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农学总论 >>> 农业基础学科 农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农学总论 气候相关记录417条 . 查询时间(0.124 秒)
农时技术:气候与农事     农时技术  气候  农事       < 2023/11/23
气候是指大气物理特征的长期平均状态。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季),四时为岁,一年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候。各候都与一个物候现象相对应,称候应。其中,植物候应有植物的幼芽萌动、开花、结实等;动物候应有动物的始振、始鸣、交配、迁徙等;非生物候应有始冻、解冻、雷始发声等。七十二候应的依次变化,反映了一年中气候变化的一般情况,其实质是太阳辐射随时空的变化对温度、大气、水分的影响造成的。
夏季以来全国气象条件分析及秋冬种气候预测——韩丽娟(2023年)。
近日,水土保持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郭梁青年研究员在植物物候响应气候变化机制研究领域取得了新进展,相关成果以“Climatic drivers and ecological implications of variation in the time interval between leaf-out and flowering”为题发表在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期刊 Current...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智慧栽培创新团队系统分析了物候期的时空变化、气候变化与大豆不同生长阶段的关系,大豆生产和生长季节的物候期变化趋势以及温度变化的响应特征和适应性,为合理规划大豆生产以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大田作物研究(Field Crops Research)》上。
黑土含有大量有机碳,其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机制主要包括物理保护(团聚体的闭蓄作用)、化学保护(矿物的吸附作用)和生化保护(底物驱动的生物速率限制)。气候变化会间接影响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但是调控团聚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仍有争议。团聚体结合碳是评估土壤碳固定的敏感指标之一。在土壤团聚体的不同粒级中,作为主要粘合剂的物质会降低生物可及性,这在土壤有机碳积累和稳定中起关键作用。因此,了解土壤...
农业干旱是指由于降水不足与蒸发过度而导致的土壤水分亏损,在生长季会影响作物生产和生态系统功能。2021年春末夏初,中亚大部分地区遭受了严重的农业干旱,对农业和畜牧业造成严重影响,这引发了人们对农业干旱成因及未来可能变化问题的高度关注。2021年的中亚极端农业干旱并非偶然事件,在过去30年中,受当地温度持续升高和降水减少的影响,中亚土壤湿度在生长季初期显著降低,农业干旱加剧,使该地区面临严峻的生态环...
农业干旱是指由于降水不足和蒸发过度而导致的土壤水分亏损,在生长季会影响作物生产和生态系统功能。2021年春末夏初,中亚大部分地区遭受了严重的农业干旱,对农业和畜牧业造成了严重影响,这引发了人们对农业干旱的成因及其未来可能变化问题的高度关注。2021年的中亚极端农业干旱并非一次偶然事件,在过去30年中,受当地温度持续升高和降水减少的影响,中亚土壤湿度在生长季初期显著降低,农业干旱加剧,令该地区面临严...
2021年9月,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发文(气科函[2021]58号)同意成立中国气象局-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实验室,该实验室依托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建设,负责人为潘志华教授。
2022年10月30日上午,中国气象局-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实验室在中国农大正式成立。实验室将紧密围绕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农业应对的国家重大需求和关键科学问题,融合中国农大与中国气象局学科与人员优势,在基础理论、关键技术研发、复合型人才培养、业务服务、决策支撑等方面开展联合研究,对推进农业气象教学、科研工作具有重大意义。中国农大副校长田见晖与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司长熊绍员共同为...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智慧气象与农业气候资源利用团队作为牵头单位之一,联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和中国农业大学等研究人员分析了过去50年小麦育种对适应气候变化的贡献,揭示出当前小麦育种策略带来的小麦产量遗传增益将无法抵消未来气候持续变暖带来的冲击。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近年来,席卷全球的高温热害已成为限制小麦生产的突出问题,如何通过育种提升小麦的气候适应性是全球研究的热点问题。但是,由于数据的缺失,真实小麦育种对气候变化究竟有多大适应作用尚不清楚。
农田垦殖和农业实践主要通过改变地表与大气之间的能量、动量和水分交换过程影响区域及更大尺度的气候系统。2022年来,卫星遥感资料记录了地球前所未有的植被变绿过程,其中,农田变绿占中国植被变绿的32%,且主要集中在我国东北地区。然而,相比森林系统,农田植被如何通过改变地表辐射收支和能量平衡进而影响区域气候的物理机制尚缺乏深入的研究。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在维持区域乃至国家粮食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气候变暖、干旱并发、降雨周期改变及极端事件的频发与持续,气候变化对农民收入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不可预测性。研究气候变化对区域作物生长与粮食产量的影响可为规避气候风险、为未来多变气候下的粮食安全对策提供决策支持。考虑到农作物生长与区域气候变化的高度耦合机制,越来越多的研究强调在量化作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时,应充分考虑...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在维持区域乃至国家粮食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2022年来气候变暖、干旱并发、降雨周期改变以及极端事件的频发与持续,气候变化对农民收入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都带来了更多的风险和不可预测性,研究气候变化对区域作物生长与粮食产量的影响可为规避气候风险,为未来多变气候下的粮食安全对策提供决策支持。考虑到农作物生长与区域气候变化的高度耦合机制,越来越多的研究强调在量化作物...
中亚是高度农业化的地区,由于降水稀少,该地区的大部分农田需要灌溉。灌溉对中亚气候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研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