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星系与宇宙学 >>> 星系动力学 星系天文学 运动宇宙学 星系际物质 大爆炸宇宙论 星系形成与演化 宇宙大尺度结构起源与演化 星系与宇宙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星系与宇宙学 望远镜相关记录73条 . 查询时间(0.125 秒)
紫金山天文台联合法国斯特拉斯堡天文台、浙江大学等单位系统研究了中国空间站工程巡天望远镜(CSST)对于本星系群矮星系的探测能力,结果表明CSST将极大拓展近邻矮星系的搜寻概率。该科研成果于2023年9月6日在线发表在天文期刊《皇家天文学会月刊》(MNRAS)。
星系演化中一个长期困扰着人们的问题是星系如何源源不断地获得气体来补充其持续的恒星形成对气体的消耗,维持星系演化进程。宇宙学理论模型认为宇宙中的热气体自然冷却会给星系带来新的冷气体,并预言这种吸积分两种,由周边热气体晕直接冷却产生的热吸积,和沿着宇宙纤维大尺度结构流向星系的冷吸积。这些冷气体可以通过中性氢21厘米谱线观测到。但纤维结构中的中性氢气含量很低(约0.1%),仅有1016 cm-2的柱密度...
红外暗云是一种超低温(绝对零度以上10-30度)、冷暗致密的星际物质聚合体,是恒星形成和星际化学演化的主要场所,包含了这些过程的最重要原初状态信息。与此相关的许多重要前沿问题一直是国际学术领域关注的热点,特别是大质量恒星形成区域的化学演化时标及其与大质量恒星形成的关系,至今依然没有结论。
日本卡夫利宇宙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利用斯巴鲁望远镜,寻找了恒星和星系诞生前宇宙中形成的黑洞。相关论文近日刊登于《物理评论快报》。这些原始黑洞(PBH)可以解释全部或部分暗物质,甚至一些引力波信号,并为我们星系和其他星系的中心发现的超大质量黑洞播下种子。它们还可以在重元素的合成中发挥作用,当其与中子星碰撞并摧毁时,释放出富含中子的物质。
一项由中、美、法、德等8国学者共同参与的国际研究揭示了宇宙中神秘的“巨无霸气泡”莱曼-阿尔法气团从何而来。这项研究对了解包括银河系在内的众多星系如何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所谓莱曼-阿尔法气团,是一种巨大的气体云。它们像漂浮在宇宙中的巨型肥皂泡,其中充满了气体。这些“巨无霸气泡”体积是银河系的数倍,它们距离地球非常遥远,亮度却可达到太阳的几十亿倍。这些气体云里蕴藏着星系形成与消亡的重要信息。近年来,天文...
现代的标准冷暗物质宇宙学认为,宇宙的结构是等级成团式的——星系与星系之间在引力作用下慢慢聚集起来,逐渐形成更大尺度的结构。因此,在我们的宇宙中,星系与星系之间成群结队是十分常见的。我们的银河系就位于一个被称为本星系群的星系群中。由于宇宙非常空旷,在一般的星系群之中,成员星系之间的距离远大于星系自身的尺度。然而有一类星系群却非常特殊,它们的成员星系紧密地靠在一起,这样的星系群被称作致密星系群。历史上...
星系是宇宙中的基本结构单元。在由基本宇宙学参数决定的宇宙整体演化基础上,星系自身也经历着复杂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其中,星系和星系之间的并合是星系演化过程中所经历的复杂途径之一。近日,综合使用国际合作的斯隆数字巡天(SDSS)和我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光谱巡天的观测数据,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沈世银领导的科研团组首次精确地测量了一批近距离星系对的二元光度函数,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本地宇宙中星系...
近日,中欧射电天文学家在巨型旋涡星系NGC 5252的星系盘附近惊奇地发现了另一颗伴有显著射电喷流的超大质量黑洞。目前该成果已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报》上,新疆天文台是第一完成单位。
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这张最新“超深空”图像中蕴含了大量的星系,聚焦一小块天域进行的系列观察揭示了遥远宇宙的雄伟壮丽。“哈勃”通过聚焦Abell星团S1063拍摄了这张照片,图像中居中的亮团质量相当于太阳的1亿万倍,包含了数百个星系。该星团距离地球约40亿光年,其巨大的引力使“哈勃”甚至能窥探到宇宙的更深处,因为引力将其背后星系发出的光变形及放大。
据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官网消息,天文学家借助哈勃太空望远镜发现,宇宙的膨胀速度分别超过预期的5%和9%。他们表示,这一研究成果或有助于揭开笼罩在暗能量、暗物质及暗辐射头上的“面纱”。
LSST预计在2022年投入使用,其观测视野宽度是目前现役的和正在建造的任何一个巡天望远镜的十倍以上。 腾讯太空讯 暗能量学说是当今对宇宙膨胀现象最为流行的一种解释,这个学说认为暗能量正在加速宇宙的膨胀,并将宇宙撕裂。持该学说的慕拉亚玛是东京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兼职教授,他说,“我们现在提出的问题是:宇宙将走向何方?它会在某个时间点被完全撕裂吗?宇宙会结束吗?还是将永远存在?” “研究这...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2015年3月19日在兴隆观测站宣布,使用中国自主创新研制的郭守敬望远镜(即“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英文简称LAMOST),中外科学家取得一批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党委书记、LAMOST运行和发展中心主任赵刚研究员表示,近期有两项代表性成果发表。一项是找到两颗大气中金属丰度不足太阳万分之一的恒星,“贫金属恒星曾是最初照亮宇宙的天体,有‘宇宙化石’之称,研...
新疆天文台活动星系核研究团组利用南山25米射电望远镜,于2014年元月17-21日、2月8-12日、3月7-9日,分别进行了射电(6厘米)和光学短时标变化(IDV)联测,观测源表从当月的俄罗斯空间VLBI望远镜(RADIOASTRON)观测源中选取。这些观测的目的主要是探测射电和光学IDV变化的相关性、星际闪烁研究、以及结合俄罗斯空间望远镜VLBI观测,来研究这些活动星系核射电核的致密结构和亮温度...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已经有超过二十多万个类星体被发现,其中包括100多颗红移5以上的类星体。这些高红移类星体对于研究星系的形成与演化、早期宇宙以及星系际介质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颗红移高于5的类星体是1998年华裔学者樊晓晖教授等利用美国Apache Point天文台的3.5米望远镜发现的。北京大学吴学兵教授领导的团队在2013年1月利用云南天文台丽江2.4米望远镜发现了我国第一颗红移大于5的类星...
据国外媒体报道,许多科学家认为人类并不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生物,我们已经发现银河系内至少存在十亿颗以上的行星有可能存在生命,只是我们还没有发现地外生命的存在。美国宇航局及其他机构的专家们在7月14日的会议上描述了未来系外行星与地外文明的调查路线图,这是一个寻找宇宙生命的旅程,未来将涉及到多具轨道望远镜计划。麻省理工学院行星科学和物理学教授萨拉·西格认为不久的将来人们可以指着一颗恒星说,那里有一颗与地...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