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历史学 >>> 史学史 史学理论 历史文献学 中国通史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现代史 世界通史 亚洲史 非洲史 美洲史 欧洲史 澳洲、大洋洲史 专门史 历史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历史学 清华简相关记录24条 . 查询时间(0.092 秒)
清华简《越公其事》中出现的“游民”一词,将“游民”的产生与活动较为确切地推向了春秋末至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动,春秋末至战国时期产生了大量不事耕作、四处游荡的“游民”,这些“游民”中不仅有许多流动的游士、游侠、工商业者,还有大量流动的无地、少地农民以及一些流浪者、乞讨者、盗贼、倡优等。先秦时期“游民”大量产生最重要的原因是井田制逐渐瓦解后土地私有制的建立与贫富差距的扩大。各国统治者为了在列强兼...
综合传世与出土文献来看,先秦《诗》文本的显著特色在“史”。据《周礼》等传世文献所载,先秦之《诗》是由史官执掌与流传的,故具有史学特质。而从清华简“诗”类文献来看,先秦之《诗》亦具有史学特质,并体现在史料价值、史诗精神、史政意蕴三方面。此外,清华简“诗”类文献还表明,战国时期楚地流传着一种“诗史合流”的《诗》文本,其特点是“依史作诗”“以诗志史”。依此而知,王国维将春秋以降的《诗》分为“诗家之诗”与...
2008年,一批流散香港文物市场的战国竹简入藏清华大学。作为《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八)》中的一篇,《心是谓中》公布之后,迅速引发学界关注。3月1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曹峰在“清华简《心是谓中》的思想价值”讲座中,在整理者研究成果基础之上,对简文文意进行梳理,对其思想作出进一步挖掘。
在当前的夏史研究中,学界主流认为二里头文化确为夏文化,夏是真实存在的王朝。西方学者以记载夏史的材料都产生于西周以后,而将夏代归于神话传说。最近刊布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伍)·厚父》经研究为《尚书》类文献。《书》类文献的祖本一般为史官实录档案,因具有历史教育意义而经典化成为《书》之篇章,通过官学教育流传于后世,后经三晋传入楚地。该篇记载了王与夏贵族厚父对夏史的叙述,包括禹治水成功并建立夏邦,启继任...
清华简八《虞夏商周之治》仅3支简,共104字(含重文1处)。原无篇题,由整理者据文意拟定。该篇多涉上古三代礼乐制度,相关内容可与《墨子·三辩》《韩非子·十过》《淮南子·齐俗训》《仪礼·士冠礼》及《礼记·明堂位》等文献合观。自简文刊布以来,学界对其主旨及性质探讨歧说纷然,未有定论。为便于讨论,现将整理者释文迻录于下,个别字词释读参考诸说,择善而从。其文曰:“曰昔有虞氏用素。夏后受之,作政用俉,首服收...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中《殷高宗问于三寿》《厚父》《祭公》《郑文公问太伯》《成人》等篇记载了君王向耆老请教为政,还有部分篇章强调重用耆老,反映了先秦时期咨政耆老的传统。虽然时势不同,但耆老的回答都指向了以史为鉴、效法先王、任用贤才、修养自身等问题,这些思想正是中国古代的治国理政之要,也是千百年来形成的优良传统。君王咨政耆老,既是遵循古老的政治制度,也是政治现实的需要。从清华简及相关记载可以知道,耆老在...
自2008年以来,清华大学入藏的一批战国竹简被陆续整理出版,已发行十辑。与过去发现的战国竹简相比,其显著特点是多为经史类文献。其中有的篇章至今还保留在《尚书》《逸周书》中,有的散佚两千年后横空出世,有的长期蛰居地下而不为人知。清华简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为中国古代文明探索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出土文献资料,开启了古史研究的新境界。
清华简《系年》对于研究两周历史具有重大学术价值,但在一些具体问题如“周亡王九年”的含义确定上,学界存在较大争议,李学勤、晁福林、朱凤瀚、李零、徐少华、王晖等都曾就此展开讨论。目前,关于“周亡王九年”的主流意见有两种:一是“周幽王死后九年”;二是携惠王死后,“无王”的九年。对双方观点讨论和分析评判,有助于对这一问题研究的深入。
冯胜君教授主要从事古文字学、历史文献学、中国近现代学术史研究,先后师从何琳仪、刘钊、吴振武、裘锡圭等先生,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后出站,现为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所长。冯胜君教授研究成果颇丰,著作等身,代表作品有《郭店简与上博简对比研究》《二十世纪古文献新证研究》《战国燕青铜礼器铭文汇释》等。
清华简《厚父》自发表以来其属性问题争议最大,有“夏书”“商书”“周书”三种说法。本文把“之匿王乃渴失其命”读作“之慝王乃桀失其命”,也就是说该篇所述有禹、启、皋陶、孔甲、桀等人物及事件,这种历史背景就完全可以排除“夏书”说;因完全未提到商王及其有关历史经验和教训,也不能说是“周书”;其属性应为“商书”。从《厚父》所反映的天命观、君臣关系、治民方式及对臣民提出“保教明德”的主张等方面看,这与西周初期...
清华大学藏简第九册中的《成人》篇,与《尚书·吕刑》相关,应该定性为《尚书》类文献。近年出土文献中与《尚书》《逸周书》有关或相近文献的称呼、对象不统一,应该统一定名为《尚书》类文献,因为传说孔子(及其弟子后学)删《书》,其实是选《书》或编《书》与删《书》同时并存,所以其对象决不仅仅只是百篇,而应该是全部的《书》。《成人》篇中的王,应该是吕王,出土文献中有相应内容。借助《成人》,我们可以探讨百篇《尚书...
2018年11月17日,纪念清华简入藏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捌)》成果同期发布。十年前的7月15日,由清华校友捐赠的近2500枚珍贵的战国竹简入藏清华园,它们就是后来被人们熟知的“清华简”。其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11位专家鉴定专家在意见中写下:“这批战国竹简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前所罕见的重大发...
2015年12月17日下午,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在中国人民大学颁奖。凭借着在先秦秦汉史、考古学、古文字学以及清华简研究等方面的卓越成就,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获奖。昨天他透露,《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六辑已基本整理完毕,预计2016年3月公布。
清华简是战国楚简,多达2496枚,大部分是完简,字迹清晰,形式多样,内容十分丰富。其中史类文献篇目虽然不是很多,但史料价值非常高。在史类文献中有一篇记自西周初年,迄至战国早期的完整史书,就是《系年》。经过将近5年的努力,近日,前期成果“清华简《系年》与古史新探研究丛书”问世。作为主编,在此介绍一些基本情况,谈一点个人想法。
2013年11月30日,清华简《系年》篇所见齐长城学术座谈会在山东省齐河县举行,专家们就清华大学所收藏的战国简——清华简《系年》篇中对于齐长城的记载进行讨论研究。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赵平安、故宫博物院主任王睿、中央民族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黄义军、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教授张明东等12位业内专家学者与会发言。其中,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副院长燕生东针对齐长城问题作了系统讲解。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