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土壤学 >>> 土壤耕作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土壤耕作学 土壤相关记录137条 . 查询时间(0.237 秒)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水稻与水生蔬菜机械化生产技术与装备团队张国忠教授课题组研究成果以“Microscopic Deformation and Fragmentation Energy Consum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ils with Various Moisture Contents Using Discrete Element Method”为题在土壤科学和...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耕地质量保育团队揭示了在土壤压实环境下,大豆高产品种的培育选择了根系性状能力更强的品种,提升了地下根系对土壤压实的抵抗力和恢复力,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土壤与耕作研究(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上。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专利:一种水土保持灌溉装置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专利:一种旋松一体耕作机具。
耕作栽培研究室,研究方向:1、重点开展高效农作制、保护性耕作、抗逆高产稳产栽培技术、作物优质高产栽培、农机农艺融合等领域研究。2、在木薯栽培方面重点开展种茎设施化贮藏技术、农艺农机配套技术、高效间套作/轮作模式研究。3、优质高产多抗芝麻新品种筛选、芝麻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试验与示范、芝麻高效高产轻简化栽培技术试验与示范、芝麻病虫害发生规律调研及综合防控技术试验与示范等研究。
近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木薯研究中心在木薯玉米间套作对土壤养分及微生物多样性影响方面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该研究系统地阐释了共生期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和玉米(Zea mays L.)间套作模式下微生物多样性与土壤养分的互作机制,并发现了间套作显著改变土壤细菌群落组成提升土壤养分的机理,为木薯间套作模式改善微生物多样性及功能、提升土壤养分方面提...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专利:一种利用秸秆的砂质耕地土体构建方法。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专利:一种土壤耕作层扩容方法。
吕丰娟,女,山东泰安人,1984年12月生,博士,副研究员,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与技术带头人(青年人才),国家公派访问学者。2013年6月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7月进入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工作,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在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作为国家公派访问学者进行为期一年的交流学习。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培养项目、江西省重...
邱才飞,男,1976年6月生,农学硕士,研究员,1995年7月毕业于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农学专业,获学士学位;2008年7月毕业于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专业,获硕士学位。1999年至今,在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从事作物栽培与耕作、红壤改良与利用、生态农业等研究,主持和骨干参加国家及省级科研项目30余项,授权国家专利7项,获软件著作权5个,制定江西省地方标准13项,发...
陈先茂,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从事红壤改良、耕作栽培、农业生态等方面的农业科研与科技服务等工作,先后主持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及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3项、省科技支撑计划等省部级课题5项,作为骨干参与完成国家及省部级项目30余项。完成的成果先后获各类科技成果奖10余项次(一级证书),其中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
农业部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于2011年经农业部批准成立。重点实验室以我国优势农产品分布区为重点研究区域,建立我国耕地保育研究和应用网络平台,系统研究我国农业土壤的物质循环过程、肥力演变规律、土壤退化机制等应用基础理论,研发土壤退化防治、障碍消减、有机培肥、地力提升和保持等农业技术和产品,提出相关建设(工程)的技术标准、技术规程和管理规范的建议,并进行推广(示范)应用,从土壤学的角度为解决我国的粮食安...
新疆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农业节水研究所单娜娜研究员,主要从事土地利用、耕地保护研究。担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地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入选“自治区现代农牧业科研骨干人才培养”人选。
新疆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农业节水研究所耕作与土壤环境团队,团队主要围绕农业光、温、土、肥、水等资源高效利用,开展作物高产栽培、耕作、土壤养分与环境等方面研究。成员共10人,其中在编6人(正高3人,副高、中级、初级各1人)、所聘1人、研究生3人;50岁以上2人、30-40岁4人、30岁以下4人。
农业土壤活性氮 (Nr:NH3/NO/N2O) 气体排放及其大气再沉降过程是全球氮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大气环境的重要活性物质。随着中国农业氮肥大量施用,活性氮排放已成为土壤氮素损失的重要途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2006年所确定的氮肥施用导致的NH3排放系数的全球缺省值为10%,稻田和旱地的N2O排放系数的缺省值分别为0.4%和1%。由于我国农田土壤Nr排放时空差异较大...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