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作物学 >>> 作物遗传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作物遗传学 遗传基础相关记录39条 . 查询时间(0.115 秒)
复粒稻遗传基础与增产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刘耀光团队,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郭晶心团队研究揭示了杂交稻超亲晚熟的主要遗传基础是聚合了来自双亲的功能型抽穗期核心基因Hd1、Ghd7、DTH8和PRR37,同时建立了分子标记辅助系统以鉴定亲本这四个基因的功能类型,根据具体的育种目标,在配组之前即可预测杂交稻的感光特性。相关成果发表于《植物学杂志》。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功能基因组创新团队以棉花品种“中棉所12”及其系谱为研究对象,鉴定到“中棉所12”丰产抗病相关的功能性片段,揭示了“中棉所12”丰产抗病的遗传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基因组生物学(Genome Biology)》上。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特色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团队揭示了甜荞物种形成、生态适应性、芦丁含量和花柱形态的遗传基础,为荞麦基因组学辅助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上。
2023年8月30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特色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团队通过比较基因组、代谢组和群体基因组学,揭示了甜荞物种形成、生态适应性、芦丁含量和花柱形态的遗传基础,为荞麦基因组学辅助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上。 荞麦属植物起源于我国,对环境的适应力强,富含芦丁等黄酮类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较高的保健价值。荞麦属...
玉米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解析对作物性状的遗传改良和全球的粮食安全非常重要。玉米雄穗分枝数是现代玉米育种过程中重要的选择目标,由众多微效的数量性状位点(QTL)控制。到目前为止,仍然缺乏快速批量克隆数量性状位点的方法,这严重限制了玉米雄穗分枝数性状的系统解析,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现代玉米分子育种的发展。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郭自峰研究组联合遗传发育所鲁非团队、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郝元峰团队,利用世界范围内的306份小麦(重测序获得4千万可靠SNP),针对8个株型性状(穗下节长度、第二茎节、第三茎节、第四茎节、主分蘖长度、最高和最矮分蘖长度及其差值)进行全基因组关联性分析,共鉴定发现330个QTL,构建QTL网络,发现部分位点具有多效性。其中83个QTL跟单一性状关联,其他的QTL与多性状关联。...
甘薯(Ipomoea batatas L.)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作为我国的特色农产品,甘薯既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底线作物,也是精准扶贫的优势作物。甘薯种植区主要分布在温带、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但频繁发生的虫害已成为制约甘薯生产的主要因素。甘薯小象甲是甘薯种植危害最大的害虫,也是重要的检疫性害虫,通过啃咬叶蔓、蛀食薯块等,在种植期和薯块储存期均造成危害,影响甘薯的产量和食用品质。甘薯小象甲在亚洲薯区和非洲薯...
甘薯(Ipomoea batatas L.)是世界重要的经济作物,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甘薯生产、消费和出口国,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0%以上。作为我国的特色农产品,甘薯既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底线作物,也是精准扶贫的优势作物。甘薯种植区主要分布在温带、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频繁发生的虫害已成为制约甘薯生产的主要因素。甘薯小象甲是甘薯种植危害最大的害虫,也是国际上重要的检疫性害虫,通过啃咬叶蔓、蛀食薯块等,在种植...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生物信息学及应用创新团队协同小麦资源与利用创新团队,深入研究了小麦育种过程中多性状协同改良的分子遗传基础,为小麦复杂性状遗传基础解析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法,而且进一步推动了小麦优异基因以及优异变异位点的挖掘和利用,对中国小麦高产育种具有指导意义。1月12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杂志上。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边银丙领衔的研究团队首次使用群体基因组方法探究了具有重要经济价值食用菌的进化史,解析了香菇适应性进化的遗传基础,研究结果将为香菇优良品种选育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高等研究杂志》发表。香菇是全球最重要的食用菌,产量占世界栽培食用菌总产量的22%,居各种类首位。生态适应和人工选择都可推动香菇基因组的进化,但其表型—基因型—适应性之间的联系尚不明确...
大约5000年前,栽培大豆在我国黄淮海区域(北纬32-40度)由野生大豆驯化而来,在我国的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直到上世纪90年代以来,科学家们发现并应用了两个重要的控制大豆长童期性状的位点J和E6,进而使热带低纬度地区大豆种植面积得到了快速扩张。目前,巴西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大豆生产国,同时来自于低纬度地区的大豆产量已经超过全世界大豆总产量的一半。然而,大豆是光周期极为敏感的典型短日...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作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为全世界人口提供了约20%的能量摄入和重要的蛋白质来源。我国是小麦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培育高产小麦品种,不断提高小麦产量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穗长和穗密度作为重要的穗相关性状,与产量密切相关。因此鉴定、验证和克隆穗长和穗密度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QTL)或基因对于解析它们的遗传机制,培育高产小麦具有重要的意义。
2021年4月30日,湖南农业大学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在预印平台bioRxiv在线发表题为“The Taxus genome providesinsights into paclitaxel biosynthesis”的研究论文。
为研究陆地棉早熟性、产量、纤维品质之间相互影响的分子遗传基础,以中棉所36为母本、G2005为父本构建重组自交系群体,连续6 a调查群体早熟性、产量、纤维品质相关的13个性状,分析3类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并结合QTL定位结果分析其遗传基础。结果表明,早熟性较好的材料,其铃重较低、纤维品质相对较差;纤维品质较好的材料,其产量性状相对较差;共检测到494个QTL位点,发现68个QTL重叠区段至少影响两类...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