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 >>> 人力资源开发管理 >>> 人力资源开发战略 人才学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其他管理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人力资源开发管理 教育相关记录125条 . 查询时间(0.342 秒)
2010年6月23日,受教育部委托,河海大学组织召开了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慧敏教授与力学与材料学院副院长陈文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项目结题验收会。以中国工程院院士水利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建云教授为主任的验收委员会一致认为,王慧敏教授和陈文教授在项目支持下取得了突出的成果,验收结果均为优秀。验收会由河海大学徐卫亚副校长主持。王慧敏教授长期从事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领域...
综合中国教育报、人民网消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启动仪式在天津举行。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陈希出席会议并讲话。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林蕙青主持会议。全国共有61所高校成为首批实施“卓越计划”的高校,同济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等位列其中。该计划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
根据教育部教研函【2010】2号《关于设立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并开展试点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2010年起,教育部决定在全国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设立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对学业成绩优异、创新意识强、科研潜力大的优秀在读博士研究生进行重点资助。首批“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以“985”高校为主开展试点工作,资助经费总额为2000万元,试点阶段资助博士生经费额度为3-5万元/人,将资助在读博士生700名左...
创新人才是创新文化形成的核心,而教育机构是培育他们的摇篮。面向创新的教育体系构建则是培育出更多的创新人才,加快创新文化体系形成的主要途径。通过对浙江省教育机构、企业组织、政府部门的专家学者和专业人员的访谈、问卷调查,进一步确定基于政府(G)、教育机构(E)和企业组织(O)因素的创新人才培育影响因素体系,并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主导因素的回归模型,明确了各个主要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人才工作与教育密不可分,教育本身就是培养人才的事业。只有通过大力发展各级各类教育,才能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从人才发展的角度看,《教育规划纲要》有以下几个亮点,值得重视
由于受金融危机和就业竞争激烈的影响,在一些企业,一线职工或多或少地出现了心理紧张、痛苦压抑、垃圾情绪、丧失信心等不良心理状态,由此导致的效率下降、士气低落、事故增加、生产成本上升等问题逐渐凸现。为此,缓解人的心理压力、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实现人的心理和谐,已经成为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课题。
努力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
人民群众团体办教育大有可为。
人才流动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是人才追求自身价值实现最大化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社会人力资本配置合理调整的一种方式。从人力资本拥有者基于教育沉没成本的动态心理期望、教育资源转化为直接收益的有效性以及人力资本效能发挥的区域匹配效度因素分析等角度,对人才资源流动进行了分析,认为教育因子为最根本的成因。同时,对教育导致的社会分层、层间流动的难易度不同所形成的人才资源选择性流动进行了探讨,给出了人...
加强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加速培养人才的一项重要对策。
通过对我国农村人才培训必要性的综述,阐述了农村成人教育在人才培训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农村成人教育与培训的实施策略。
在全球金融危机和毕业生总量增加的双重影响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当前毕业生就业绝对量从2000年的200万增加到了2009年的700多万,毕业生就业面临严峻形势,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承受着“就业难,难就业”的困扰。各学校充分调动各方力量,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全方位深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那么,面对当前如此严峻的形势,大学生如何在经济危机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确定职业目标,实现...
浅谈企业职工伦理教育     企业职工  伦理教育       < 2010/4/1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任何企业、行业、部门,都必然面对激烈的竞争,在诸多竞争中,企业伦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初发源地和最本质要素,企业职工的伦理人格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是企业一种极为宝贵的无形资产,会对人的经济行为发生作用,从而促进对企业经济目标的实现。
从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现状入手,阐述了高等教育在农村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分析农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创办县级社区学院、加强实用技术培训、发展远程教育工程、改变落后观念、加强管理体制等措施来完善农村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程,为重庆等城市及其高校在农村人才培养中如何发挥作用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支持。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经历了较长时期的历史发展,形成了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订单式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和“双证书制”培养模式。以此同时存在着培养目标定位不够准、区域性特色不明显、人文关怀不够、教学改革与建设不力、模式难以适应生源不一的要求、质量评价方式有待完善等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将更加注重学生主体、发展社区学院,综合化树丛型课程体系的改革,同时朝着多元...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