫金山天文台相关记录50条 . 查询时间(0.095 秒)
近期,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日球射电研究课题组,利用帕克太阳探针(PSP)上射电频谱仪的抵近太阳观测资料,发现了一类明显不同于II型和III型射电暴的新型太阳射电暴——太阳孤波辐射。新型的小尺度太阳孤波辐射的发现是太阳射电研究领域的新进展,有望为探索日冕加热和太阳风加速,尤其是太阳大气磁等离子体活动在粒子动力学尺度上的“元过程”提供有力的新型探测诊断手段。
近期,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季江徽课题组利用光学观测数据与自主研发的精密定轨软件,揭示了天问二号任务探测目标近地小行星(469219)Kamo'oalewa(简称2016 HO3)的轨道特性与误差传播规律,并估算了其雅尔科夫斯基效应。该成果对天问二号任务的实施及科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天文学杂志》(The Astronomical Journal)上。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与北京大学,提出了与快速射电暴FRB 200428成协的X射线爆发起源于强磁场重联过程,并通过粒子动理学模拟方法(Particle in Cell,简称PIC方法)解释了这一爆发事件的能谱、光变观测特征。9月1日,相关研究成果以《FRB成协X射线暴发的起源:QED磁重联》(Origin of FRB-associated X-ray burst: QED magnetic r...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联合法国斯特拉斯堡天文台、浙江大学等,探究了中国空间站工程巡天望远镜(CSST)对于本星系群矮星系的探测能力。该研究表明CSST将拓展近邻矮星系的搜寻概率。近期,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皇家天文学会月刊》(MNRAS)上。
近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范一中、金志平领衔的国际团队,提出了雨燕(Swift)卫星紫外光学望远镜(Swift/UVOT)在中等饱和情况下的数据处理方法并将其应用到伽马暴GRB 220101A的分析研究中,证认出迄今为止人类探测到的最剧烈光学紫外耀发。2023年6月26日,相关研究成果以An optical–ultraviolet flare with absolute AB mag-ni...
近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天体化学团队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对我国返回的嫦娥五号月球样品开展了详细的岩相学、矿物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和Fe-Mg-Sr同位素分析,揭示了嫦娥五号样品月幔源区特性和月球年轻火山活动奥秘。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天文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
近期,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季江徽课题组基于来自空间和地基多波段红外观测数据及热物理模型,合作研究揭示了主带冰质天体的表壤物理特性,对理解主带天体的形成与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论文在线发表在国际天文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中国第39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牵头完成了南极内陆太赫兹天文试观测和通信收发等实验。紫金山天文台科考队员已乘坐极地考察船离开南极中山站,返航回国。
近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近地天体探测和太阳系天体研究团组以我国最早发现的两颗彗星为研究对象,在彗星活动性演化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成果分别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天体物理》(ApJ)和《皇家天文学会月刊》(MNRAS)。
近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天体化学团队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德国柏林自由大学、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大学和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对来自原行星盘外部区域的四个碳质原始无球粒陨石开展了详细的岩相学、矿物学、O-Cr同位素和Mn-Cr年代学研究,成果以“Tracking and dating incipient melting of a new grouplet of primitive ...
近日,紫金山天文台和南京大学合作团队结合太阳动力学天文台(SDO)、“羲和”号等卫星的多波段、高分辨率观测资料,详细研究了一个磁通量绳爆发过程。首次探测到冕环在膨胀上升期间伴随的垂直振荡,揭示了日冕极紫外波与冕环相互作用的新现象。该工作展示了极紫外波丰富的动力学特性,为将来空间望远镜科学目标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天文学家,主要从事空间伽玛射线、高能带电粒子尤其是电子的探测技术方法及科学实验研究。1966年7月生于江苏省泰兴市。199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学专业并获硕士学位,2006年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获博士学位。201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在恒星形成过程中,原子气体与分子气体的转换以及分子外向流的驱动源一直是研究难点。近期,紫金山天文台、国家天文台、三峡大学、湖南文理学院等合作团队结合FAST HI谱线数据与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13.7 m毫米波望远镜分子谱线数据,利用团队自主开发的新基线校准算法,在大质量恒星形成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展现了FAST与13.7 m毫米波望远镜的协同观测研究的巨大潜力。
决定分子云内部的稠密气体含量及分布的因素是分子云研究领域的基本问题之一。基于银河系第二象限中的18,190个12CO分子云大样本,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银河画卷巡天团队测量了分子云中以13CO辐射为代表的稠密气体含量,完成了样本分子云中稠密气体物理参量的统计分析。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Supplement Series(ApJS)上。 研究发现,占...
2022年7月27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发布公告确认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于2022年7月23日、24日新发现两颗近地小行星——2022 OS1和2022 ON1。这两颗小行星均是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近地天体观测站近地天体望远镜观测到的。至此,该望远镜共发现32颗近地小行星。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