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植物保护学 >>> 植物检疫学 植物免疫学 植物病理学 植物药理学 农业昆虫学 植物病毒学 植物病虫害测报学 抗病虫害育种 有害生物化学防治 有害生物生物防治 有害生物综合防治 杂草防治 鸟兽、鼠害防治 植物保护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植物保护学 网络相关记录24条 . 查询时间(0.504 秒)
2024年1月24日,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发布2024.EN-8542号文件,发布植物有害生物监测网络2023年年度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一种基于全卷积神经网络的香蕉枯萎病遥感快速检测方法,包括对遥感区域进行路径规划,让无人机按照设定的路径规划飞行拍摄,获取遥感区域的遥感图像;将获得的遥感图像输入到神经网络进行病害判别,判别后返还出检测图像结果,将检测出的疑似患病区域在图像上标注显示,并返还拍摄该遥感图像时的GPS经纬度坐标位置;根据返还的GPS经纬度坐标位置,种植人员实地对疑似患病区域进行重点检测,直至所有疑似区域全部检测完毕;本...
2023年6月22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神农实验室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学等单位合作研究,通过单细胞测序在全球首次绘制了植物根尖应答病原菌侵染的高分辨率细胞图谱,阐明了玉米根尖主要细胞类型对镰孢菌侵染根系的应答机制和关键基因调控模块;首次发现了病原菌识别玉米根尖起始侵染而根尖顶端分生组织(RAM)对病原菌免疫的现象,并部分回答了这一科学问题;创新性构建了玉米根尖...
细菌性病害在亚洲、非洲香蕉生产国扩散传播、危害日益严重,基于此,2022年11月29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热带水果网络组织TFNet、马来西亚农业发展研究院MARDI在线举办香蕉细菌性病害学术研讨会(workshop on Management of bacterial diseases of banana),来自乌干达、印度尼西亚、中国、菲律宾、澳大利亚、印度和马来...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生命科学研究进展报告(六)。报告时间:2022年11月2日(周三)下午14:00-16:00。报告地点:生命科学研究中心大报告厅。报告题目:水稻寒害感知网络与设计潜力。报告人:种康,院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书记/副所长。
基因组生物学及其未来发展论坛:水稻抗病网络及其在亚种间的差别驯化(2022年9月25日14:00)。
基因组生物学及其未来发展论坛(网络报告):小麦感条锈病基因鉴定及其利用(时间:2022年7月15日15:00)。
2021年12月2日,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常明教授在《Trends in Plant Science》在线发表了题为“PTI and ETI: Convergent Pathways with Diverse Elicitors”的热点综述论文。该论文对植物免疫信号传递网络,尤其是关于PTI、ETI两类植物免疫反应的交互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与评论。
植物分子遗传学讲座(网络报告):柑橘无性繁殖与体细胞变异(时间:2021年7月23日15:00)。
【目的】水稻纹枯病是影响水稻生产的三大病害之一。研究卷积神经网络对水稻纹枯病的自动识别,弥补人工识别的不足,对预防和准确识别水稻蚊枯病类型有着重要意义。【方法】以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水稻纹枯病识别,并与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识别方法进行对比。【结果】卷积神经网络识别率达到97%,优于支持向量机的95%。【结论】卷积神经网络运用于水稻纹枯病识别是可行的,弥补了人工识别的不足。此算法训练的模型有着较好的识别性能...
据中国农科院最新消息,该院资划所微生物资源收集、保藏与发掘利用团队与美国康奈尔大学合作,将细菌致病蛋白组学研究从单一水平推进到整体和系统水平,从根本上揭开了农作物病原细菌致病网络。相关成果相继发表于《分子植物病理学(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及最新一期《细胞·通讯(Cell Reports)》上。
2017年4月23至5月4日,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BGCI)第六届东南亚植物园网络(SEABGN)会议暨特殊物种迁地保护技术培训在越南Bidoup-Nui Ba 国家公园成功举办,40多位植物园代表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大陆代表团来自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中科院昆明植物园和海花岛植物园共六位。 在为期10天的时间里,来自马来西亚Penang植物园的Saw Leng Gua...
大豆是重要的粮油作物,但其产量和品质受到食叶性害虫的严重影响。总结归纳了近10年来大豆抗虫分子遗传研究的成果,包括抗虫QTL定位、优异等位基因及载体材料发掘、优异杂交组合预测、抗虫相关基因鉴定及大豆与食叶性害虫交互调控基因网络分析等,并讨论了大豆抗虫研究面临的挑战和发展。
森林碎片化严重威胁生态系统的健康,导致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降低。鼠类和森林种子是一类重要的互作网络,在生物多样性维持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关森林斑块大小及演替阶段对鼠类—种子互作网络的影响的报道较少。本研究以都江堰地区亚热带森林鼠类—种子互作系统为例, 选取15个不同大小和演替阶段的森林斑块,结合红外相机监测和种子标记,通过监测鼠类与种子的互作过程,分析了斑块大小和演替阶段...
利用羧甲基纤维素钠和甘油为主要原料配制的水溶性胶黏着剂制作3种颜色粘板,在露天菜地的同一处地点进行田间蓟马诱捕测试。将测试结果作为BP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样本与预测样本进行建模分析,结果表明,黏合剂中诱虫物质的添加因素对葱蓟马田间诱捕量的影响权重最大,蓝色大型粘板诱捕蓟马效果最好,模型对预测样本的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基本吻合。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