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数学 生物物理学 生物化学 细胞生物学 生理学 发育生物学 遗传学 放射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生物进化论 生态学 神经生物学 植物学 昆虫学 动物学 微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 病毒学 人类学 生物工程 生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生物学 朱鹮相关记录22条 . 查询时间(0.149 秒)
朱鹮是一种典型的核心水鸟,属于鹈形目鹮科,系东亚特有种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等地,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至20世纪80年代我国秦岭南麓的洋县仅有7只野生种群,后经人工繁殖,目前种群数量约5000只。
2019年1月11日,《当代生物学》以The Genomic Footprints of the Fall and Recovery of the Crested ibis为题,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张国捷课题组、西班牙庞培法布拉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等单位合作的研究成果。该工作将57份博物馆样品与当前保育区中现生朱鹮样品作比较,揭示了朱鹮群体近代的历史演化特征,为其保育工作提供了重要...
2019年1月11日,《Current Biology(当代生物学)》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张国捷课题组、西班牙庞培法布拉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等单位合作的研究成果《The Genomic Footprints of the Fall and Recovery of the Crested ibis》。该工作将57份博物馆样品与当前保育区中现生朱鹮样品之间做比较,揭示了朱鹮群体近代的历史演...
本文介绍了资源选择函数的原理与方法,并分析了朱鹮(Nipponia nippon)的巢址选择我们将上述结果与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两种方法都显示水田面积、营巢树高度海拔高度和人类干扰程度对朱鹮巢址选择有较大影响,而巢向、巢上郁闭度、坡向和坡度对朱鹮影响较小。然而,两种方法也有明显的差异:资源选择函数显示营巢地的坡位非常重要而主成分分析显示植被密度比较重要。分析表明资源选择函数更好地反映了...
到目前为止,只有一个野生朱鹮群体幸存下来,而且它的种群大小自1981年重新发现以来,一直在20只以下波动。本文应用种群生存力分析的方法,借助漩涡模型,根据朱鹮14年的种群数据,总结和预测了其种群动态,并着重研究了朱鹮的濒危程度。结果显示,按过去10余年的生存状况,朱鹮在50年内绝灭的可能性是98.5%,平均绝灭时间为15.72 年。现存种群数量很低,所以种群统计随机性对其命运有很大影响。灵敏度分析...
朱鹮迁地保护研究     迁地保护  朱鹮  人工饲养  人工繁殖       < 2009/9/9
朱鹮(Nipponia mppon)是当今世界最濒危的鸟类之一,现存总数不过 40余只。由于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种群生命力的脆弱,朱鹮数量急剧下降。中国自1986年开始人工繁殖朱鹮,1992年人工孵化并育活3只幼鸟,这是人工繁殖朱鹮成功的首次记录。这篇文章总结了朱鹮的野外生态,实验室研究及人工饲养、繁殖。
6月5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大臣官房审议官原山保人宣布,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上海世界博览会期间,日本国家馆将举行6400多场反映日中友好和日中共同拯救朱鹮活动的音乐剧。
朱鹮(Nipponia nippon)种群大小在20世纪大幅度下降,由东亚地区的常见种衰退到仅剩两对(刘荫增,1981)。动物研究所李欣海副研究员等通过建立生境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和朱鹮历史分布的数据库,构造了多因素多尺度模型,量化地分析了朱鹮逐渐衰退的过程。研究分析发现,朱鹮传统上(1950年前)栖息在湿地丰富并有较多人类活动的区域,后来其活动区逐渐退缩到海拔高、湿地少、人口稀疏的地区。多尺度分析...
2008年6月20日,看着可以吃磨成肉糜的泥鳅的小朱鹮,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国家濒危野生动植物种质基因保护中心主任方盛国满心地欢喜。这只人工孵化的小家伙,可是世界濒危动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方盛国介绍,与以前都是到孵化末期才送到实验室进行孵化不同的是,这是世界上第一只全过程人工孵化的朱鹮。 小朱鹮“祖籍”陕西,浙江大学与浙江省德清县政府今年4月联合启动浙江朱鹮易地保护暨野外种群重建工程项...
6月18日上午,位于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的濒危野生动物保护遗传与繁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发生了一件让实验室老师和研究生都很高兴的事:世界上第一只全过程人工孵化的朱鹮破壳而出了。 10点16分左右,小朱鹮先露出一个翅膀,紧接着探出脑袋,当另一只翅膀也出壳时,它用力一撑,终于和蛋壳完全脱离。小朱鹮暗红色的身体上湿漉漉的“胎毛”紧紧贴在身上,它不时睁一下眼睛,发出“唧唧”的叫声。 ...
摘要首次利用RMAPD标记对43只洋县人工饲养朱鹮群体的遗传多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RMAPD技术的稳定性与多态性比RAPD高。12对引物共扩增出2147条带纹,93条具有多态性。朱鹮的条带共享率为0.718,遗传多样性指数为3.664,反映群体内个体间相似程度较高,遗传多态性较低,需要加强对朱鹮的遗传多样性保护。
2007年3~7月,我们在陕西省洋县华阳镇对野化放飞朱鹮(Nipponia nippon)个体进行监测的过程中,发现3对朱鹮在同一棵树上集群营巢(communal breeding)并繁殖成功。这是自1981年野生朱鹮种群重新发现以来,首次记录到朱鹮集群营巢的现象。3对朱鹮营巢的地点位于洋县华阳镇中学附近,经纬度为107°32′31〞E,33°35′48〞N,海拔1 113 m。
2000~2002年,我们应用标记识别法和地理信息系统对朱鹮繁殖期的活动性、活动区和栖息地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朱鹮在越冬期、繁殖期和繁殖后期的觅食距离存在差异,分别为2.821±1.488 km、0.563±0.681 km和1.706±0.834 km,但同一时期中不同个体间的觅食距离无显著差异。不同年份中,朱鹮在越冬期和繁殖期的觅食距离无显著差异;在繁殖后期,由于受到干旱等气候因素的影响...
对一例大肠杆菌死亡的5日龄朱鹮进行了系统的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肺内小静脉充血、出血,肺间质有大量大炎性细胞浸润.肝脏血管有"血管套"现象,肝细胞变性、坏死.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肾内炎性细胞浸润.心肌间隔增宽,肌纤维断裂.脑中有"卫星化"和"嗜神经"现象.小脑蒲肯野氏细胞肿胀.各段消化管上皮均有不同程度的轻微脱落和局部炎性细胞浸润.胰腺、气管无明显变化。
朱鹮自然育雏观察     朱鹮  自然育雏  行为       < 2007/12/10
北京动物园自1986年对朱鹮进行易地保护研究以来,已繁殖了20多只,但都是人工孵化和哺育成活的。2001年试行朱鹮自然育雏,首次获得成功。作者对朱鹃育雏进行了系统观察,对亲鸟喂雏次数、换巢次数、坐巢时间以及行为变化进行了系统总结。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