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兽医学 >>> 家畜病毒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家畜病毒学 疫苗相关记录91条 . 查询时间(0.209 秒)
研究发现,缺失I73R基因的重组病毒完全丧失对家猪的致病性,且能抵抗致死剂量亲本强毒株的攻击,表明I73R是ASFV编码的主要毒力基因之一。
2022年11月10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家禽病毒病监测预警和防控团队获得一项美国发明专利(专利号:US 11305007B2),该发明涉及一种复合多表位表达盒、其组成的重组病毒及应用,这是一种基于新城疫病毒(NDV)为载体插入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表位盒的重组病毒和采用这个病毒制备的疫苗。该疫苗能够减少无效免疫显性位点诱导的免疫抑制作用,还可以使免疫显性表位诱导的免疫反应处于主导...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动物重大疫病新型疫苗研发创新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Journal of Virology在线发表了题为“The gC1qR Binding Site Mutant PCV2 Is a Potential Vaccine Strain That Does Not Impair Memory CD4+ T-Cell Generation by Vaccines̷...
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感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致死性传染病,严重影响了我国乃至全球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尤其2022年来有关PRV感染人的报道越来越多,证明PRV具有跨物种传播感染人类的能力,潜在的生物安全风险隐患不容忽视。尽管该病对养猪业危害极大,但疫苗免疫仍能很好的阻止该病的大爆发。我国于上世纪70年代引进PR...
2022年4月2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生物安全与公共卫生防控创新团队,评估了伪狂犬病毒(PRV)弱毒疫苗对猫的致病性,并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为监测PRV弱毒疫苗在猫中的流行状况提供了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兽医科学前沿(Frontiers in veterinary science)》(IF=3.412)上。
2021年11月19日,农业农村部组织举办了2021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论坛发布会,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所成果“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和血凝抑制试验抗原”入选2021中国农业农村十项重大新产品。
2021年11月19日,农业农村部组织举办了2021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论坛发布会,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所成果“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和血凝抑制试验抗原”入选2021中国农业农村十项重大新产品。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和血凝抑制试验抗原,是针对严重危害我国水禽产业的新发疫病鸭坦布苏病毒病创制的配套防疫用品和防控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解决了鸭坦布苏病毒病防控无疫苗和诊断试剂的难...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动物医学院“动物重大疫病新型疫苗研发创新团队”在国际著名病原微生物期刊《PLOS Pathogens》在线发表了题为“PCV2 targets cGAS to inhibit type I interferon induction to promote other DNA virus infection”的研究论文。揭示了猪圆环病毒2型(PCV2)靶向抑制cGAS-...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宠物疫病防控科技创新团队牵头研发的猪A型塞内卡病毒病灭活疫苗(CH-FuJ株)获得农业农村部兽用生物制品临床试验批件,标志着该疫苗的研发取得标志性进展。
犬瘟热是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可侵害免疫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甚至神经系统,导致全身性的病理变化,对宠物犬、毛皮动物等存在巨大威胁。目前常用的胶体金检测法不能有效区分疫苗免疫与动物自然感染。为建立一种高效准确的鉴别犬瘟热病毒野毒株和疫苗株的检测方法,本试验对从武汉地区收集已确诊犬瘟热的6只犬分离得到的野毒株以及3株广泛使用的CDV疫苗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从氨基酸水平和碱基水平比对分析后,确定H基因...
2020年3月1日,《中国科学:生命科学》英文版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国家非洲猪瘟专业实验室最新研究成果。该实验室创制了一种非洲猪瘟弱毒活疫苗。经系统实验室研究评价,该疫苗对家猪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基因缺失减毒活疫苗被认为是非洲猪瘟疫苗最有希望的研发技术策略。研究人员以我国第一株非洲猪瘟病毒分离株PigHLJ2018为骨架,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基因缺失的重组...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特种动物病原与免疫团队的郭利研究员成功研制了“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核酸标准物质”,并获得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颁发的标准物质定级证书,该标准物质可用于疫苗研发过程中牛血清中外源病毒BVDV的检测。该研究成果不仅填补了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标准物质的空白,更为当前新冠肺炎疫苗研发中外源病毒BVDV的检测提供了重要的科研保障。
淋巴细胞信号活化分子(SLAM)是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在淋巴细胞的主要受体。本研究旨在探索PPRV感染细胞源外泌体对山羊SLAM表达的影响。通过荧光定量PCR法、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PPRV疫苗毒株N75-1感染山羊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源外泌体(Exo-PPRV)共育对接纳细胞(正常山羊PBMCs)中SLAM表达水平和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细...
北京时间2019年10月18日凌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在线发表了一篇中国团队的学术论文,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饶子和、王祥喜团队,以及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歩志高团队合作完成《非洲猪瘟病毒结构及装配机制》(Architecture of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nd implications for viral assembly)。
鸭肠炎病毒(duck enteritis virus,DEV)疫苗株自1960年以来一直被用于防控DEV感染,该疫苗安全稳定、生产技术成熟、可快速诱导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DEV的基因组庞大,复制非必需区多,可容纳多个外源基因的插入,被广泛用来作为基因工程载体来开发疫苗。当前,尚未见仅针对DEV疫苗株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相关研究报道。本研究通过分析DEV疫苗株和强毒株UL2基因特点,明确...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