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大气化学 >>>
搜索结果: 1-11 共查到大气化学 科学家相关记录11条 . 查询时间(1.573 秒)
科睿唯安(Clarivate)最近公布了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西安交大共4名教授入选。其中,能动学院郭烈锦院士、理学院丁书江教授、材料学院马伟教授三人入选交叉学科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人居学院程海教授入选地球科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科睿唯安(Clarivate)最近公布了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西安交大共4名教授入选。其中,能动学院郭烈锦院士、理学院丁书江教授、材料学院马伟教授三人入选交叉学科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人居学院程海教授入选地球科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王兴安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孙志刚、中科院院士张东辉、中科院院士杨学明合作,首次利用自主发展的目前最高分辨率的交叉分子束离子成像技术,观测到了化学反应散射中日冕环的现象,并结合量子分子反应动力学理论分析,首次揭示了该现象所隐藏的反应动力学机理。该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化学》(Nature Chemistry)上。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汝锦研究员于2017年7月5日在韩国济州市举行的第十届亚洲气溶胶会议(AAC2017)上,荣获亚洲气溶胶研究青年科学家奖(AYASA, Asian Young Aerosol Scientist Award)。在5名候选人中,黄汝锦研究员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该奖项。
近期,一个由中国、美国和英国科学家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文章,宣称找到1952年伦敦大雾及当前中国雾霾形成的主要化学机制。 人们知道由二氧化硫转化产生的硫酸盐是形成烟雾的主要原因,而具体转化机制并不清楚。该团队研究证实伦敦大雾是在多云的大气环境下,由二氧化氮促使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盐,从而形成危害性大雾。而中国当前雾霾的形成机制稍有不同,除了二氧化氮外,还有氨...
在无生命迹象的地球早期,存在少量氧气,即稳定的基态氧分子。显然这些氧气不可能是通过现在所熟知的光合作用而来,那么它来自何方?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田善喜教授研究组的一项研究,揭示了早期地球上氧气产生的新机制,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化学》2016年1月4日发表了该成果。
近日,美国地质调查局和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一系列看似无关的变化将对重金属汞在全球范围的运移和分布产生显著影响。其中,气候变化导致的升温和相对减弱的空气对流将影响汞在大气中的寿命和沉降模式;频度降低但强度增大的暴风雨导致的水土流失将释放更多原先固化在土壤中的汞,这些汞到达地表水体后经细菌作用将生成神经毒性更大的甲基汞;气候变化导致森林火灾的频度强度上升,地表覆盖降低也将释放更多...
除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可吸入颗粒物(PM10、PM2.5)防治等现实而棘手的问题,“我国还面临着来自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的严峻挑战”。
据国外媒体报道,最新研究发现,在诡异的冷温辅助下,这个冬天同温层危险的“美丽”云状物剥去了北极大气层中具有保护作用的臭氧层。科学家猜测北极第一个臭氧洞或已形成。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日益增加,不仅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而且造成海水酸化,威胁海洋生态系统。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国家大气和海洋管理局等机构的科学家日前发表的一份报告说,天然海水偏碱性,但吸收二氧化碳后会酸化。科学家警告说,海洋酸化的后果不容忽视。他们已通过实验证实,海洋生物圈的基础——珊瑚和含钙浮游生物,在酸化的环境中会因钙代谢失常而生长缓慢、种群数量减少。按照这一趋势,全球海洋酸...
NASA的科学家最近在Science杂志在线版上撰文,解释了空气污染对气候影响这一长期让人感到迷惑的问题。空气污染和烟尘带来的大气气溶胶在一些情况下会阻止云的生成,而在另外的情形下则加速云层变厚。而云不仅在全球范围内运送水气,还会控制太阳到达地球热量的多少。科学家们认为,在这一过程中,空气污染吸收太阳能量的能力是关键所在。当气溶胶粒子的混合使得受到污染的空气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时,会阻止云的生成。而...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