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云与降水物理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云与降水物理学 夏季降水相关记录26条 . 查询时间(0.148 秒)
由于气温升高和降水变化,干旱和半干旱生态系统的干旱加剧,给区域环境、水资源和农业都带来巨大影响。近些年来,位于干旱和半干旱区的蒙古高原(MP)正在经历着严重的干旱,易发生荒漠化和土地退化等问题。
由于气温升高和降水变化,干旱和半干旱生态系统的干旱加剧,给区域环境、水资源和农业都带来了巨大影响。近些年来,位于干旱和半干旱区的蒙古高原(MP)正在经历着严重的干旱,易发生荒漠化和土地退化等问题。
由于气温升高和降水变化,干旱和半干旱生态系统的干旱加剧,给区域环境、水资源和农业都带来了巨大影响。近些年来,位于干旱和半干旱区的蒙古高原(MP)正在经历着严重的干旱,易发生荒漠化和土地退化等问题。
有效提升东亚季风区夏季降水的季节预测,将在最大程度上预防大范围的旱涝灾害,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然而,受不同尺度天气气候系统复杂交互作用的影响,东亚季风区夏季降水季节预测技巧的改进仍面临着巨大挑战。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吴国雄院士团队在PV框架下,讨论了青藏高原地表PV强迫对东亚夏季降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原负地表PV一致模的作用下,近地表不稳定空气能够激发出高原南坡近地表气旋性环流异常。在地形和环流的共同作用下,高原南部出现纬向加热偶极子模态。该纬向偶极子加热模态通过局地响应、Rossby波频散造成东亚大范围环流以及水汽输送异常,进而对东亚夏季降水产生显著影响。
全球大约60%的人口生活在不同的季风气候区,季风降水的季节性和年际波动,对季风区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生产巨大的影响。缅甸位于中南半岛西部,自然和气候资源丰富,但其林业和农业生产对气候资源的依赖程度较高,研究该地区季风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受大气环流模式影响的规律,可为气候变化背景下区域生态系统管理和生态风险评估提供依据。版纳植物园树木年轮与环境研究组博士研究生Zaw Zaw,利用在缅甸中部的Pinl...
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人类近几十年来面对的最严峻挑战之一,而南亚地区是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干旱、洪涝和热浪等极端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随着全球变暖都显著增加。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联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德国马普气象研究所3月13日发表于《科学进展》 (Science Advances)的研究工作发现,如果在预测未来15-30年的南亚夏季降水变化时充分考虑太平洋年代际振荡(IPO)的位相变化,则我们能够有效减少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提高预测结果的可信度。南亚是全球人口分布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受夏季风变化的影响,旱涝灾害对该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
近日,天津市科协公布获得资助的10部自然科学学术著作。其中,天津市气候中心正研级高级工程师郝立生所著的《华北夏季降水变化及预测技术研究》获得资助。华北地区受东亚夏季风显著影响,降水年际、年代际变化大,极端强降水事件时有发生;另一方面,也经常发生持续性的干旱,因而华北地区是旱涝极易发生的气候脆弱区。对华北旱涝规律的认识、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一直是科学界研究的难点热点问题。尤其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汪涛团队利用遥感信息、器测降水资料和再分析产品,重新审视了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欧亚大陆春季积雪对印度夏季降水的动态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990年之前欧亚大陆中部(包括欧洲东部、西西伯利亚、中亚和喜马拉雅山脉西部)春季积雪与印度夏季降水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而1990年之后该负相关关系逐渐消失(图1)。围绕该现象的成因,研究进一...
对流参数化是造成天气和气候模式对降水的模拟存在不确定性的重要来源。随着高性能计算机的发展,气候模式的水平分辨率不断提高。当水平网格距精细到4km或更高时,模式能够去掉深对流参数化过程从而显示解析深对流,这类模式称为“对流解析模式”(convection-permitting model)。对流解析模式能够更好地刻画与对流过程相关的物理要素的总体统计特征和相关的辐射过程等,因而是天气气候模式发展的前...
长江历史上一直遭受着洪涝灾害的影响。近年来的严重灾害,如1998年的大洪水,造成了重大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洪水带来的径流在沿江的大坝的控制下,同时是该地区重要的电力来源。因此,能够提前对这种灾害性事件进行有效预测,有巨大的潜在价值。最近在中英“面向服务伙伴的气候科学”计划(CSSP China)的研究框架下,中英科学家联合研究发现英国气象局最新的季度预测系统因为有效改善热带对流系统的预测水平,有效...
夏季降水对中国社会和经济影响巨大,其年代际变化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已有研究表明,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经历了一次年代际变化。但中国西部地区夏季降水是否发生了年代际变化?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夏季降水年代际转折的空间分布特征如何?围绕这些问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徐志清、范可和王会军利用观测资料和数值模拟研究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自北向南夏季(6-9月)降水均发...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科研人员利用青藏高原中东部1961-2004年60个气象台站夏季(6月-8月)降水资料,通过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发现青藏高原夏季降水存在南北反向变化的空间模态,分析表明这种变化模态与北大西洋涛动(NAO)密切相关。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进行环流场分析,研究了NAO对青藏高原这种降水空间变化模态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强NAO年份时,高原北部水汽输送通量强度...
利用1961-2004年青藏高原97个站点的夏季逐日降水数据,通过累积距平、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功率谱方法等,结合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分析了夏季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青藏高原年降水量比较少的地区,夏季降水占全年降水的比例较高,夏季降水与全年降水的相关性也较强;夏季降水相对变率最大的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西北的最干旱地区,最小的地区是三江源区;夏季降水趋势增加和减少的站点分...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