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土壤学 >>> 土壤生态学 土壤物理学 土壤化学 土壤地理学 土壤生物学 土壤耕作学 土壤改良学 土壤肥料学 土壤分类学 土壤调查与评价 土壤学其他学科 农业资源利用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土壤学 生态效应相关记录19条 . 查询时间(0.178 秒)
纳米材料是指三维空间尺度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量级的材料。与传统材料相比,纳米材料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高反应活性、结构特殊、光电性能优越,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催化、能源、医疗健康、农业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研究表明,每年有多达30万吨纳米材料释放到环境中,其中土壤是纳米材料释放主要的汇。土壤微生物组在调节和维持多种土壤功能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被广泛认为是维持土壤健康的关键因素。大...
由细胞裂解、主动分泌产生的大量胞外DNA广泛存在于陆生和水生生态系统中,参与环境-生物以及生物物种间的生态学过程,在物质循环和基因信息传递中发挥重要功能。另一方面,邻苯二甲酸酯(PAEs)类塑化剂等有毒有机物广泛分布于污染环境中,这些有毒有机物往往与胞外DNA共存,并可发生交互作用,进而引起DNA分子形态、结构或构型改变,最终影响其参与的物质循环和基因传递过程。能否从分子尺度来阐明有毒有机物与DN...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二维层状的新型碳纳米材料,具有极其优异的理化特性,在各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国内多个城市相继建立了石墨烯的百千吨级批量化生产线。随着其生产量和使用量的不断增大,石墨烯不可避免地会进入到土壤环境中,进而对土壤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因此研究石墨烯的土壤生态效应对石墨烯的合理使用和后期处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5年12月19日至20日,由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陈洪松研究员主持的973课题“黔桂喀斯特山地水土要素时空变化过程及其生态效应”2015年度进展会议在亚热带生态所召开。该项目首席科学家、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所长邓伟研究员及课题二负责人、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戴尔阜研究员莅临指导,亚热带生态所30余名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亚热带生态所王克林研究员主持,课题负责...
基于土地利用多功能性,以生态服务价值系数为基础,构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生态服务价值修正系数。以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的重庆市云阳县为例,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及景观格局视角定量估算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区土地利用规划生态效应。结果表明:至2020年云阳县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区初步构建一个以"林地为骨架,耕地、园地、草地为补充"的生态系统服务格局;以土地生态功能建设为导向的土地利用规划能够快速提升生态屏障区生态系统...
研究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变异特征,可以揭示人为活动对土壤中重金属积累特征的影响,进而为土壤利用、污染风险评价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选取南京市郊区一处典型的设施蔬菜生产系统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土壤、灌溉用水、肥料、蔬菜等介质中重金属砷(As)、镉(Cd)、铜(Cu)、汞(Hg)、铅(Pb)、锌(Zn)含量,研究了土壤中重金属的空间变异及积累特征,分析了积累产生的原因,讨论了系统中作物的重金属积累效应。结果表...
磺胺类药物(Sulfonamides,SAs)是指具有对氨基苯磺酰胺结构的一类药物。磺胺类抗生素 是人工合成的高效广谱抗菌药,广泛应用于农业、水产、畜牧养殖和人类疾病治疗中,其在环境中的大量 残留带来了潜在的环境风险。此文综述了磺胺类抗生素兽药对土壤环境的生态毒性、土壤中磺胺类兽 药残留的检测,以及在土壤中的吸附转移和降解,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利用1997 ~2005 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 分析了河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以来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规律, 依据R.Costanza 等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方法, 对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8 年来河北农牧 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增加值为56 .6 亿元, 年均增长率为1 .2% 。这说明现行的生...
在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壤Cd的分布特征,并对其富集成因进行探讨,初步评价 了生态效应。结果显示: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壤Cd主要富集于沿江一带和城市区;冲积层物质所带的Cd是沿江富集的主要原因,工业 降尘等人类活动是Cd富集的另一重要来源;农作物中Cd的含量与土壤中Cd的含量没有明显相关性,而与土壤pH值相关性显著; 不同作物对Cd的吸收能力显著不同。 ...
田间试验研究不同覆盖材料土壤生态效应与玉米增产效应结果表明,小麦秸秆、地膜、高粱秆蔗片和纸板 覆盖均有显著保水作用及明显水分表聚现象,即0~10cm 表层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下层土壤,地膜覆盖兼有显著增温效应,而小麦秸秆、高粱秆蔗片和纸板覆盖土壤温度却明显低于对照。除纸板外其他覆盖材料均不同程度增加0~20cm 土层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且以秸秆覆盖增幅最大。各覆盖处理均显著增加玉米株高、...
长期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旱地玉米秸秆还田秋施肥具有显著增产效果,10年累计玉米籽粒增产 12.10~ 17.27t/hm2, 增幅达25.59%~36.52%;玉米秸秆增加5.9~13.3 t/hm2,为秸秆还田ttt~,了充足的有机肥源。秸秆还田秋施肥可起到秋保春墒的作用,苗全苗壮,养分充分得到有效利用,且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繁殖,促进秸秆等有机物料腐解,对提高矿质营养元素有效性,改善土壤理化性...
论述了秸秆还田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培肥地力、促进作物生长发育等对土壤的改良作用,指出了不同秸秆还田方式的生态效 应差异显著,有时表现为负效应
地膜覆盖栽培是人为控制土壤温度、水分、养分、耕层结构、微生物等综合技术的一项农田生态系统工程学。作者综述了覆膜栽培大豆条件下由温度、水分、通透性、pH值、微生物、根系空间分布、土壤肥力诸因素构成的土壤生态效应及其在提高作物产量中的应用前景。
1999年在云南高原坡耕地红壤上进行了地表覆盖及等高线种植玉米试验。结果表明,玉米苗期,裸地等高线种植对提升坡地红壤土温有明显作用,盖膜有好的增温效果。采用覆膜等高线种植措施有明显的调节水分功能,使坡耕地红壤水分含量变幅较小,起到了防旱防涝的作用,但雨水多时保水效果差,加剧坡耕地红壤的水分流失。采用盖草及结合翻耕、免耕等保护性措施,并未明显导致低土温,且有利于蓄积降水,气候持续干旱时也有好的保水作...
本课题结合当前国内外土壤研究的热点,以天津市广泛分布的主要农垦类型——盐化湿潮土为研究对象,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角度、动态分析了盐碱荒地资源农垦过程中的生态效应。本课题在分析天津市土壤农垦生态效应、天津市土壤微量元素总体变化特征的基础上,选择选取土壤特征一致、受农业及其它非农业因素影响很小的宁河潘庄和宝坻黄庄的轻度氯化物型盐化湿潮土土壤分别作为旱田采样地点和水田采样地点,重点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和不同...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