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土壤学 >>> 土壤生态学 土壤物理学 土壤化学 土壤地理学 土壤生物学 土壤耕作学 土壤改良学 土壤肥料学 土壤分类学 土壤调查与评价 土壤学其他学科 农业资源利用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土壤学 玉米相关记录369条 . 查询时间(0.125 秒)
研究表明,相比传统耕作(CT),保护性耕作,如免耕加秸秆覆盖(NTS),是土壤保育和粮食安全保障的解决方案之一。然而,有报道称长期免耕处理也会导致土壤结构分层,进而造成根系发育受阻。鉴于侧根是作物水肥吸收的主要部位,侧根对耕作制度的响应研究对于良好根系构建及产量维持与提高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虽然已有相关报道,但是以往研究存在以下问题,(1)缺少对关键根系性状在整个生长季沿土壤剖面(深达1米)的...
本发明涉及一种氨基酸液态肥及其在玉米种植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玉米种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玉米喷施一种氨基酸液态肥,其中氨基酸液态肥配方简单,使用方便,肥效显著,用于种植玉米可以全面改善玉米的灌浆效果,尤其是显著改善玉米穗表型,提高千粒重、穗粒数、穗粒重、籽粒类胡萝卜素浓度。
保证全年粮食稳产丰收,推进以秋补夏,玉米增产潜力巨大,后期追肥是增产的关键。今年5月以来,华北、东北等主产区降水集中,易发生渍涝灾害。渍涝退水导致土壤养分淋洗损失,后期难以满足玉米灌浆期养分供应,极易造成玉米脱肥,后期补肥更加迫切。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会同农业农村部科学施肥专家指导组,制定玉米防脱肥、促灌浆肥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标准名称:小麦玉米“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技术规范 第4部分:耕层地力提升与科学施肥。
施肥对提高粮食产量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长期施用化肥可导致土壤酸化、微生物活性下降和土壤退化等问题,施用有机肥可不同程度抵消化肥带来的负面影响。土壤微生物在肥料养分转化与促进作物生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往关于施肥与粮食产量关系的研究多集中在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功能特征等,但微生物不能孤立存在,只有与其他微生物形成大量而复杂的相互作用才能完成碳氮循环等重要生态功能,从而保证粮食生产。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专利:一种利用改性玉米芯阻控奶牛粪污水发酵过程中氨挥发的方法。
近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木薯研究中心在木薯玉米间套作对土壤养分及微生物多样性影响方面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该研究系统地阐释了共生期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和玉米(Zea mays L.)间套作模式下微生物多样性与土壤养分的互作机制,并发现了间套作显著改变土壤细菌群落组成提升土壤养分的机理,为木薯间套作模式改善微生物多样性及功能、提升土壤养分方面提...
2023年2月10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资环所农业模型创新团队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资划所、加拿大农业部哈罗和渥太华研发中心等多家单位合作在国际期刊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Q1, IF=11.072)发表题为 “Modelling the impacts of inhibitors forbid fertilizer placement on maize yield f...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植物营养团队研究揭示了长期不同施肥措施对春玉米产量、土壤氮素损失和土壤有机碳积累等的影响,为科学优化农田氮素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环境管理(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上。
玉米平均产量1025.5公斤/亩!这个数字意味着中国科学院“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昌图核心示范区主推模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昌图县首次在常规大田规模化玉米种植中达到“吨粮田”,是昌图农业生产的里程碑!
为全面深入了解东北玉米产区耕地质量状况,2022年8月8日-16日,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土壤障碍消减与地力提升岗位科学家李玉义研究员团队一行到辽宁、吉林与黑龙江等多地开展调研活动。李玉义在沈阳参加了国家玉米产业体系岗站专家技术交流会,会议由营口综合试验站站长、辽宁省农科院副院长安景文主持,体系生物防治与综合防控岗位科学家王新华,沈阳综合试验站站长、辽宁省农科院玉米所王延波,辽宁省农科院植环所所长宫...
2022年7月1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非充分灌溉原理与新技术团队”与英国洛桑研究所合作揭示了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对玉米根系吸水的影响机制,为玉米节水栽培和减氮增效技术构建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上。
化肥价格大幅度上涨形势下的玉米高产高效施肥技术(陈新平)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储碳量约为3 000 Pg。气候变化通过影响植物碳源(光合碳)向土壤中的输送,影响土壤有机碳的沉积和矿化。然而,以大气CO2浓度和温度升高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如何影响农田黑土有机碳稳定性尚不明确,开展植物源碳向土壤各个碳库转化的研究对于指导气候变化条件下维持土壤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沈国清团队在国际环境催化类权威期刊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影响因子19.503,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发表“Degradation mechanism and QSAR models of antibiotic contaminants in soil by MgFe-LDH engineered biochar activati...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