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农学总论 >>> 农业基础学科 农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3 共查到农学总论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相关记录13条 . 查询时间(0.375 秒)
2022年12月27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研究人员以14个猕猴桃品种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猕猴桃品种的理化特性和营养品质。他们根据猕猴桃果肉颜色和物种分类,对猕猴桃果胶、水分、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类黄酮、能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可溶性糖、有机酸、维生素和香气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绿肉猕猴桃果胶含量显著高于红肉猕猴桃和黄肉猕猴桃。红肉猕猴桃糖酸比和总黄酮含量最高,而脂肪和膳食纤维含量...
2022年9月30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胡光万研究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Kew Bulletin》上发表了兰科植物一新种:雅江舌喙兰(Hemipilia yajiangensis G.W.Hu, Jia X.Yang & Q.F.Wang)(如图)。这是该研究团队继发表中华珊瑚兰(Corallorhiza sinensis G.W.Hu & Q.F.Wang)和卧龙无柱兰(Ponerorchis ...
果实成熟,是指经过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而达到最佳食用状态的过程,是果实品质形成的必要前提。然而,随着果实成熟,其对病原菌的抗性也显著降低,导致一系列采后病害的发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传统贮藏保鲜技术通常需要抑制或延缓成熟进程,以牺牲成熟品质为代价,获得较长的货架期,这也导致果实风味和营养物质的严重丧失。因此,如何在有效维持果实成熟品质的同时,增强其对病原菌的抗性是采后生物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辣木(Moringa oleifera),又叫奇迹树Miracle Tree,为辣木科辣木属多年生落叶乔木,原产于印度,现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因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大量研究表明辣木具有丰富的抗氧化、抗炎、降血糖和降血脂等药理活性,辣木也具有较好的抗衰老作用,但是对其发挥抗衰老活性的具体活性成分及机制仍缺乏深入研究。
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莲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学科组科研人员通过生理指标测定和转录组分析,揭示了鲜莲子采后贮藏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和分子机制,为莲子采后保鲜提供了理论指导。
气候变化如大气CO2浓度增加、气候变暖与降水强度增加,可能使世界许多地区的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无法适应或不能很快适应这种变化,使其遭受很大的破坏性影响,造成大范围的森林植被破坏和农业灾害。在农业上,气候变化主要影响农作系统(如水稻-小麦轮作)中作物生长与其可持续性发展,进而对我国粮食安全产生不利的影响。武汉植物园农业环境生态学科组博士生刘闯在陈防、刘毅与Lianhai Wu (英国洛桑研究所) 等老...
陈防,植物营养与农业生态研究专家,中共党员,汉族,1959年7月生于广东广州。1982年毕业于广西农学院,1997年在华中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获农学博士学位。1982年-1999年在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从事土壤肥料研究工作,2000年至今在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从事植物营养与农业生态研究,任研究员。现兼任中国土壤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土壤肥料学会副理事长,湖北...
草地是农业系统的关键组分,以草地资源为基础的草地农业是世界农业的主流模式之一。9月24日至27日,“第四届国际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学术大会”在甘肃兰州举行。本次大会由兰州大学承办,主题是“草地农业可持续性”,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南非等国家的1000余名代表参会。参会代表对草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草地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草地农业与生态安全、草畜互作与食物安全、“一...
花青素和原花青素(PA)是决定果实外观和营养品质的主要成分,其合成受MYB调节基因控制,其中MYB基因包含正调控和负调控两种类型。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果树分子育种学科组在研究员韩月彭带领下发现一个桃负调节基因PpMYB18抑制果实中的花青素和PA积累。在桃果实发育过程中,幼果期以PA积累为主,而成熟期大量积累花青素。有趣的是,在这两类次生代谢物合成的同时,MYB正调节基因也激活PpMYB18基因的...
近日,中国科学院公布了关于表彰2016年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获奖团队的决定,武汉植物园“猕猴桃育种创新及产业化应用团队”获此殊荣。团队成员:钟彩虹、刘义飞、李大卫、韩飞、张琼、李黎、姜正旺、陈美艳、龚俊杰、黄宏文。武汉植物园针对国内猕猴桃产业现状,利用国家种质资源圃丰富的种质资源,创新种间、种内杂交等系列育种方法,近五年培育出11个猕猴桃新品种,研发了猕猴桃优质栽培及采后贮藏技术体系,结合国情...
2016年10月12日,武汉市科协第十四期青年科学家论坛在武汉植物园顺利召开,武汉植物园主任张全发出席会议并致辞,武汉市科协代表以及来自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水生所等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数十名青年科研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此次会议由武汉植物学会、湖北省植物学会、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磨山优青年科学家沙龙承办。
农田生态系统中,土壤水分和肥料是影响作物生长的两个重要环境因子。大量研究已证实,不同基因型棉花品种间存在着钾效率差异,而对不同土壤水分及施钾量处理下,不同钾效率作物的生理学响应差异研究较少。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植物营养与农业生态学科组博士研究生汪霄在研究员陈防的指导下,选取钾高效和钾低效棉花基因型(简称为HEG和LEG)为研究材料,采用盆栽实验,设置水分和钾素胁迫处理(OPT-W,OPT-K,OP...
2012年4月27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种质创新与特色农业重点实验室2012年首场学术交流会在武汉植物园举行。武汉植物园主任、重点实验室主任李绍华研究员,重点实验室部分学科组组长、成员及研究生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傅金民研究员主持。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