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古生物学 >>>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古生物学 无脊椎动物相关记录171条 . 查询时间(0.105 秒)
“找到完整的化石材料,对考古来说是一个意义重大的发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古脊椎所)研究员邓涛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日前,邓涛等人在国际刊物《动物分类学》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提及他们在甘肃临夏盆地和政县的晚中新世(2300万年前)地层中发现了一个始柱角鹿新种,经研究该新种拥有世界上已知的第一个始柱角鹿头骨化石,其年龄为距今800万年前。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浙江自然博物馆组成的研究小组在贵州省发现一种距今约2亿4千万年的史前飞鱼类化石:精美乌沙鱼(Wushaichthys exquisitus)。该发现代表了飞鱼类最原始最古老的化石记录,为研究史前飞鱼的生殖方式和水上滑翔起源提供了新的证据。同时,这项发现也增进了人们对中三叠世时期古特提斯洋生态复杂性的认识,对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后的古生态系统变化研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近日,自然出版集团发布了新一轮的自然指数(2013年12月23到2014年12月22日),其中对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的学术成果进行了综合评述和排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作为本年度在古生物学领域成果最突出的研究机构被重点介绍。
2014年12月12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刊登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徐星、周忠和等撰写的有关鸟类起源研究的综述文章,对这一热点研究领域近年来取得的重要进展进行了全面总结,指出恐龙向鸟类的转化已成为论证最详实的主要演化事件之一,并提出整合性方法将是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近年来,传统古生物学越来越多地和以发育生物学为代表的现代生物学结合,探讨重要的演化问题。在鸟类起源研究领域,也出现了...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邓涛研究员等人最近在国际刊物《动物分类学》(Zootaxa)上发表了在甘肃临夏盆地的晚中新世地层中发现的一个始柱角鹿新种,其年龄为距今800万年前,经研究该新种拥有世界上已知的第一个始柱角鹿头骨化石。
2014年12月1日-8日,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举办了“工业CT在古生物中的应用”培训班 。此次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我所及其它相关科研机构科研人员、支撑人员及技术人员更好的掌握工业CT在古生物学中的应用,加强研究所内外相关领域科技人员经验交流与分享,进一步提高CT的利用率。
2014年冬,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迎来了85年华诞,也是北京猿人第一头盖骨发现85周年。为回顾历史、弘扬传统、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古脊椎所以“传承思想、弘扬文化、凝心聚力、促进率先”为主题,秉承“简朴、务实、隆重”原则,举办了系列庆祝活动,包括“纪念北京猿人第1头盖骨发现85周年国际古人类学学术研讨会”、“纪念85周年所庆中国古动物馆博物馆之夜”,编撰《85周年所庆纪念册》,开展“文...
在七鳃鳗化石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弥曼2014年12月1日表示,下一步将回答孟氏中生鳗是否寄生等问题,还将对化石与现生的七鳃鳗进行比较,继续探讨有颌类脊椎动物的演化过程。
2014年9月25日,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王昌燧教授及其团队的研究论文《“原始瓷器”概念与青瓷起源再探讨》发表于《考古》杂志2014年第9期的“讨论与争鸣”栏目。根据该文的最新研究成果,我国瓷器起源的时间至迟为夏代,较原先学界公认的东汉晚期提前了约1900年。
2014年10月,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约翰•朗教授及其同事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新发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研究员参与了该项工作。新的发现揭示了三亿多年前泥盆纪一种披盔戴甲鱼类的“私密生活”,证明体内受精的生殖方式比过去所认为的起源更早,可以追溯到目前所知最原始的有颌脊椎动物类群之中。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侯素宽博士和邓涛研究员报道了甘肃省临夏盆地发现的弓颌猪属一新种,并对弓颌猪属的系统发育位置进行了讨论,该研究成果最近发表在《动物分类学》(Zootaxa)在线杂志上。
近期《美国科学院院刊》发布了《早白垩世七鳃鳗幼体化石的发现揭示其三阶段的生命周期》一文。这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张弥曼等研究人员的最新成果。七鳃鳗和盲鳗是仅存的无颌类脊椎动物。地质历史上,无颌类在古生代曾经十分繁盛,后来被有颌类代替,它们是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重要阶段。七鳃鳗从遥远的古生代繁衍至今,为科学家还原早期脊椎动物的演化历史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另外,七鳃鳗还是个体发育史中存在“变...
2014年9月28日-10月3日,在阿根廷举办了第四届国际古生物学大会。期间(9月30日)召开的国际古生物协会会员大会上,周忠和研究员当选新一届的国际古生物协会主席,任期四年(2014-2018)。2010-2014年他曾担任该组织的副主席。
2014年9月,《历史生物学》(Historical 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蒋顺兴、汪筱林等对一具有长尾的蛙嘴翼龙的最新研究成果。新的蛙嘴翼龙化石产自河北青龙木头凳,属于晚侏罗世的燕辽生物群。这一标本是世界上第二件已经报道的长尾蛙嘴翼龙类,也是第一件具有加长的尾椎关节突的标本。这一特征代表了翼龙演化中较为原始的特征,为厘定蛙嘴翼龙类的系统位置以及探讨翼龙的演化...
“半月形腕骨”是支持鸟类恐龙起源假说的重要证据,但来自鸟类胚胎发育的信息和化石证据存在冲突,导致对兽脚类恐龙和鸟类“半月形腕骨”的同源性存在不同的解释。在最近出版的《自然》子刊《科学报告》在线杂志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韩凤禄和赵祺发表了题为Homologies and homeotic transformation of the theropod “semilunate” c...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