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 心理学 >>> 生理心理学 >>>
搜索结果: 1-14 共查到生理心理学 抑郁相关记录14条 . 查询时间(0.111 秒)
一项针对中国超过1万名科技工作者的调查显示,近1/4的受访者有不同程度的抑郁表现,超过1/2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表现。上述数据来自最新发布的《2019年科技工作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以下简称《调查报告》)。值得注意的是,在近十年间进行的3次调查(2009年、2017年和2019年)中,科技工作者的抑郁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近两次的调查中,科技工作者的轻、中、重度焦虑问题比例也均在上升。
近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科研人员的一项研究成果揭示了首次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共病抑郁症患病率和临床特征的性别差异,该成果以摘要形式发表在《柳叶刀》(The Lancet)上。精神分裂症在许多方面存在性别差异,而患者在所有疾病阶段都会出现抑郁症状。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张向阳研究组在研究中调查了精神分裂症合并抑郁症状患者的性别差异,以及抑郁症状和临床相关因素之间的性别特异性关系。
采用细胞因子刺激剂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为免疫激活手段, 研究LPS诱导的免疫激活产生的抑郁样行为及对海马神经细胞电压依赖钾电流变化的影响。应用膜片钳技术对海马神经细胞钾电流进行全细胞记录, 比较抑郁样行为大鼠与正常大鼠钾离子通道电流密度和激活特性的变化。结果发现, 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 一次LPS注射后2 hr, 实验组动物产生抑郁样行为, 同时急性观察的海马...
采用细胞因子刺激剂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为免疫激活手段, 研究LPS诱导的免疫激活产生的抑郁样行为及对海马神经细胞电压依赖钾电流变化的影响。应用膜片钳技术对海马神经细胞钾电流进行全细胞记录, 比较抑郁样行为大鼠与正常大鼠钾离子通道电流密度和激活特性的变化。结果发现, 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 一次LPS注射后2 hr, 实验组动物产生抑郁样行为, 同时急性观察的海马...
5-HTTLPR是5-羟色胺转运蛋白基因启动子区域上的多态性位点,对其转录效率具有调节作用。5-HTTLPR基因型与抑郁存在相关,但必须把二者的关系置于一个多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框架下考察。一方面,环境因素的作用不容忽视:S等位基因携带者暴露于负性生活事件时,表现出更多情绪问题,更易发生抑郁。另一方面,CYP2C9、BDNF等基因与5-HTTLPR有交互作用,共同影响抑郁的发生。此外,年龄、性别等...
应激导致抑郁样行为的同时导致免疫激活敏感化, 但是免疫激活对应激导致的抑郁样行为的影响目前并不清楚。研究目的:利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作为外周免疫激活启动剂, 强迫游泳应激(forced swim stress)作为应激模式, 考察免疫激活背景是否影响应激导致的抑郁样行为。方法:4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四组:LS组(LPS + swim, n=12), LC组...
近年来,疼痛和抑郁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目前的研究多数只限于临床病例的观察,至于二者之间如何相互影响目前还不是很清楚。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院重点实验室的罗非研究员、王锦琰副研究员及其团队在实验室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抑郁情绪对痛行为的影响。
神经肽Y是一个多肽,广泛分布于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以下丘脑的浓度为高,参与机体神经内分泌、情绪、行为等的调节。 为探讨慢性应激诱导的抑郁模型小鼠脑内神经肽Y (NPY)的表达,以及抗抑郁药的作用机理,采用慢性应激与孤养方法,建立抑郁小鼠模型。用旷场行为 (Open-Field)法,观察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行为学改变方面的差异。将36 只抑郁模型小鼠随机分成盐酸氟西汀组、盐酸阿米替林组、生理盐水治疗组...
日前,中科院心理所林文娟和亓晓丽等研究者前期的研究结果表明抑郁大鼠海马和前额叶皮质这两个脑区的ERK信号通路活性水平显著降低,而抗抑郁药物氟西汀能够逆转ERK信号通路的损伤,并显著的缓解抑郁行为。这些结果提示ERK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抑郁行为的调节,但并不能得出ERK信号通路损伤是导致抑郁行为产生的原因的结论。
儿童期和青少年期抑郁(早发性抑郁)表现出与成年期抑郁不同的一些临床症状、药物疗效和生理反应特征,导致这些差异的神经生物学基础目前尚不清楚。儿童期和青少年期神经系统的发展变化可能参与早发性抑郁的病生理,尤其是单胺能神经递质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与早发性抑郁的生理和药物治疗反应密切相关。早发性抑郁动物模型的建立是研究早发性抑郁脑机制的基础,未来研究的重点是发展有效的早发性抑郁治疗药物和早期心理行为干预技...
免疫系统在一些心理精神障碍中具有重要作用,抑郁症可看作是一种心理神经免疫紊乱性疾病。生理应激和心理应激能激活免疫系统,导致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多个方面,包括神经递质代谢、神经内分泌功能、神经可塑性以及与行为改变有关的信息过程。细胞因子不仅由免疫活性细胞分泌,也能被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细胞合成和分泌,它在抑郁症中的作用可能会在揭示抑郁障碍机制上有新突破,并可能作为今后药物治疗的靶点进...
细胞因子和抑郁     心理神经免疫学  细胞因子  抑郁症       < 2007/12/11
在心理神经免疫学领域,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神经和免疫之间存在双向交流通路,免疫系统可能在一些心理精神障碍中具有重要作用。“抑郁症的细胞因子假说”认为细胞因子作为神经调质,可能在抑郁症的病因和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这个假说得到了很多证据的支持。而在动物身上应用前炎性细胞因子也能够引起与人类抑郁症行为症状非常类似的“病态行为”。研究认为外周细胞因子通过信号传导进入脑内与中枢产生的细胞因子共同作用于下丘...
临床研究发现,早期创伤性经历是导致成年抑郁症易感性增加的高风险因素之一。但早期应激通过何种途径对抑郁发病产生长期的影响,目前尚不清楚。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的实验动物研究,从早期应激的动物模型建立、早期应激对成年动物抑郁相关行为及神经内分泌反应的长期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和分析,进而提出了早期应激并不影响动物的本能行为,但早期应激影响与行为动机和应激应对等认知相关的行为的观点,进一步论证了早期应激...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