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土壤学 >>> 土壤耕作学 >>>
搜索结果: 1-14 共查到土壤耕作学 保护性耕作相关记录14条 . 查询时间(0.104 秒)
为贯彻落实中央有关保护性耕作工作部署、加快推进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2023年10月26日下午, “保护性耕作技术与装备研讨会”,于2023中国国际农机展期间在湖北省武汉市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保护性耕作专业委员会、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保护性耕作研究院、农业农村部保护性耕作研究中心、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共同主办,多所农业院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各省市试验站管理人员、相关企业代表及用户代...
保护性耕作相较于传统性耕作可以提高4%-6%的作物产量、增加7%-45%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12.1%-70%的风蚀和40.9%-80%的水蚀以及200公斤/公顷的CO2排放量,并且能节省35.6%-44.4%的种植成本。根据美国环保技术信息中心(CTIC)的定义,秸秆覆盖度(MRC)值低于15%的耕作方法被定义为精耕细作(IT),MRC值为15%-30%的耕作方法被定义为少耕(RT),而MRC...
2022年11月24日,中国工程院战略研究与咨询项目“中国保护性耕作发展战略研究”启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广州召开。汪懋华、罗锡文、陈温福、陈学庚、张福锁、赵春江、张佳宝和周卫8位院士,中国工程院一局左家和副局长、农业学部办公室同志,农业农村部农机化司科技推广处、农业机械化总站有关领导和项目组成员共计5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罗锡文院士主持。
微生物残体稳定性较高,对土壤有机碳(SOC)的长期固存具有重要作用。氨基糖的主要来源是真菌和细菌且在土壤中很稳定。氨基糖对秸秆还田和耕作方式响应很明显,不同作物还田对氨基糖的影响也不一致。中科院东北地理所黑土有机碳与保护性耕作学科组科研人员依托吉林省德惠市始建于2001年的保护性耕作长期定位实验开展了相关研究,包含5个处理:免耕玉米-大豆轮作(NTCS)、秋翻玉米-大豆轮作(MPCS)、免耕玉米连...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草地土壤健康评价与功能提升研究创新团队联合比利时根特大学环境学院和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植物科学学院,共同开展了长达21年不同耕作措施下作物-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互作效应的研究,揭示了长期保护性耕作促进作物生长的微生物学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与土壤(Plant and Soil)》上。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田分子生态学科组和黑土有机碳与保护性耕作学科组,对免耕(NT)、少耕(RT)和传统耕作(MP)处理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装配过程和分子网络结构进行解析,探讨了保护性耕作下黑土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演替及发生机制对土壤质量和作物生产力的影响。
为了阻止土壤地力的急速下降,维持黑土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性耕作已成为改善黑土质量的一项重要实用农业技术。尽管保护性耕作能够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物理、化学及生物性状等,但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农民中的推广进度极为缓慢。这主要是由于保护性耕作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机制不清楚。保护性耕作能否维持稳定的较高的作物产量?其影响途径又有哪些?
保护性耕作对于培肥地力、保障粮食安全、缓解气候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搜集了1980~2012年8月有关中国农田保护性耕作的157个试验点的303对田间定位试验数据,采用Meta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保护性耕作下我国农田耕层土壤(旱地0~20cm,水田0~15cm)有机碳(SOC)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CT)相比,传统耕作+秸秆还田(CTS)、免耕(NT)和免耕+秸秆还田(NTS)三种保护...
本研究采用移动式风洞仪对北京市保护性耕作下农田土壤风蚀影响进行研究,并得出以下初步结论:(1)六种地块下土壤风蚀量以裸露翻旋地最高,种植越冬覆盖作物能显著降低土壤风蚀量;不同免耕播种机和秸秆处理方式下,风蚀量区别主要在于播种机,以迪尔风蚀量最低,农哈哈机型最高;四种耕作方式下土壤风蚀量以旋耕地最高,翻耕地比旋耕地降低80.81%,重耙和免耕地风蚀量分别比旋耕地降低95.35%和97.71%;冬小麦...
 2009年3月5日,由中国作物学会主办、作科所承办的“保护性耕作下农机农艺结合的技术关键学术讨论会”在河北省深泽县召开,会议主题为“推进农机农艺结合,做好保护性耕作研究,实现农田节能减排”。中国作物学会路明理事长,农业部农机化司科教处刘云泽处长、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张卫建教授,以及河北、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苏、安徽、湖北等地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对黄土高原西部旱农区耕层土壤肥力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可以显著提高 0—5和5—10 cm土层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和3种水解酶活性; 10—30 cm 土层仅提高了有机质、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对其余各养分含量和水解酶活性并无明显影响。免耕降低了0—5、5—10和10—3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但对过氧化氢酶活性有明显促进作用...
为研究稻田冬季保护性耕作对土壤酶活性以及对水稻品质的影响,本试验设计了5个不同种植模式,即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种植马铃薯(T1)、免耕直播黑麦草处理(T2)、免耕直播油菜处理(T3)、免耕直播燕麦草处理(T4)以及空闲(CK),以杂交组合国稻-6号为材料。研究结果表明:(1)比之对照(CK),T1、T2和T3处理均可显著提高其土壤蛋白酶、中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以及转化酶活性,尤其是T1处理,其土壤...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