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作物学 >>> 作物形态学 作物生理学 作物遗传学 作物生态学 种子学 作物育种学与良种繁育学 作物栽培学 作物耕作学 作物种质资源学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 农艺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作物学 中国科学院相关记录862条 . 查询时间(2.151 秒)
2024年4月7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彭新华研究员团队陈晏副研究员联合德国科隆大学陆地生态研究所、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等国内外研究单位在农田长期多样化种植下,种间植物根际对话调控土壤氮素库容扩增机制方面取得了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Legume rhizodeposition promotes nitrogen fixation by soil microbi...
禾本科能源草与牧草的地上部营养体产量主要由分蘖数目和单个分蘖的生物量决定。然而分蘖过多会出现植株变矮,茎秆变细等不利表型。类似现象在miR156过量表达的禾本科能饲草柳枝稷中也存在,从而使miR156-SPL模块在进一步提高能饲草生物量的应用中受到限制。针对miR156-SPL模块这种一因多效的特点,青岛能源所能源作物分子育种研究组首先阐明了miR156-SPL模块调控独脚金内酯途径影响柳枝稷分蘖...
玉米、小麦和水稻是三种最主要的粮食作物,直接作为人类食物或间接作为牲畜饲料,为人类提供约三分之二的所需热量。玉米、小麦和水稻不仅在保障全球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而且其种植过程中大量的氮肥施用也是温室气体氧化亚氮(N2O)的主要排放源。因此,在维持甚至增加作物产量的同时,减少N2O排放对于协调粮食安全和气候变化至关重要,而目前对主要粮食作物的N2O排放强度(即单位作物产量的N2O排放量)还知之...
近日,农业农村部第742号公告发布,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科研人员等培育的饲草高粱新品种‘木稷1号’和‘木稷2号’获登记。培育耐逆高产饲草新品种、发展草牧业是填补我国优质饲草需求缺口、减轻对进口依赖的重要途径。高粱生物量大,耐逆性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型耐盐碱饲草作物之一。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宋献军研究组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发现与GW6a相比,其同源蛋白HHC4的序列一致性只有11.6%,而且在籽粒大小调控上,采用了不同的细胞学机制。科研人员利用染色质免疫沉淀和高通量测序等技术,鉴定到与HHC4直接互作、在全基因组上具有共同结合位点的转录因子bZIP23。研究发现,HHC4、bZIP23和辅助蛋白ADA2可以在细胞核内形成三元复合体,bZIP23招募HHC4到特定基因...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疆雪莲规模化人工种植的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选种催芽、选择适宜营养土、播种、移栽、田间管理等,建立了雪莲种植标准化操作规程,并且大大缩短了雪莲开花和繁殖的周期,适用于天山雪莲的产业化栽培,也为天山雪莲的优良品种选育和转基因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苗期和孕穗期是两个对低温胁迫非常敏感的阶段,但同时调控两个时期的分子模块则鲜有报道。解析水稻低温信号调控网络、挖掘关键调控基因和开展分子设计育种,是解决水稻耐低温胁迫的有效措施之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种康院士团队发现能同时控制两个时期的耐寒分子模块,驯化选择的COG3调控光系统II蛋白D1的周转影响水稻耐寒性,具有育种分子设计的应用潜力。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郭自峰研究组联合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发现蔗糖合酶编码基因TaSus1影响小麦穗粒数,并利用306份世界范围小麦品种的重测序及穗部表型数据对TaSus-A1基因存在的SNP及穗粒数表型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其优异遗传位点。研究结果显示,TaSus1基因突变后,与野生型Fielder相比,突变体的穗长、穗重、可育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性状都明显...
小麦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影响小麦产量的三个关键因素为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对这三个关键因素进行遗传解析,挖掘优异遗传位点并应用于分子遗传育种,对于提高小麦产量至关重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疆和田玫瑰根茎育苗与大规模栽培方法,该方法是由选育苗材料、适宜营养土、埋根育苗、移栽、田间管理步骤完成,通过本发明所述方法建立了和田玫瑰种植标准化操作规程,提供了快速人工育苗、大田栽培与标准化种植,并且缩短了和田玫瑰繁殖周期,适用和田玫瑰的产业化栽培,也为和田玫瑰的快速繁殖奠定了基础。为形成和田玫瑰产业链提供技术支撑,让这种特殊物种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也为和田玫瑰的优良品种选育与快...
2023年12月20日,“‘北玫’和‘北红’葡萄在长白山地区栽培与酿酒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在植物所召开。本次评价会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组织,来自中国酿酒工业协会、中国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等单位的7位专家对项目成果进行鉴定。植物所副所长杨秀红、科技处及项目组成员参加了会议。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专利:用于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的方法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专利:一种用于农作物生长状态监测及营养施肥处方生成装置和方法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专利:活性土和吸附与絮凝剂复合对种子包衣的方法和包衣剂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专利:一种稻田周丛生物的快速培养方法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