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天体力学 天体物理学 天体化学 天体测量学 射电天文学 空间天文学 天体演化学 星系与宇宙学 恒星与银河系 太阳与太阳系 天体生物学 天文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天文学 早期相关记录69条 . 查询时间(0.242 秒)
星系团是检验星系形成和宇宙大尺度结构形成理论的独特实验室,其大质量成员星系的主体星族形成于近百亿年前的高红移(z>2)原星系团(protoclusters)。星系团在形成过程中不断从宇宙网中吸积物质,理论预期在星系团外围过渡区域会形成激波,有效增强气体聚集甚至星系并合,从而触发大规模的星暴活动。找到星系主体星族具体在星系团中何处形成以及如何形成的观测证据,是刻画星系团形成和星系形成之间关联的关键,...
大质量恒星演化晚期的坍缩可能产生磁场高达10^14-10^15高斯、自转周期为毫秒级的中子星,即所谓的磁星。部分“昙花一现”的伽玛射线暴(GRB)可能伴随这个过程发生。国际合作Swift卫星首要科学任务就是对GRB进行巡天观测和定位,以开展多波段的联测,深入理解恒星死亡和新天体诞生的过程。
近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团队基于前期的方法积累,利用欧洲航空局Gaia卫星数据搜寻到了700多个新的疏散星团候选体,在银河系疏散星团搜寻方向迈出了坚实一步。
早期火星存在适宜生命起源的各种条件,比如地表和浅表的液态水、干湿交替的气候,以及生命所需的各种化合物(Sasselov et al., 2020)(见前沿报道《SA:比较行星学视角看生命起源》),这些条件都被火星上的沉积岩所记录。火星沉积岩的形成时间普遍早于地球沉积岩,由于近几十亿年来火星缺乏构造运动和地表水,其沉积岩变质程度更低,故火星比地球更有记录和保存早期生命和前生命化学等相关信息的潜力(S...
2021年11月4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部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吴忠庆教授课题组2019年博士毕业生王文忠博士(现为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和美国卡耐基科学研究所联合博士后)与李春辉博士(前中科大特任副研究员,现为成都理工大学副研究员)合作,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发现在太阳星云环境下,行星增生早期星胚(部分)熔融和挥发过程是地球贫挥发性元素的主因,为研究类地行星挥发性物质增生和演化提供重要启示。该项研究成果以...
摘要:对于月球的形成和早期演化,目前被普遍接受的是大撞击成因假说和岩浆洋假说。这些观点认为,在太阳系演化的早期,一个火星大小的星球(Theia)与原始地球发生撞击,造成二者的熔融,溅射出来的物质经过约100年左右的时间吸积形成月球。月球形成初期具有全球规模的岩浆洋,之后岩浆洋结晶分异,橄榄石、辉石等矿物先结晶,堆积在岩浆洋底部,形成原始月幔;而后低密度的钙长石结晶上浮,形成原始斜长岩月壳;后期高密...
火星早期的气候是温暖潮湿还是寒冷干旱是行星科学中尚未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火星表面广泛分布的含水矿物和水流地貌显示,火星早期存在长期的暖湿气候,然而气候模型认为,火星早期可能长期处于干冷状态。研究火星上广泛分布的蜿蜒脊状地貌特征及含水矿物分布可为理解该问题提供重要支撑。
火星早期的气候是温暖潮湿还是寒冷干旱一直是行星科学中尚未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火星表面广泛分布的含水矿物和水流地貌显示火星早期存在长期的暖湿气候,然而气候模型却认为火星早期可能长期处于干冷。研究火星上广泛分布的蜿蜒脊状地貌特征及含水矿物分布可以为理解这个关键科学问题提供重要的支撑。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的刘洋研究员团队研究了位于火星南北分界的坦佩高地东侧的脊状地形(图1),利用CTX、HiRIS...
星系团是宇宙结构中形成的最大引力束缚天体。从观测数据中证认星系团,特别是宇宙早期的星系团,是天文学家研究宇宙结构形成和星系演化的重要手段。近日,国家天文台文中略副研究员和韩金林研究员发现一大批宇宙早期的星系团,在国际天文界引起广泛关注。过去10年,文中略副研究员和韩金林研究员在星系团证认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他们从Sloan巡天数据中证认出的星系团数目达15万8千多个,是国际同行总数的两倍。在Sloa...
据美国《科学新闻》网站18日报道,天文学家首次捕捉到一颗小行星正在“变身”为一颗彗星的过程,这可能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可以在未来几十年内实时观察彗星的各种形态。该天体名为P/2019 LD2,它的轨道表明其是一颗半人马小行星——一类轨道并不稳定的岩石冰冻天体,由于混杂的组成成分及在太阳系周围移动的潜力,天文学家早就怀疑这种天体是柯伊伯带中冰冻小天体与定期造访内太阳系的彗星之间缺失的一环...
据英国《自然·地球科学》杂志3日发表的一项最新行星科学研究,早期火星的峡谷可能正是在大量冰盖下方形成的。该结果推翻了此前“火星早期温暖潮湿”的判断,有助于消除早期火星的气候地质证据与模拟之间的不一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将人类送往火星的计划表已经填好,在这一时刻到来之前,人们希望对火星的了解越清晰越好。而理解火星历史上最初10亿年的气候,对于确定火星是否曾经宜居非常重要。
太阳系形成于大约45亿年前。无数“碎片”一样绕太阳系中心轨道运行的小行星,是太阳系早期形成过程的见证者。它们中的大部分是碳含量丰富的C型小行星。在这几十亿年间,C型小行星几乎没什么变化,如同“时间胶囊”一般将古老时期的物质保存了起来。日本“隼鸟二号”(Hayabusa2)探测器的目标“龙宫”(Ryugu)便是其中一颗。近日,“隼鸟二号”传回的红外图像数据已发表在《自然》杂志上,显现出“龙宫”几乎完...
自然界曾被认为是简单、对称的。1956年,李政道与杨振宁提出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不守恒,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既然对称性在微观尺度被完全破坏,那么在宏观的宇宙呢?宇宙早期微观尺度的对称性破缺(parity violation)会不会在今天的天体物理尺度上留下可观测的印记?为了解答这些令人好奇的问题,研究团队试图通过宇宙大尺度结构来重构宇宙早期可能出现的对称性破缺,如手性(chirality)不对称、...
宇宙为什么由物质而非反物质组成?是科学界最大未解之谜之一。美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物理评论快报》杂志指出,轴子或许是帮助物质“打败”反物质的“幕后功臣”。暨南大学理工学院教授杨峤立对科技日报记者解释说:“1977年,科学家提出轴子这一假想粒子。他们认为,如果这种亚原子粒子真的存在,可以解决两大粒子物理学难题:一是暗物质来源;二是为什么夸克(组成质子和中子的粒子)之间的强相互作用遵守电荷和宇称(CP)...
由美国加州大学研究人员领衔的国际研究小组发现了一个不寻常的巨型星系,它诞生于大约120亿年前,当时宇宙只有18亿年的历史。该项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期刊上。该星系被命名为XMM-2599。“在宇宙20亿岁前,XMM-2599的质量就已经超过3000亿个太阳质量,使它成为一个巨大的超级星系。”文章第一作者、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物理与天文系研究人员本杰明·福雷斯特表示,“更引人注目的是,我们...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