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科学技术哲学 >>> 自然观 科学哲学 技术哲学 专门自然科学哲学 科学技术哲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科学技术哲学 伦理相关记录27条 . 查询时间(0.142 秒)
近日,中国科协公布了首届“科技伦理前沿谈”全国征文大赛获奖名单,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李德新副教授与学院宫志超博士合作的论文《自动驾驶算法设计中的伦理决策——基于“有意义的人类控制”》(《科技导报》2023年第7期)荣获学术论文类一等奖。
2021年5月2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与认知科学跨学科交叉平台主办的“机器人伦理1.0”学术研讨会暨平台年度规划启动仪式在京召开。中国人民大学发展规划处副处长陈敏鹏教授、哲学院副院长张霄教授、平台首席专家和研究员,以及人工智能界、计算机科学界、认知科学界、哲学界和艺术界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聚焦于机器人的伦理问题,采取特邀报告和圆桌对话相结合的形式。而人工智能的哲学、逻辑、伦理...
人工智能设计是为了满足设计主体的目的而制造人工物的过程,设计是合目的性与合价值性的统一,设计体现设计者的意愿,设计关注设计的目的、行为以及人工物的功能。与其他技术人工物不同,智能机器具有自身推理能力与自动决策功能,为了更好地设计人工智能客体,为了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功能,必须对其理论基础追踪溯源,对其理论来源与理论前提进行充分挖掘,才能保证人工智能设计在设计之初把人类规范与道德嵌入到智能机器中,才能...
合成生物学和所有高技术一样面临“两用困境”:是造福人类,还是滥用知识而危害人类?这是生命伦理学家对合成生物学发展最关注的问题。因此,发展“知识伦理”来探究合成生物学知识的产生和使用、科学工作面临的责任与规范以及如何制定有效的关于知识错误传播与滥用的减少风险战略显得极为重要。通过伦理分析,我们认为,针对知识滥用需要适度的伦理管制,对科学家在知识错误传播和滥用的问题上需要仔细区分责任,而知识的内在价值...
认知增强越来越依赖纳米、生物、信息等技术的发展。基于会聚技术的认知增强尽管还处于实验室阶段,却已经引起诸多伦理争论,主要涉及增强与治疗的争议、主体性消解、认知多样与秩序以及社会公平失衡等问题,一种超人主义的积极伦理解释也成为当前会聚认知增强争论的焦点。对会聚认知增强的伦理反思既是为了加强对新兴技术的理解,也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种关切。
国内学者对“科学与伦理”问题的考量局限于科学的外围或者发现的语境(如问题的选择、成果的应用),这种研究路径根源于20世纪60年代科学哲学的专业化、去政治化、纯认识论化,进而将伦理价值从辩护的语境中剔除出去。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学术研究日益的商品化,科学的内涵发生重大转变,经济利益贯穿科学研究的整个过程,包括科学的内核(如数据的选择、方法的设定、结果的评价),由此便衍生出更多的伦理问题...
梭罗对于现代环境运动有着多方面的影响。首先,他是一位细心的自然观察者,发现并表述了自然界各个部分协调统一的生态学思想,因而被人称为“生态学之前的生态学家”。其次,梭罗有着深邃的自然思想,他从爱默生的超验主义立场出发,强调自然有不依赖于人的独立价值,强调自然的审美和精神意义,极力反对把自然的价值约减为经济和实用的价值,还对同时代盛行的商业主义和物质主义的社会流俗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表达了在文明和荒野之...
人类自身的缺陷和与之相关的社会需求促成了生育技术的产生,而该技术引发出的有争议性的问题,往往又与技术所应用的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和人们某些观念的滞后有关。传统的封闭型伦理框架应该趋向开放,具有弹性的边缘区,以便在较大的程度上适应科学技术大发展的时代。同时,相应的法律和法规也应建立起来,以便对技术的应用加以调控和引导。
曾健,云南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学院研究生教学督导。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生物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云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会长。科研课题:①“自然保护区保护政策与民族村寨发展研究”(云南省社科规划课题2008—2011)。②“基于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安全前沿问题的生物学哲学研究”(2004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③“后基因组研究中的政策法律问题”(2003教育部社科...
周文华,男,1966年生于湖北省广济县(今武穴市)。1971年开始在当地的周芳远小学念书,1977在双城中学读初中,1980年毕业于湖北省黄冈中学。1984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今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获理学士学位。毕业后即由国家分配至铁道部大桥局桥梁科学研究所工作。平时喜好哲学,但单位不让考研,工作之余的时间又不足以研习哲学之精奥,甚为苦闷。后得亲友之助,于1997年调入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作...
灾疫伦理学要真正全面发挥当代人类通向未来世界的桥梁功能,必须具备立足贴现未来利益而努力于当下行动的开放姿态,引导社会以自由为最高立法原理,以生命重于一切和生命价值至高无上为价值导向,以完整人道、普遍平等、全面公正为实践规范原则,全面展开灾疫防治和灾疫后生境重建和家园重建,促进人、生命、地球和宇宙共生互生。
2009年11月29日至11月30日,由我校欧盟研究中心承办的“纳米科学技术与伦理——科学与哲学的对话”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图书馆举行。校长助理李俊杰出席会议并致欢迎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计划局局长孟宪平、科技部基础研究司项目处副处长韩苍穹、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清华大学物理系副系主任薛其坤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赵宇亮研究员等9位从事纳米科学研究的科学家,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邱仁宗研究员、...
自工程伦理学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产生以来,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一些国家根据本国的文化境域和工程发展水平,形成了各自比较有特色的工程伦理研究领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这些研究在工程制度建设、工程伦理教育、工程伦理规范等方面都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和完善,同时也呈现出新的态势和问题。通过探究西方工程伦理学的发展态势和问题,能够为发展我国工程伦理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科学伦理学是科学、技术与社会( STS )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技哲学和一般伦理学的分支。它是 20 世纪下半叶,人类社会开始进入高科技时代以来出现的新兴领域。高科技的一个本质特点是对社会和自然的影响力空前强大,它既可以促进社会高速发展,又可能导致人类和社会的毁灭。因此,人类迫切需要伦理规范的指导和约束,以使高科技真正能为人类造福。科学伦理学就应运而生了。
波普尔认为开放的宇宙是伦理学的本体论承诺,反驳了作为决定论证据之一的科学决定论;同时梳理了伦理学史上事实与价值相混淆的逻辑弊病,阐述了事实与价值的二元论思想:但伦理规范的人为性并不意味其任意性,波普尔论证了权利(正义)优于善的思想,并提出在政治建构中以“痛苦最小化原则”替代功利主义的“公众最大幸福原则”。 一、开放的宇宙——伦理学的本体论承诺 与事实命题是一种“to be”的陈述语句不同,...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