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数学地质学 地质力学 动力地质学 矿物学 矿床学与矿相学 岩石学 岩土力学 沉积学 古地理学 古生物学 地层学与地史学 前寒武纪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 大地构造学 勘查地质学 水文地质学 遥感地质学 区域地质学 火山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煤田地质学 实验地质学 地球化学 地质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地质学 太平洋相关记录62条 . 查询时间(0.194 秒)
2024年4月26日,Nature旗下期刊《npj Climate and Atmospheric Science》(2023年影响因子9.0)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万世明课题组、韩国釜山大学、法国巴黎萨克雷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同济大学、北京大学和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等单位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 。研究团队利用西太平洋海洋沉积矿物学和地球化学风化记录,重建了14万年以来西太平洋岛弧风...
2024年3月12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王法明课题组在副热带南太平洋影响厄尔尼诺(El Nino)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揭示了副热带南太平洋对El Nino海温异常传播方向年代际变化的调制机理,这对丰富ENSO理论有重要意义,目前相关成果发表在Climate Dynamics。
海底扩张驱动洋壳沿太平洋板块边缘俯冲,形成了现今最大的活动板块边缘——环太平洋"火环"。最近的研究揭示,现代太平洋板块起源于中侏罗世古太平洋盆地中部的Izanagi、Farallon和Phoenix板块接壤的三联点处。多期地幔柱事件形成了早期太平洋板块:其中,规模最大的Ontong Java的地幔柱事件在早白垩世末期活动达到高峰,诱发太平洋板块形成速率短期内骤增50%以上。然而,相对于以斑岩铜矿为...
海底扩张驱动洋壳沿太平洋板块边缘俯冲,形成了现今最大的活动板块边缘——环太平洋"火环"。最近的研究揭示,现代太平洋板块起源于中侏罗世古太平洋盆地中部的Izanagi、Farallon和Phoenix板块接壤的三联点处。多期地幔柱事件形成了早期太平洋板块:其中,规模最大的Ontong Java的地幔柱事件在早白垩世末期活动达到高峰,诱发太平洋板块形成速率短期内骤增50%以上。然而,相对于以斑岩铜矿为...
东亚冬季风作为亚洲季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东亚地区气候和环境演变具有重要影响。然而,东亚冬季风气候动力学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并未引起足够的关注。西北太平洋地区凭借着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及其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成为研究全球变化和古季风演化的理想场所。
2022年8月30日,中科院海洋所张国良课题组在国际地学期刊《Geochemistry Geophysics Geosystems》发表了题为“Geochemical and chronological constraints on the origin and mantle source of Early Cretaceous arc volcanism on the Gagua Ridge i...
海洋生物-物理过程的交互作用是当前海洋研究的热点话题,海洋中的浮游植物不仅是被动的受动力过程影响,还可以改变辐射加热的垂直分布,进而影响海温、环流、海水密度和混合层深度等。西北太平洋黑潮延伸体附近的混合层深度在三月份达到最深,形成垂向均一的水体,称为模态水。混合层于四月份迅速变浅,这些垂向均一的水体随东南向的Sverdrup流潜沉到温跃层。模态水能记忆冬季海水特征,可能会在次年冬天重新进入混合层。...
板块构造理论是固体地球科学的基石,虽然它的提出已经超过了50年,但是板块俯冲如何开始-发育-成熟这一关键科学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答。此前研究认为西太平洋伊豆-小笠原-马里亚纳(IBM)俯冲带的形成是地球上自发式起始俯冲的典范,表现为太平洋板块在重力作用下的垂向下沉。
2021年12月6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LTO)研究员王春在团队发现了海洋性大陆海温能够通过激发年代际太平洋-日本遥相关波列(年代际PJ 波列)影响东亚的气候变率,并结合观测、再分析资料以及数值模式试验阐述了相关的物理机制。该研究以博士研究生谢明媚为第一作者、王春在为通讯作者、陈昇博士为合作者发表在Journal of Climate(《气候学报》)上。
西太平洋是一个很特别的地方,是澳大利亚、太平洋和欧亚板块相互作用的地方,很多经典的地质现象都出现在这里,同时是研究俯冲起始机制的重要场所。孙卫东研究员带我们分析了太平洋板块的漂移历史以及太平洋洋脊的展布方向,探讨了太平洋板块转向及特提斯带的洋脊俯冲对东亚地质的影响,阐述了西太平洋板块俯冲起始的机制,提出新特提斯洋闭合是太平洋板块新生代俯冲起始的关键。
2020年8月30日至9月1日,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联合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大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等国内多家海洋科研单位主办,中科院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OMG)承办的2020年“西太平洋俯冲系统与岛礁形成演化”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召开。会议以西太平洋俯冲系统及其引发的一系列地质构造问题为主题,研讨了近年来地球物理探...
2019年8月27-29日,“西太平洋海洋沉积与全球变化青年学术研讨会”在西安顺利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热带气候变化实验室组织承办。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西安)、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中国地调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厦门)、中国海洋大学(青岛)、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南京大学(南京)、中山大学(珠海...
二十世纪地球科学的革命性突破是提出了板块构造理论,起始俯冲是板块构造理论中研究最为薄弱的环节。西太平洋板块于~52 Ma沿伊豆–小笠原–马里亚纳(IBM) 发生起始俯冲,是国际地学界关注的焦点,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委相继启动了MARGINS和GeoPRISMS等研究计划,长期关注和支持IBM相关研究。国际大洋发现计划 (IODP) 及其前身三次部署IBM弧前钻探:1978年DSDP Leg 60,19...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孙新蕾课题组选取了太平洋LLSVP周边作为探索和发现ULVZ分布和结构特征的区域。一方面,太平洋周边地震活动和台站分布比较多,可选择的数据有保障;另一方面,太平洋LLSVP也是ULVZ研究比较多的区域,现有研究揭示,已经在其北部、东北部、南部等边界区域发现了ULVZ的存在(图1)。该课题组主要关注太平洋LLSVP东部ULVZ的分布和特征。因为之前受限于数据和所用方法,这...
2018年9月17-19日,“海洋生物地球化学与西太平洋生物圈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议暨第八届中日韩“海洋生物圈整合研究”(Integrated Marine Biosphere Research, IMBeR)研讨会在我校图书馆报告厅举行。会议由我校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生态系统研究计划(China GLOBEC-IMBeR)和IMBeR区域项目办公室联合主办。来自日本、韩国、泰国、...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