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星系与宇宙学 >>> 星系动力学 星系天文学 运动宇宙学 星系际物质 大爆炸宇宙论 星系形成与演化 宇宙大尺度结构起源与演化 星系与宇宙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星系与宇宙学 超大质量相关记录15条 . 查询时间(0.203 秒)
2022年5月27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安涛研究员牵头的研究团队利用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技术(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 VLBI)对一个即将并合的双黑洞候选体SDSS J143016.05+230344.4(以下简称J1430+2303)进行了首次高分辨率成像观测,研究了该天体并合前的射电结构和辐射状态,对今后对比研究双黑洞合并前后的辐射和动力学特征提供了...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与清华大学和亚利桑那大学等组成的合作团队,利用同一区域多个类星体光谱中记录的同一红移莱曼阿尔法(Lya)吸收群探测方法,并基于近红外Ks宽带和H2S(1)窄带深度图像观测,成功遴选并证认出两个z=2.24处的很可能孕育着原星系团的超大质量的致密结构BOSS1244和BOSS1542。
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小组在最新一期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上撰文,提出超大质量黑洞可由暗物质形成的新机制——超大质量黑洞可由位于星系中央稠密区域的暗物质直接形成,而非传统认为的那样由普通物质形成。这一研究结果对揭示超大质量黑洞的形成原因,以及早期宇宙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超大质量黑洞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这是当今星系演化研究领域最大的谜团之一。科学家此前已观察到宇宙大爆炸后8亿年就已形成的超大质量黑洞,但它...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2021年1月20日报道,英国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宇宙中可能存在一种“巨大黑洞”(stupendously large black holes),比位于星系中央的“超大质量黑洞”(SMBHs)还要大。如能证实,将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强大的宇宙学研究工具,加深人们对暗物质以及早期宇宙的理解。现有观点普遍认为,超大质量黑洞在宿主星系内形成,通过吞食周围恒星和气体,或与其他黑洞合并而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学系活动星系团队探测到星系中的电离气体对星系中心辐射作出响应过程中所显示的关键性突变信号,该信号可用于测定星系中电离气体的密度。论文于2021年1月11日发表在天文学领域知名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学系活动星系团队探测到星系中的电离气体对星系中心辐射作出响应过程中所显示的关键性突变信号,该信号可用于测定星系中电离气体的密度。论文于2021年1月11日发表在天文学领域知名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
德国天文学家发表最新研究称,他们首次在名为“NGC 6240”的星系中央发现了3个超大质量黑洞。该星系距地球约3亿光年,这些黑洞彼此相邻。研究人员表示,这一发现为理解宇宙中最大星系如何形成提供了新思路。科学家认为,宇宙中大多数大星系(拥有数千亿颗恒星的星系)中央都有一个超大质量黑洞,据信这些黑洞的质量为太阳质量的数亿倍。但NGC 6240由于“外形”独特而有点与众不同。科学家一直认为它由两个较小星...
2016年10月17日从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获悉,中欧射电天文学家近日在巨型旋涡星系NGC 5252的星系盘附近发现了另一颗伴有显著射电喷流的超大质量黑洞。相关成果发表于《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报》。发现这类双黑洞系统,将有助于天文学家探索巨型星系和黑洞形成之谜。
近日,中欧射电天文学家在巨型旋涡星系NGC 5252的星系盘附近惊奇地发现了另一颗伴有显著射电喷流的超大质量黑洞。目前该成果已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报》上,新疆天文台是第一完成单位。
根据广义相对论预言,转动的质量会对周围时空产生拖拽,这一预言根据发现者的姓名被称作“兰斯-蒂林效应”。产生的时空拖拽将会对转动质量周围的天体运动产生影响。在我们太阳系内,已经开展了一些实验来检验广义相对论效应。实际上,有一个更好的实验室来检验广义相对论,那就是位于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这个黑洞质量约为400万太阳质量。近日我台副研究员韩文标的理论工作显示,黑洞的自转进动产生的时空拖拽效应,使得...
日前,一个包括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丝绸之路”项目组博士后李硕在内的由中国和德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在普通星系中发现了互相绕转的超大质量双黑洞。这是首次在普通星系中发现的超大质量双黑洞。这对隐匿的双黑洞之所以能够被发现是因为它们最近潮汐撕裂了一颗恒星,而欧洲空间局(ESA)的XMM-Newton X-射线卫星当时恰巧正对准它们所在的方向进行观测而目睹了这一事件。该发现利用国家天文台计算天体物理重...
由北京大学刘富坤教授(主席)、美国航天局天体物理学科学部副主任J. Centrella博士(共同主席)、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高级研究员S. Komossa博士(共同主席)、德国海德堡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R. Spurzem教授(共同主席)、德国马普学会爱因斯坦研究所科学院士B. Schutz教授、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R. Ekers教授、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D. N. Manch...
北京时间2010年8月2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通过对宇宙早期大质量星系碰撞模型的研究,天文学家日前解开了宇宙形成初期超大质量黑洞的形成之谜。
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报道,美国科学家近日研究发现,宇宙最早期的超大黑洞极有可能诞生于一个个“蚕茧”状的超大质量恒星外壳之中,它们在星体“蚕茧”内部形成、长大并成熟。
据每日科学网站报道,通过集中全世界最先进天文望远镜的观测力量,天文学家确定宇宙中一个超能伽马暴爆发起源于一个星系中心超大质量的黑洞附近。这一发现能够为揭开宇宙无数星系中心高能“引擎”的神秘工作原理提供重要的新信息。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