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古生物学 >>>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古生物学 无脊椎动物相关记录171条 . 查询时间(0.193 秒)
2015年11月26日下午,第五期“杨钟健-裴文中”学术讲坛邀请到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沈树忠研究员担任主讲嘉宾,为大家揭示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的原因。
早始新世的湖北江汉鱼(Jianghanichthys hubeiensis)在发现之初被归入鲤科纹唇鱼属(Osteochilus),在稍后的重新研究中由同一作者立为新属——江汉鱼属,但是科级分类未定。时隔二十余载,尽管湖北江汉鱼化石时有发现,但是其系统归属一直悬而未决。
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第15次学术年会暨中国第四纪古人类-旧石器专业委员会第6次年会将于2016年8月上旬在黑龙江省大庆市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大庆市人民政府主办,大庆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大庆博物馆承办。
2015年10月5日傍晚,坐落在曼哈顿纽约中央公园西侧、古色古香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被秋高气爽的几缕夕阳,抹上一笔淡淡的橙黄色。和往常熙熙攘攘、穿着随便的游客相反,一群群身着正装的客人,鱼贯穿过博物馆内弯弯曲曲的展厅过道,汇集到博物馆一楼著名的密尔斯坦因海洋生命大厅(Milstein Hall of Ocean Life)。...
2015年8月22日,在线出版的《系统古生物学》(Journal of Systematic Paleontology)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王敏、胡晗以及得克萨斯大学的李志恒报道了早白垩世一反鸟类新属种,并讨论了鸟类头骨的早期演化,首次发现有利于鸟类取食活动的头骨特征在鸟类演化初期就已经出现。 新标本命名为大平房翼鸟(Pterygornis dapingfangensis),...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于2015年8月10日-14日在辽宁沈阳顺利召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积极参加了本次学术年会。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邓涛研究员主持了大会报告会,同号文、汪筱林和王原研究员在分会场主持了部分报告会,邓涛、汪筱林、同号文、王原、王强、徐光辉和王世骐均在会上做了精彩的报告。
2015年8月3日上午,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学专业培训班开班仪式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举行。本届培训班由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承办,主要面向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级博物馆、高校、研究院(所)等相关专业机构。经遴选,共有近80名从事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学研究、教学、技术、管理、遗产保护和科普工作的青年学者成为本届培训班学员。
松滋,作为阿喀琉斯基猴发现地闻名海内外。2015年7月3日,好消息再度传来,该市发现一处规模较大、保存较好的食草脊椎动物化石坑。这也是松滋乃至荆州首次发现食草脊椎动物化石。这处化石坑位于松滋市刘家场镇,葛洲坝松滋水泥有限公司月峰山采石场内,面积超过150平方米。据采石场工人介绍,2015年6月29日前后,工人们在施工时发现了部分动物头骨化石。
2015年5月29日,“ArtyBright创新教育综合课程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战略合作启动仪式暨中国古动物馆‘飞向蓝天的恐龙’化石特展揭幕仪式”在中国古动物馆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北京合众美华教育投资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地质出版社和上海睿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协办。
志留系/泥盆系界线(SDB),即志留纪的顶界、泥盆纪的底界,已由国际SDB工作组经过长达14年的研究后于1972年提出了关于SDB问题的最终报告,并得到了国际地层委员会的批准、国际地科联的承认,确定以捷克巴兰德(Barrandian)地区Suchomasty附近的Klonk剖面为界线层型,并以笔石Monograptus uniformis、三叶虫Warburgella rugulosa rugul...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王世骐及其合作者最近研究了原互棱齿象的两个种,托氏原互棱齿象(Protanacus tobieni)和短吻原互棱齿象(Protanancus brevirostris),为原互棱齿象属中较为原始的种类,前者发现于宁夏同心和甘肃秦安,距今约1600万年,后者发现于甘肃广河,距今约1800万年,发现原互棱齿象和铲齿象之间存在竞争和取代关系。国际刊物《古脊椎动物...
中国科学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王世骐副研究员及其合作者最近研究了原互棱齿象的两个种,托氏原互棱齿象(Protanacus tobieni)和短吻原互棱齿象(Protanancus brevirostris),为原互棱齿象属中较为原始的种类,前者发现于宁夏同心和甘肃秦安,距今约1600万年,后者发现于甘肃广河,距今约1800万年,发现原互棱齿象和铲齿象之间存在竞争和取代关系。国际刊物《古脊椎动物...
据最新一期的《古脊椎动物学报》报道,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人员在贵州盘县三叠纪地层中发现近鲱形类(Halecomorphi)预言鱼目(Ionoscopiformes)新属种化石,命名为奇异盘县鱼(Panxianichthys imparilis)。该发现代表了预言鱼目最原始的属种,为研究近鲱形类的早期演化和生物地理提供了重要信息。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侯素宽博士最近在国际刊物《动物分类学》(Zootaxa)上发表了在甘肃省临夏盆地晚中新世地层中发现的一个真角鹿新种——大真角鹿(Euprox grandis),为目前已知个体最大的麂类动物,其年龄距今约800万年前。真角鹿最初由斯特林(Stehlin)根据发现于德国斯坦海姆(Steinheim)地点的鹿化石所命名。在中国也报道了这个属的一些种,但均为一些脱落的鹿...
在2015年1月19日在线出版的《系统古生物学》(Journal of Systematic Paleontology)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王敏和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刘迪发表了题为《华夏鸟科分类讨论》(Taxonomical reappraisal of Cathayornithidae (Aves: Enantiornithines))的文章,对有关华夏鸟类的属种有效性和分类位置...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