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科学技术史 >>> 科学智识史 科学社会史 科学史理论与方法 科学文化与科学发展战略 中国科学技术史 国外科学技术史 各学科科学技术史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科学技术史 科普相关记录20条 . 查询时间(0.104 秒)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主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重大科技创新(第一辑)》被科技部评为“2020全国优秀科普作品”,此前该书还被评为“2020年中国科学院优秀科普图书”。
介绍犬科动物的科学著作《Dogs:Their Fossil Relatives & Evolution History》一书是由洛杉矶郡立自然历史博物馆古脊椎动物部主管、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王晓鸣博士和已故原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古脊椎动物部主管理查德·特德福德博士合作撰写,著名科学绘图艺术家、西班牙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古生物部毛里西奥·安东博士绘图。全书文图并茂,分为八个章节,...
2020年10月20日上午,第五届全国地质古生物科普研讨会在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召开。来自全国16个省区市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自然类博物馆、地质古生物博物馆、科普基地、国家地质公园和重点化石产地、科学传播、科技出版和文创企业等60余个单位的150余人参加研讨会。会议由中国古生物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科技与信息处主办,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古生物博物馆...
2018年12月2日,2018年湖北省科学技术史学会年会在出版社召开。来自湖北省30余所高校的90位从事科技史教学和科研的专家及研究生参会。会议重点交流了湖北近年来的科技考古新发现及科技史研究现状。双方交换了对科普读物的思考,并在出版计划的思路与方向上达成一致。出版社总编辑姜新祺表示,科普读物出版意义重大——启蒙公众科学逻辑、训练科学思维,从而对事物作出理性判断。近些年,出版社的一些科普著作和科技...
2018年1月19日,省科协在郑州召开全媒体科普传播中心创作基地工作会议。来自全省16家高校的创作基地负责人和创作团队骨干出席会议。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冯琦出席会议并为新认定的6家创作基地授牌,为2017年度优秀创作团队颁发了横向课题结项证书。各创作基地签署了2018年度合作协议。
谢小军,男,副编审,博士。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研究方向:科普期刊、科普创作、科学文化。参与课题:中国科协“十二五”规划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研究(中国科协课题)、《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1015年)》起草。先后发表多篇主要的论文论著。
2014年8月2日,第二十一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科普创新:新理念、新方法、新挑战”在冰城哈尔滨召开。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高校,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等科研院所,以及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科普工作者近200人参加研讨会。黑龙江省副省长孙尧致欢迎词,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徐延豪出席会议并致辞。大会开幕式由中国科普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罗晖主持。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刘...
2012年11月15日,中国科协科普部副部长辛兵等一行3人到广东省科协调研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和科普工作。广东省科协副主席吴焕泉报告了广东省近年来科学素质行动和科普工作做法情况。广东省科协副巡视员汤少明、科普部部长黄善辉,省科普中心主任郑文丰、省青少年科技中心主任叶新鹏和广东科学馆馆长何少强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调研座谈会。吴焕泉从青少年科技教育、社区科普益民、科普惠农、政策环境、科普资源开发、科普人...
为做好2010年科技活动周的筹办工作,2010年度科普工作联席会议今天在京召开。来自中宣部、中国科协等全国科普工作联席会议19个成员单位的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李学勇出席会议并讲话。
科技人员不等于科普人才     科技人员  科普人才       < 2009/9/11
科学家通常被认为是科普的主要力量,近年来国内官方和学者在统计时常常把全国各级各类科学、技术、工程等学会的科技人员直接等同于科普人才,并以拥有数以千万计的科普人才队伍而自豪。然而实际上,当前以科研创新为主业的科学家、科技工作者很难成为科普的常规力量,其科普工作方式往往是突击型的、运动式的,常常流于形式化、表面化,被戏谑为“脉冲式科普”。通过多方位的实地调研访谈,我们认为基层科普队伍的建设需要开拓眼界...
科普旅游,“科”字当先     科普  旅游       < 2009/9/11
暑期将至,跟随学校工会组织的赴四川考察团到天府之国的几个名胜景点“考察”了一番。闻名遐迩的天府之国果然是物宝天华、秀色可餐,几乎处处都能欣赏到“青山不墨皆入画,流水无弦有佳音”的怡人景致。当然我们的“考察”也并不都是流连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也考察远古先民的巧夺天工之作,以表示考察者的科学人文内涵与“滔滔不绝”的敬仰之情,如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的三星堆和两千年来依旧造福民众的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
今天的科普该如何定位     科普  定位       < 2009/9/11
目前,国内科普研究的主要热点是针对科普工作的目标(是否应为提高公众科学素质?)、机制(公益性PK市场化)、主体(科学家还是媒体?需要职业化吗?)、定位(科普角色、功能体现在哪里?)等方面展开了较为广泛的讨论并引发不少争议。下面,笔者围绕以上几个主题阐述一下自己的见解。
5月24日上午,作为2009年全国科技活动周重要活动之一的“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南宁论坛”,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举行。100多名来自全国政府科技管理部门的官员和科普理论工作者参加了论坛。
美国能源部所属的费米国家实验室是个高水平研究机构,非常“阳春白雪”,但是它并没有瞧不起“下里巴人”,而是十分注意开展对实验室所在社区的科普。他们认为,科普的使命,一方面是传播科技知识,另一方面非常重要的是让老百姓了解实验室的存在价值,从而支持其工作。
科普“四化”     科普  “四化”       < 2009/3/11
科普作为一项面向公众的科学传播工作,有四个基本的要素,分别是科普主体、科普内容、科普媒介和科普对象。近二、三十年来,无论国内外对科普的这四个基本要素都有许多新的认识。针对当前我国社区(农村)科普工作中这四个具有提纲挈领作用的关节点,应当考虑加强“四化”建设。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