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 心理学 >>> 生理心理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生理心理学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相关记录21条 . 查询时间(0.477 秒)
书法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书法不仅具有极高文化艺术价值,而且对个体心身健康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研究书法活动促进心身健康的作用机制并探索转化应用途径,对服务新时代国民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示范。
近期,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神经认知与应用认知神经科学(NACN)实验室研究员陈楚侨与国内外合作者共同完成了一项脑成像研究,探讨了双相障碍患者共情相关的静息态功能连接。
疼痛是一项重大的公共卫生议题:慢性疼痛患病率高达20%~50%,给疼痛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也给我国造成超过数千亿人民币的经济损失。目前,镇痛药物仍然是治疗各类疼痛的主要手段。然而,阿片类镇痛药物风险巨大,根据美国疾控中心的调查研究数据,近年来北美地区爆发的阿片危机,每天都夺取了上百人的宝贵生命。在此时代背景下,寻找有效的非药物镇痛方法刻不容缓。 幸运的是,在与疼痛共存的漫长历史中,人类自身也逐渐...
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隋南研究组的科研人员通过应用大鼠吗啡自给药的行为范式,证明了DNA去甲基酶的两种亚型(TET1和TET3)在吗啡觅药行为的获得中发挥关键作用。研究发现:吗啡自给药训练1天后,海马CA1区(而非伏隔核壳区NAc Shell)中的TET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训练7天后,CA1区TET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见图1)。CA1中特异性敲减TET3的表达能增强吗啡自给药行为的获得(见图...
前瞻记忆是一种指向未来的重要记忆功能,能帮助个体在线索出现时记得完成计划的事情,比如路过邮局记得寄送信件。临床群体如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双相障碍患者均表现出前瞻记忆功能的缺损。已有研究表明,情绪线索可以提升前瞻记忆表现,但少有研究考察临床群体能否获得相似的提升效应。针对这一问题,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的神经心理学与应用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陈楚侨研究组与香港大学、香港青山医院的合作者开展了一项研究
嗅觉是动物界中最广泛使用的社会信息交流通道,以个体分泌到体外的化学信号(信息素,又称费洛蒙)为载体,特定的神经肽和激素在对化学信号的加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逐步积累的证据表明,人体气味也可以在人类个体间传递社会信息,它们的效应通常发生在意识层面之下。其中两种人类类固醇物质被发现以一种特异于接收者性别和性取向的方式有效传递性别信息并引起下丘脑(一个负责繁衍行为的重要脑区)激活。具体而言,主要存在于男性...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2021年研究生统考生理心理学考试大纲。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个体在经历创伤性事件后最常出现的心理问题。大量传统的PTSD的心理病理学研究是以潜变量模型为基础,通过因素分析等方法考察PTSD的潜在症状维度结构,并探究这些不同症状维度的影响因素以及与其它心理健康因素的关联。随着心理病理学网络理论被引入心理健康研究领域,近些年出现了大量针对PTSD症状网络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
近日,中科院人事局公布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简称“青促会”)2020年度会员名单,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张建军、郑志伟2人入选。
根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文件《关于公布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6批面上资助获资助人员名单的通知》(中博基字〔2019〕10号 ),心理所陈栋、陈骁、刘斯漫、朱心怡四名博士后荣获面上二等资助。本批次共资助4034人,其中一等资助275人,二等资助3659人,“西部地区博士后人才资助计划”资助100人。
近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科研人员的一项研究成果揭示了首次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共病抑郁症患病率和临床特征的性别差异,该成果以摘要形式发表在《柳叶刀》(The Lancet)上。精神分裂症在许多方面存在性别差异,而患者在所有疾病阶段都会出现抑郁症状。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张向阳研究组在研究中调查了精神分裂症合并抑郁症状患者的性别差异,以及抑郁症状和临床相关因素之间的性别特异性关系。
人一生中几乎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觉。充足的睡眠是良好健康的重要前提,而不良的睡眠会导致不良情绪、注意力不集中、疲劳、心血管疾病甚至死亡。目前,人们对睡眠质量相当重视。然而,要提高一个人的睡眠质量,首先需要知道他/她的睡眠状况,也就是说,人们有强烈的监测自己睡眠状况的需求。新技术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自我监测和改善睡眠提供了便利。睡眠质量可以通过客观的身体指标和行为或主观感觉来评估。多导睡眠图(PSG)...
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神经心理和应用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NACN Lab)的陈楚侨研究员及其团队开展了两项研究,使用CAINS考察阴性症状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未患病的一级亲属以及高社会快感缺失个体中的表现。
积极情绪是个体由于体内外刺激、事件满足需要而产生的伴有愉悦感受的情绪,如愉悦、快乐、充满能量、对生活感到满意、充满希望和乐观等。以往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的积极情绪与健康和长寿有关,高水平的积极情绪与老年人健康水平较高、死亡风险较低相关联。然而,以往的综述并没有提供有关积极情绪与老年人死亡风险关系的量化分析,也没有区分不同的积极情绪对老年人死亡风险的不同影响,积极情绪是如何与死亡风险发生关系的?其中...
我国自1979年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至今已逾三十年,独生子女作为一个独特群体一直是心理学界关注的研究对象。很多研究表明独生子女相对于非独生子女在社会行为方面的表现不佳,但也有研究指出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没有差别,甚至更加优秀。既有研究主要局限于现实生活的童年期行为和实验室的成年期行为。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特别是微博的流行,为研究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行为差异性提供了新的途径。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