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动力地质学 >>>
搜索结果: 1-7 共查到动力地质学 上地幔P相关记录7条 . 查询时间(0.151 秒)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特任教授邓正宾与多位国际学者合作,实现了钛稳定同位素组成的超高精度测量方法,应用刻画了地球形成早期到现代的地幔来源火成岩的钛同位素记录,揭示了地球地幔的运转模式是呈阶段性演变的以及现代板块构造体制下接近全地幔对流的模式只是地球演化近期的过渡状态。2023年7月26日,相关研究成果以Earth’s evolving geodynamic regime recorde...
板块构造运动是现今地球上已知的独有的构造形式,而其他类地行星以及早期地球出现了盖层对流模式。如何启动板块构造是地球科学领域里需要得到解决的问题之一,其中最大的困难在于较小的驱动力和较大的岩石圈强度这一对矛盾的调和。传统的板块俯冲模型往往需要引入运动学边界条件,或者预设薄弱带,或采用显著低于实验值的岩石强度,这些模型都无法解释最初的板块俯冲的启动。因此,探究如何从均一盖层自洽地形成板块构造成为了地球...
华北克拉通从稳定到破坏的演化过程是地球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地球介质的各向异性记录了构造块体现今及构造历史时期地球动力学过程的重要信息,但传统的方法仅用剪切波分裂研究获得的各向异性结构存在着垂向分辨率较差的问题。利用P波各向异性层析成像不仅可以得到地球深部速度分布,而且能获得有深度分辨率的各向异性结构分布。
地幔转换带是指地球深部410-km和660-km两个间断面之间的区域,是连接上、下地幔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纽带。对地幔转换带速度结构的认识对于理解地幔如何扮演地球的热-化学引擎,以及俯冲岩石圈与地球深部的相互作用等问题有重要意义。利用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可以给出较大尺度的地球深部速度图像,但由于在地幔转换带中特殊的三重震相的存在,使得地震初至波无法很好地采样地幔转换带区域,造成地幔转换带速度结构存在较大的...
在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挤压作用下,促使深部物质重新分异、调整和运移,并导致了地壳的短缩增厚,而且造成了高原的整体隆升和深部壳、幔物质的侧向流展。基于青藏高原腹地和周边地域地壳与上地幔的成层速度结构,特别是其特异层序的展布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地壳巨厚,但岩石圈却相对较薄;地壳中于深20±5km处存在一低速层,层速度为5.7±0.1km/s,厚度为8±2km;上地幔软流圈顶部深度为110±10km...
2003年4月—2004年9月,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横跨天山布设了由60个观测台站组成的流动宽频带地震台阵。其中,沿奎屯-库车横跨天山的观测剖面共有51个台站,剖面长度近500 km。利用接收函数方法(刘启元等,1996,2005),得到了沿该剖面的接收函数和100 km深度范围内的地壳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与前人的探测结果相比,本文的结果进一步揭示了横跨中国境内天山造山带地...
利用39473条Pn射线的走时资料, 采用地震层析成象方法反演中国大陆上地幔顶部Pn速度结构. 反演结果表明, 中国大陆Pn平均速度为8.0 km/s, 横向速度变化量从??0.30 km/s至+ 0.35 km/s. 速度超过8.2 km/s的地区主要围绕在青藏高原的周边, 如: 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及四川盆地; 速度偏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川滇西部, 山西地堑及渤海湾, 在雷州半岛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